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2015-01-30张皖昌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依法治国法官

朱 坤 张皖昌

(1.安徽省五河县委党校,安徽 五河 233300)

当前,全国正在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潮,依法治国成为主旋律。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时隔15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依法治国,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必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以下相关关系:

一、正确把握顶层设计的相关关系

(一)把握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关系。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深化改革是动力,依法治国是保障。一要把握目标与动力关系。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动力。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执政党、国防和军队等诸多领域,融合了建设经济富国、政治大国、文化强国、美丽中国等多方面的内容。要实现这样的全面目标,必须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来推动。二要把握动力与保障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提供了保障:一是法治凝聚改革共识;二是法治给改革授权;三是法治分担改革风险;四是法治巩固重大改革成果。改革越往深处发力,就越需要法治的推进和巩固。三要把握保障与目标关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保证。我们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对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要完成社会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用强有力的法治为小康社会目标保驾护航。

(二)把握党与法的关系。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首先党要领导人民制定法律。一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需要。法治要以党的最新法治理论成果为指导;二是党执政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党执政,决不效仿西方“宪政”的三权分立和多党执政;三是党有立法决定权、修宪提议权、听取报告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其次党要保证法律实施。一是党要担当实施责任,长期以来,认为执法只是司法部门的事,与党组织及其领导人无关,这事不关己的习惯很危险;二是党要号召全民守法,要根除以权压法,重关系、重权力、轻法律的思想;三是党要起主导作用,在法律的实施中,党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量,并领导行政部门、司法部门、武装力量保证法律的实施。再次党要带头遵守法律。党要从严管党治党,党内法规比法律要求更高、更严,党严守党内法规就是最好地服从法律。党政领导必须围绕宪法和法律开展日常工作:党要带头守法、坚持依法执政;政府要带头执法、坚持依法行政。党和政府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三)把握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很早就已提出来了。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法治要与德治相结合,是要更好地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一要锻造品格。要有一心为公、敢于担当的品格。要从用权看品格,不能公权私用,乱作为;要从履职看品格,要敢于担当,纠正不作为。只有过硬的职业道德,权为民用、守责为民,才能提高德治效果。二要加强教育。法律是外在强制,道德是自我控制,只有高尚的道德才能自发扼杀违法的源头。要标准严、纪律严,要抓早抓小,要要求在先、教育在前,要结合以德治国,巩固中央八项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果,做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文化育人、信念树人、修炼强人,使不腐成为官员的自觉行为。三要法律严惩。在依法严惩上,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特大老虎更要打,痛打落水狗,震慑官员使其惧怕不敢腐。近年来,大老虎和特大老虎相继落网,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等被打倒,群众欢欣鼓舞,对党员干部震慑很大。

(四)把握市场与法律的关系。首先市场是法律完善的源泉。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加速了海陆空运输物质交流,促使市场活动范围更加广泛;信息化使网上购物、网银汇款增多。这种迅速膨胀和高速变化的市场,必然要求相应的法律与之适应,市场当然就成了完善法律的源泉。其次法律引领市场运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的自由要在法律的规范内自由。如果失去诚信、骗子满天飞,那肯定是无规则的市场。要用法律规范市场运行,引领市场发展方向。如法律打击假冒伪劣、引领产能过剩走向供需平衡。再次法律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竞争能带来繁荣,但只有在法律的规范下,打破行业垄断、打破地方保护、打破人为歧视,公平竞争,才能带来持续繁荣。四中全会力推塑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据价值规律,优胜劣汰,增强市场透明度,用法律确保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最后修改法律并不否定市场创新。我们仅凭消耗资源换来的高速增长已经结束,现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新常态。法律立、改、废并举,是为了市场更多的创新。要用开拓新市场、创造市场新组合力推技术创新,再倒逼体制机制创新。

二、要正确把握公正法治的相关关系

(一)把握法官与当事人及律师的关系。一是法官要筑建防火墙。法官具有裁决各类纠纷的权力,但这个权力是国家赋予的,要公正使用。严禁法官私下接触当事人及律师、泄露或者为其打探案情、接受吃请或收受财物,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对因违法违纪开除的法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二要架设正当沟通桥梁。法官与律师共同捍卫法律的公正,加强沟通势在必行,但必须是公共场合的正当沟通。法官要把法律赋予律师的执业权利落到实处:要规范律师会见权、查阅案卷权、调查取证权,拓宽律师参与诉讼权利范围。三是法官要正确对待当事人。法官要正确分析当事人的要求,但行使审判权要与私利截然分开。要大力倡导阳光司法,推行公开审判、执行、听证和文书上网、判后答疑。对不适宜公开的案件要用严格程序加以规范,任何当事人都有权获得公正的审判。四是律师与当事人要相互配合。当事人不能认为花钱请律师,所有的事都由律师来做,自己却高枕无忧,这种心态对自己不利。律师的职责就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需要当事人的配合,提供案件真实的材料与线索,为案件顺利进行提供便利条件。

(二)把握司法责任追究与保护的关系。一要杜绝行政干预司法。政法委是创造公正司法环境的重要部门,但政法委不得介入个案审判。要充分体现司法的独立性。二要建立判案责任追究制。建立领导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控人为干预。三要避免法官检察官的随意处置。在诉讼案中,败诉的人对法官不满,有的诽谤,有的纠缠不休。所以要建立保护机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辞退或免职、降级等处分。四要保护法官秉公办案。法官不能因为秉公办案而受到打击报复,也不能因为对某些法律理解不同而改判就丢了乌纱帽。如一审判决不服,二审发现还有从轻或从重的理由,就追究法官的责任,要防止法官判案责任追究过左行为。

(三)把握强制执法与法定程序的关系。一要肯定强制执法的合理性。法律是威严的,但如果没有强制执法,有些判决结果就无法落实;适时实施强制执法,法律才能发挥威慑作用;以审判与执行为例,审判难、执行更难(特指民间经济纠纷赔偿),判决后若执行不了,判决书就是废纸,适时强制执行可以有效制止当事人继续抗法。二要给强制执法套上程序笼子。老虎有了牙齿很凶猛,但不能随便咬人,要把强制执法权套上笼子,按照法定程序,适时适地地发力,打击违法犯罪。强制执法要由具备资格的正式执法人员,依据法定程序实施。要记录强行执法全过程,避免其他人员借执法名义,狐假虎威,破坏法制的严肃性。三要吸取违反法定程序的教训。保障人权是执法的基本遵循,要吸取以往对违法犯罪人处理违反法定程序的教训,如剥夺或者限制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就是违反法定程序。如强行拆迁非法建房,如果缺少让其自行拆迁限时通知程序,政府就强行拆迁,也是违法的。

(四)把握司法监督与媒体的关系。一要支持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司法独立公正的助推器,媒体监督在扩大办案效果、促进司法人员廉洁自律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支持社会各界监督司法工作,确保司法公正。人民法院、检察院要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要充分利用官方媒体报道支撑作用。二要防止舆论干扰司法公正。有的舆论能扭曲司法,个别不良媒体为了抓人眼球、不负责任,标题耸人听闻,内容要么人身攻击、要么夸张渲染,影响司法办案;有的媒体对案件结果过早的推断,在社会上提前扩散影响,导致司法办案非常被动,影响公正判案。三要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通过立法规范新闻监督,使新闻监督法治化;媒体要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坚决打击网络虚构和谣言恶意炒作;记者对司法案件的报道,要尊重司法的独立性,要坚持客观、准确、公正的原则,还原事实真相,对其是非曲直不进行任何评判。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依法治国法官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
猴子当法官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