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探析

2015-01-30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道德价值传统

周 慧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探析

周慧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关键词]传统;道德;价值

[摘要]现代社会道德建设面临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标准多元化、道德问题多样化等问题,重视传统道德的价值与弘扬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之所必需,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延续传统道义精神的必要,现代社会仍有传承民族性格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传统道德互补意义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所特有的,在中国产生、经历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仍在政治生话中有影响的东西,是积淀于中国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价值与习惯取向,它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其伦理道德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存在着契合点。“是儒家使他们忠于家庭、服从权威、尊敬长者,以及勤奋努力、俭朴自制、互相合作。如果缺乏这些伦理信念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体系、生活规范与社会结构,那么现代化恐怕很难实现。”[1]

一、从伦理角度审视现代社会的特点

现代社会应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的时代应是个怎样的时代,相信这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也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伦理视域来审视,现代社会将是一次伦理道德的大考,利益关系复杂化、价值标准多元化、道德问题多样化等成为现代社会道德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1.利益关系复杂化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利益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着人们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利益主体更为多元,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利益诉求更为多样,这也必然使利益冲突更为突出和激烈。

相应地,“财产的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都有各自的‘道德’与之相适应。”[3]而处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们也需要经历适应、调整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种种不适情状可能会频繁发生。

2.价值标准多元化

人们在现代生活中都有自己所追寻的价值与目标,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范畴,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着主体对客体有某种需要而客体有某种需要,于是就产生了价值关系,从而价值体现着主体的需求。而作为价值需要的主体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却是多元的,这也意味着不同的主体可能也会出现多元的价值标准。

当然社会有主导的核心价值观,不过在实际社会发展中,由于社会客观环境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侵蚀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价值观的偏斜,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使有些人在价值判断上以“是否有用”、“功利最大化”作为选择的标准,将利益作为价值衡量的首要尺度,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功利关系,而这涉及到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义与功利的关系问题成为现代社会和人生实践中不能不再次审慎思考的重大问题。

3.道德问题多样化

社会的变迁会带来种种变化,也会发生种种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并着力加以解决,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阻碍社会的发展。社会变迁综合症的发生及后果,也开始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上显现出来,反映在伦理道德领域,具体表现为精神的贫困、灵魂的迷失,道德观的沉沦,伦理的失范等等,对人们的道德生活形成严重困扰,“个体特别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与伦理的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之中,常顾此失彼,无所适从。”[4]

二、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

社会走向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向,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对传统道德的弘扬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面临挑战,必须正确认识和予以高度重视。

1.正确认识现代化与传统性的关系

现代化与传统性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面对的重要关系,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性,这也一定会要求形成现代人格,正如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所说:“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5]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内在逻辑性,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绵长文明五千多年,凝聚和沉淀了许多优秀的宝贵文化遗产,形成了民族特有的思想体系和精神文化,是民族存续和发展的根本。

现代性是与传统性相对而论的,但是否因为走向现代就要取消传统,答案是否定的,发展、改变并不是要全盘继承传统,当然也不能全部抛弃,在此关系中必须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注意避免发生两种错误:一是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传统;二是历史复古主义,主张全盘继承。因此,在伦理视域对于道德的发展也相应地会出现现代社会道德建设与传统道德的传承关系问题,其实,发展并不是彻底地消灭,而是在转换的同时,却能“使道德主义仍然保持其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力量光芒,……使中国文化所积累起来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丰富经验和习俗,它所培育造成的温暖的人际关系和人情味,仍然给中国和世界以芬芳,使中国不致被冷酷的金钱关系、极端的个人主义、混乱不堪的无政府主义、片面的机械的合理主义所完全淹没,使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高瞻远瞩地注视着后现代化的前景。”[6]

2.正确处理传统道德的现代融入问题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当然也会有关于传统的解构和现代重构的需求,不过,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的结构,作为结构的转换,必然也依赖于其中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传统道德在内容、方式、理念精神等各个方面在与现代社会接轨时,都会有融合的困扰,首先,现代社会应由现代精神来支撑,那么传统道德的精神基因是否应完全转换,这是一大困扰;其次,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价值意识、道德标准等都随着经济发展在逐渐改变,那么,传统道德融入的必要性何在,这是其二;另外,传统道德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否是属于同质同体,其融入的可能性何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惑。

实际上,现代与传统虽说是社会发展的新旧阶段,但在中国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却是同体共生的关系,传统美德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如同生命或种族的本体和根基,不管其状貌、环境如何转换,它的特性、民族性应始终彰显。

3.正确把握现实德福关系问题

道德是以实践精神来把握世界的活动,所以道德的践履是道德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德福的关系问题又是有关道德践行意志和信念的重要道德追问,即有德的能否幸福?不道德的人为什么生活得很好?好人会有好报吗?德行与幸福孰轻孰重?等等,其实这归根到底是对德福关系的拷问,反映着人们对德福一致的追求或对德福不一致现象的质疑。因而它才构成了伦理史上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觉解构成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衍变的主线,对此问题的回答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践行。

人们需要道德生活,但又各有利益计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德福是否一致的问题似乎更加关注,其实,德福之辩是伦理史上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吸引古今中外众多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关注,以儒家思想占主导的传统伦理道德倡导内圣外王、道德至上的道义精神,而这种道德理念却在现代道德生活中遭遇到巨大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因为自己的道德行为牺牲个人利益,但却难以得到合理的回报,甚至身陷窘境,而那些缺乏道德的人却因此而能享受快乐,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人们的道德情感,导致人们的道德困惑,于是有些人逐渐丧失了道德意志,导致社会严重的道德信仰危机。

三、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现代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其过程是漫长的,程度是深入的,内涵是丰富的,虽然目前学界关于现代化的定义与特征尚有不同观点,但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化模式,即社会走向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和法治国家,却也是公认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题中之义。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社会模式的演进,社会的伦理道德风险和传统道德的挑战也随之出现,面对困境寻求突破,彰显传统美德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也成为了当今重要的课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延续传统道义精神的必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道德建设日益重要,其中尤其是对道义与功利关系问题的回答,成为社会转型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而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情感、信仰等各个方面的儒家道义精神,不能不被重视。“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然而欧洲人的人生观却推崇竞争、开发、永无平静、永不知足以及破坏。导向破坏的效率最终只能带来毁灭,而我们文明正在走向这一结局。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7]

对于义利之辨,儒家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舍生而取义,公利即大义,而且儒家的德福之辩思想更是博大精深,立意绵长深远。认为德是福的基础,福是德的内容;福应是德的结果,但求福并非德行的条件;人不应忧福享,该忧无德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主张“以德致福”,“迨其日生而充其生,则德可充也,福不可充也。非有侈德而无侈福之谓也,非堪于德者众而堪于福者寡也,非德贵而福贱,天以珍人而酌其丰俭也……福之悬绝者必原本于始生。故致而上者实任之,致而下者虚靡之也。”(《周易外传·困》,《船山全书》这充分彰显了儒家以德为本的道义精神,能够为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提供一种价值取向,即使私欲大利当前,也应坚守道德,追寻人生的意义和境界,因此也应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2.现代社会仍有传承民族性格的要求。

中国以前是以家为本位的社会,而现在的社会,大多是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在此变化之中,原来专为维持以家为本位的道德内容当然也有所变更,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一个社会中的人,必须有仁有义。这个社会才能维持存在。这种道德始终不变,所以并没有新旧之分。”“还有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就是现在的人,做不道德的行为机会较多。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正是从‘农业’变到‘工业’过渡时期的社会。在这变化之中,那些可变的道德,同时会有许多标准。各人为了自己的方便,在一个时候采取这一个标准。在另一个时候采取另一个标准。……社会上的人如果行为不依照一个标准,那社会也就不成一个社会了。”[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亘古以来,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华文明古国外,大多数基本上都衰败没落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不得不佩服地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历经沧桑而依然熠熠生辉,其中经久流传、生生不息,积淀成民族心理乃至血脉生命的文明,无非是一种认同,尤其是道德生活上的基本共识,正如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也承认,到过中国的旅游者发规,独具魅力的中国优良文化传统颇难保持下去。它必将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而消失。但是,有些东西仍然可以保留下去,如中国人的某些无与伦比的优秀道德品质。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生活最最迫切需要的。

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传统道德互补意义的需要。

众所周知,市场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获利”,为了规范不正当获利行为,法律干预的范围和力度也日益加强,但这种社会治理设计的效果似乎也并不理想,法律的力所不及却正是道德之所擅长,而当今西方学者之所以看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其实也是期望用中国的道德文化调整市场经济中的复杂关系。而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民族能象中华民族那样给予道德现象以如此高的关注,并给世人留下如此丰富多彩的伦理思想遗产。对于这笔丰厚的遗产,我们应本着古为今用、发展创新的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并努力赋予其以时代意义并彰显其内在价值。法律和道德在人类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规范,道德有着法律约束所不能代替的作用,道德赋予法律以价值,道德赋予法律以灵魂。正如马多佛所言“法律不曾亦不能涉及道德的所有的领域。若将一切道德的责任尽行化为法律的责任,那便等于毁灭道德。”[9]

当今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趋势,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精神世界观念不一,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各不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在推进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要增强文化自信,“即便四书五经里找不出‘权利’、‘人权’字眼,找不出西方式的自然法、自然权利术语,我们也否认不了中华文明里蕴涵着自己的自然法、自然权利概念。”“不要忘记,我们的同胞也是人,是正常的人,是有尊严和价值的人。在具备人之作为人的一般特性的意义上,他们与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毫无二致。他们不希望在没有满足需求时被说成没有需求。……他们不希望中国的学者们只能用别人的话语来讲述自家的事情,在文化多样性和文明个性的快餐会上把自家的文化和同胞作为另类把玩。”[10]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养育了优秀的华夏子孙,尤其是其中的道义思想更是为其提供了厚实的精神家园。因此,现代社会仍要对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努力彰显其时代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儒家与现代人生[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34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4

[4]李泽厚.哲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73

[5][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

[6]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361-362

[7][英]伯特兰·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6:7-8

[8]冯友兰.哲学的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84-286

[9]马长山.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J].法学研究,1999(1):10

[10]夏勇.中国民权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7-49

(责任编辑:吴兵)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15)04-0080-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关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13JDSZK003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德福之辩研究》(12BZX064),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思想嬗变研究》(12WTC04)。

[作者简介]周慧(197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10-10

猜你喜欢

道德价值传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