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贡献

2015-01-30罗艳梅王东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反法西斯法西斯战争

罗艳梅,王东生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2.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黔江409000)

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贡献

罗艳梅1,王东生2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2.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黔江409000)

“九一八事变”之后,我们党积极倡导建立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国际同盟,并对英国的远东绥靖政策和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了积极抵制和坚决斗争。由于受到当时国内外复杂局势的影响,党关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政策出现了反复,但随着世界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以及苏德战争的爆发,党在外交政策方面最终作出了联合一切反对法西斯力量的总体要求,为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绥靖政策;孤立主义政策;贡献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国际同盟。由于受战争局势、国家间利益博弈等因素的影响,直至1942年1月,26国齐聚华盛顿签署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才最终得以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最终取得了战争胜利。我们党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声援和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为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党力促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思想

受到国际局势、苏共指示、自身评判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党提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自“九一八事变”发生至“七七事变”爆发前,我们党主要坚持建立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思想。“七七事变”发生后,党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中共中央及时作出调整,提出了联合一切力量反对法西斯德、意、日,援助苏联与中国之力量的总体要求。

(一)建立国际反日统一战线

1933年1月26日,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给中共满洲党组织的信中,党第一次提出了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思想。信中在提及我党当下总策略方针时指出,要用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尽量联合一切可能力量对付日本及其走狗〔1〕。随着德国法西斯上台和苏联积极发展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党又进一步提出,目前阶段的反帝统一战线应首先采用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一九三五年七八月间,共产国际七大决定实行统一战线政策,随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提出“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对一切对中国民众反日解放战争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国家建立友谊关系”〔2〕524的外交主张。党在同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的决议中规定,“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反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的关系”〔2〕617。瓦窑堡会议之后至全面抗战爆发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党的对外政策相对稳定:在远东,联合友邦、全力抗日;在世界,坚持和平民主,反对法西斯侵略〔3〕。

(二)从出现反复到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

在“七七事变”发生到苏德战争爆发期间,党关于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思想及政策,由于受到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及苏联、共产国际的影响,出现了反复。这一时期,党把实行绥靖政策和孤立主义政策的美英等国政府与其人民加以区别,对于前者持坚持反对的立场,对于其人民则持坚持团结的立场。至苏德战争爆发前,党不但明显弱化了联络英美等国共同抗日的外交主张,而且反对国民政府制定的与英美结盟的方针政策。

随着1939年6月英、法、苏就建立反德统一战线谈判的失败及9月欧洲战争的爆发,苏联和共产国际判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而重提反帝统一战线策略,放弃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4〕284。9月8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电示中共中央此次战争的非正义性,并要求中共不予支持〔4〕284。对于共产国际的指示,党表示完全拥护。“中共中央书记处将国际指示转达王明、博古等,并表示完全拥护这个方针,指出我党过去所采取的方针与国际指示是一致的”〔5〕。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新策略的影响下,党也公开认定“这种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是不能同情的,是应当反对的”〔6〕597。9月14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毛泽东揭露了此次战争的帝国主义重分世界势力范围之目的〔7〕601。此后不久,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英、美、法各国政府,并无诚意制止大战的爆发;相反,它们是促成了大战的爆发……它们只愿意战争,不愿意和平”〔6〕594。同年秋天,当斯诺再次访问延安与毛泽东讨论国际问题时,毛泽东认为,由于英法等资产阶级反动政府拒绝与苏联合作,导致了“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的范围扩大了”,表明了这些所谓民主国家的虚伪性〔8〕。1940年7月7日,中共中央在纪念抗战三周年所作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中指出,目前的国际格局是三大阵线对垒,即德意日帝国主义、英法美帝国主义和苏联和平阵线,“两大帝国主义阵线的多数国家为着重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已经进到生死斗争阶段,而苏联领导的和平阵线,则因苏联的强大国力与正确政策,未被卷入帝国主义战争而超脱于战争之外,这是目前形势的最基本特点”〔9〕。

然而,随着世界法西斯势力的扩张,美、苏、英、法等国的国家利益严重受损,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反差强烈的国家最终站在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同一战壕。苏德战争爆发后,我们党也根据共产国际指示,明确了世界已经区分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阵线的历史形势,并在外交政策方面作出了联合一切反法西斯德、意、日,援助苏联与中国之力量的总体要求。

二、积极抵制英国绥靖政策及美国孤立主义政策

日本的侵华必然会与在中国享有巨大权益的英、美等西方列强产生矛盾。但是,当欧洲时局也处于动荡不羁、矛盾还没有激化到剑拔弩张的地步时,英、美等国为保护各自利益,都竭力避免得罪日本,对日本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和孤立主义政策,我们党为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积极抵制英国远东绥靖政策

在旧殖民体系下,英国在世界许多地域都有着自己的利益,包括远东在内。但是,日本对中国海关关税、租界权益的觊觎,一次次冲击着英国在华权益,英国对于这些行为,采取了步步退让、忍气吞声、妥协或牺牲中国利益等方式相应对。

从1938年2月起,英国无视中国主权,与日本谈判中国海关关税问题。5月2日,英日签订《战时中国关税抵付外债办法协定》,对我国的国家利益进行了粗暴干涉。协定签署后,英方还声称该协定对中方而言,至少有助于保持中国在国外的债信、有利于阻止日本强占中国海关,并劝告中方“同时不致采取任何举动,以使其不能实行”〔10〕。另外,英国继续向日本输出军需物资,但同时却拒绝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据统计,1938年日本进口物资总额中的约20.79%,其中军用物资又约占17%,均来自英国及其自治领地。英国在供应日本战略物资方面实际上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第二位的国家〔11〕。对于这一时期英国对日本采取的绥靖政策,我党进行了及时的揭露和批评,体现了党对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积极维护。如早在1937年8月9日,《解放》第1卷第13期就发表了张闻天的《论平津失守后的形势》一文,揭示了英国为保护自身在远东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中国利益的丑恶嘴脸〔12〕。

1939年7月24日,英日同时在各自首都公布了《有田—克莱琪协议》全文。这一政策不但承认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合法性,而且公开违背了在历次国际会议上英国作出的道义援华的许诺,把英国政府在过去两年时间内实际执行的纵容鼓励日本侵略的政策第一次用文字形式表达了出来〔13〕。

其实早在《有田—克莱琪协议》酝酿之际,毛泽东即于1939年6月发表了《反对投降活动》一文,呼吁全国人民要警惕太平洋会议这个随时准备把中国变为捷克的远东慕尼黑阴谋〔6〕572。7月7日,党在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二周年对时局的宣言中,再次提醒人们对于东方慕尼黑活动要引起足够重视〔14〕。延安《新中华报》则进一步指出了东方和西方慕尼黑的相同本质。协议签署后,我党亦予以猛烈抨击。7月25日,《新中华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英方妥协政策的实质及结局;《群众》也于同日发表社论,表达了对英方助纣为虐行为的愤慨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中方一定能争取到外援的信心〔15〕。7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反对东方慕尼黑阴谋活动的指示,反对任何形式的东方慕尼黑,呼吁国人对英方损害中方利益、对日妥协的行为〔7〕541进行舆论上和行动上的抗议。

(二)积极抵制美国孤立主义政策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美国看来,为了全力保证控制大西洋以确保对英国的海上援助渠道顺畅,为了尽量拖住日本南进(即在控制中国大陆的前提下进一步占据东南亚和南洋地区)的步伐,用谈判来稳住日本,是非常必要的。美国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中立法》,随后两年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孤立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应对国际冲突的基本立场。此政策实施的后果,不仅使日本的侵略战争对当时的美国国内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使包括美国在内的新一轮世界大战的发生不可避免。最终,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被日军投来的水雷彻底“炸沉”。

抗日战争初期,在我党方面看来,虽然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且日本的侵略已经冲击和损害着美国的在华利益,但美国毕竟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国家,其本性决定了其存在着牺牲中国利益以达到对日妥协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我党采取了及时揭露、坚决斗争的态度。毛泽东认为,全面抗战初期投降主义情绪弥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奉行中立政策的美、英、法等国政府对中国政府施加了种种压力。

自1940年11月底开始,美日两国民间又加紧开始了议和进程,到了1941年4月,美日开始了政府间的非正式谈判。5月25日,毛泽东在《揭破远东慕尼黑阴谋》一文中揭穿了美日试图媾和的言行,号召国人警惕这个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的新阴谋〔16〕。11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召开会议放弃了原定的对日妥协方案,美、日之间寻求妥协的谈判旋即彻底结束。可以说,美日和谈失败成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一部分原因〔17〕,美国终于在事实上成为了与中国并肩抗战的盟友。

三、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由于绥靖政策和孤立主义政策盛行,导致以苏联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及进步组织和民众为建立反法西斯集体安全的努力归于失败。在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2日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欧洲,德国横扫欧洲各国,并伙同意大利入侵北非;在远东,日本在入侵了大半个中国的同时,对美国南太平洋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世界法西斯同盟的正式结成。对于西方诸强,随着法西斯铁蹄的全球肆虐,它们也逐渐从绥靖和孤立的迷梦中警醒过来,如1940年5月10日,英国反绥靖代表人物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美国也逐渐离开了中立的立场,走向了反法西斯、支持反法西斯国家的道路。1940年12月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号召美国成为民主国家大兵工厂的“炉边谈话”;次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公开向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同月27日,美、英共同制定了为协调两国作战战略的ABC-1计划,标志着两国已经结成了事实上的军事同盟关系。对于苏联而言,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最终未能阻止德国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日,德国单方面撕毁条约,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新华日报》一周之内发表了两篇社论及数篇相关文章,不仅给予苏联及时而积极的舆论援助,而且表明了在新的形势下我党的思考与决策。随后,中共中央据7月9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的精神,于7月12日作出了《凡是反对法西斯德意日者均应联合的指示》,认为战争进入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两大阵线较量的新时期,战争性质也由帝国主义性质转变为正义与否,号召人们认清敌友,团结抗击法西斯力量〔18〕164。

1941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宣言强调,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战争性质演变成了是否正义,战争阵线逐渐划分为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号召中国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为着胜利继续战斗。我党还提出了中方应与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建立太平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共同抗日的外交主张〔18〕248-249。党通过自身在抗日战争中日益增强的声望和大量有效的舆论宣传,使得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主张为国内民众普遍接受。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规定了签字国要合力齐心对抗法西斯〔19〕。可以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同时也表明中国与世界诸强的关系由受援和支援方转变成了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盟友关系。

由上述可见,党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思想作为我党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自身的历史演变过程,也对当时我党的对外政策和行动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党在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中,善于捕捉国际大事件,结合时事热点,对事件作出了准确、积极的反应,并及时正确调适自身的政策、思想及言行,对世界最终构建起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又对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0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3.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唐培吉.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112.

〔4〕黄修荣.联共(布)、共产国际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1937-1943.5)〔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5〕杨云若.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1919-194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35.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6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毛泽东.毛泽东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1-152.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89.

〔10〕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M〕.台北: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96-100.

〔1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上册(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461.

〔12〕张闻天文集:第2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327.

〔13〕徐蓝.英国与中日战争〔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306.

〔1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41-142.

〔15〕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下卷(第2分册)〔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5-138.

〔1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4.

〔17〕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着重1944-1949):上〔M〕.北京:北京市印刷二厂,1957:20.

〔1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9〕本社编.反法西斯战争文献〔G〕.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5:34.

The CPC’s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ofAnti-fascist

LUOYan-mei1,WANGDong-sheng2
(1.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81,China;2.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ourism,Qianjiang 409000,China)

After Mukden Incident,the Party proposed to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anti-Japanese fascist,at the same time,resisted and fought with the British Far Eastern appeasement policy and the American isolationism policy. Influenced by complicated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e Party changed the diplomatic policy about united front of anti-fascist again and again.While with the expansion of power of world fascist,as well as the explosion of war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Germany,the Party made general requirement to unite all power of anti-fascist,making contribution to promote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ofanti-fascist.

the CPC;international united front ofanti-fascist;appeasement policy;isolationism policy;contribution

D231

A

1009-1203(2015)04-0045-04

责任编辑 冯耀明

2015-05-2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课题(NCET-12-0989)。

罗艳梅(1983-),女,四川遂宁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东生(1975-),男,山西大同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

猜你喜欢

反法西斯法西斯战争
永远很遥远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失落的国军
论将西班牙内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合理性
被风吹“偏”的战争
法西斯的“撸子”
他们的战争
习近平“9·3”阅兵讲话的战略深意
被挤压的个人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