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密切干群关系路径研究
2015-01-30徐颖
徐颖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河南郑州450000)
新形势下密切干群关系路径研究
徐颖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河南郑州450000)
群众路线是密切领导干部与群众关系的主要途径,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观、最形象的标志,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取决于对身边党员干部的认识和判断。新形势下密切干群关系,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认真分析影响干群矛盾的主要因素,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健全人民群众民主监督制度,搭建干群互动交流新平台,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
干群关系;群众路线;途径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优良作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干群关系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密切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对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一、新形势下干群关系面临的问题
1.社会矛盾尖锐致使干群矛盾冲突增多。从总体上看,当今社会的绝大多数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不会产生对抗性,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很多诸如利益分化、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分配不公等新情况,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在解决处理这些矛盾时,如果方法、措施不当,小矛盾就会变成大矛盾,小问题就会成为大问题,干群之间就会产生人民内部的对抗性矛盾,而且这种对抗性的非理性行为近几年有所升级。部分群众对一些领导干部失去信任,解决问题时认为“找单位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找媒体”,动不动就采取堵路、静坐,甚至打砸抢烧等过激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2.群众主体分化致使干群矛盾复杂多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民群众逐渐分化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这种分化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利益主体化,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群众往往有着不同的利益,甚至同一阶层同一区域的群众之间也会出现利益不协调和冲突的情况。二是诉求多样化,群众不仅追求经济利益,也开始重视政治、法律等其他方面的权益。三是利益具体化,群众不仅重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且更在乎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不仅如此,在群众群体分化加剧的同时,其组织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在逐渐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群众个体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起来,以便共同抗击市场风险和表达利益诉求。当前,这种群众性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干群之间的矛盾表现就更加复杂多样。一是干群矛盾发生原因复杂,既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较差,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原因,也有群众对党的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的原因。二是干群矛盾发生的主体逐步扩大,已由最初的以农民为主体扩大到目前的以在职职工、个体业主等为主体的其他社会群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共同的利益很容易将相关群体聚集起来。三是干群矛盾发生的领域产生了变化,不仅经济领域的矛盾逐年上升,而且涉及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矛盾也逐渐增多。
3.群众主体意识强化但部分领导干部思想僵化、行为失当致使干群矛盾增加。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群众在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领导干部掌握的公权力既可以为人民谋福利,也可以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公权力的扩张很容易使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成腐败分子,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由于领导干部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及其亲属就成为天然的社会利益优势群体,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而普通民众在与优势利益群体的博弈中总处于劣势,分享改革带来的红利越来越小,以致这部分人和普通群众的经济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再加上一些干部平时又高高在上,与群众沟通不畅,这就直接导致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利益受损群众产生“仇干”心理。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解决,长期积压,就会引起群体性干群冲突事件。
4.领导干部利用互联网技术意识不强致使干群沟通不畅。随着科技的发展,上网群众越来越多。2014年末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6.49亿人,增加3117万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57亿人,增加5672万。互联网普及率达47.9%[1]。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平台,电脑、手机等自媒体以其独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即时性等传播方式改变着当今社会的媒介传播环境,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影响范围广。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其他地方很快就知道甚至还会参与其中,使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小问题、小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推波助澜,最终往往会演变成为大问题大事件。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领导干部应该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网络沟通技术,以便能够同群众即时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二、新形势下密切干群关系的途径
1.领导干部要强化群众路线意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打好密切干群关系的思想基础。群众路线意识,是特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自觉站在群众立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的总和,是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理论高度认同和深刻内化的结果,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性质和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意识的基本内容[2]。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群众路线意识,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好群众路线,防范脱离群众危险的行为,才能密切干群关系。我们党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无不得益于领导干部具有群众路线意识,并走好了群众路线。但是在执政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淡化群众观点,漠视群众利益,群众路线意识弱化和缺失,致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执政为民理念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干群关系紧张。要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因为能否树立群众观点,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领导干部要强化群众路线意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就必须把群众观点贯穿到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中,渗透到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人民群众生活基层,体会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及时把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变化,保持对人民群众的炽热情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打好密切干群关系的思想基础。
2.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实践,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党员干部必须克服官僚作风,官僚作风是影响干群和谐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就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现在是大量地表现在人民群众同领导者之间的矛盾问题上。更确切地讲,是表现在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这个问题上。”[3]毛泽东也强调,“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4]。官僚主义的存在使各级领导机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工作拖拉,互相推诿,这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大敌。因此,领导干部要克服官僚作风,就要下移工作重心,放下架子,自觉深入到群众中去,设身处地地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做到深入民心,真正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群众解忧排难。领导干部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解民情,切实弄清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做到在群众中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群众的意见诉求集中起来,做好上下融通。领导干部还要转变领导方式,提高民主决策能力。在决策前要摸透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体现群众路线中的“从群众中来”。在决策过程中,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群众监督工作,防止独断专行,大包大揽。在决策后领导干部要经常到生产第一线、百姓家庭,面对面接触交流,让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查群众的满意度,实现“到群众中去”,避免“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决策后拍屁股”。只有真心关爱群众,用心实现群众意愿,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领导干部才能在群众中站稳脚跟,赢得群众信任,使群众自觉接受领导,才能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改善干群关系。
3.领导干部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解决社会矛盾,健全密切干群关系的长效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时,既要注重政策方针,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还要有满腔热情,切实把老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同时,还要重视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按程序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使矛盾能够在短期内顺利解决。为此,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应对解决矛盾纠纷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升应对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等困难局面的能力,提升自身准确抓住主要矛盾、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平息事态的能力,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要健全民主决策、民生保障、权益维护、诉求表达、应急处置和制度保障等长效机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只有健全群众工作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才能有效解决干群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化解群众的不满情绪,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团结。
4.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提高密切干群关系的沟通能力。言为心声,话为桥梁。领导干部只有同人民群众实现真诚交流和良性互动,才能使群众认可领导干部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现引导群众的目的。尤其是在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这些变化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提高利用信息网络倾听民声、汇集民意、引导舆论、掌控虚拟社会的能力,从而保障群众工作及时跟进,充分占领和利用这个新阵地,使之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信息时代,各种网络工具已成为人民群众发表意见建议的重要载体。领导干部要根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重视网络传播,依法推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结合传统群众工作方法,提高运用网络的技能,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方法,主动搭建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平台。要积极响应网络舆情,及时更新充实政府网站,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网络实名举报、网络信访、限期办结回复等制度,注重利用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形式,通过网络与群众进行零距离零时差接触,畅通群众民意表达渠道,确保网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听群众诉求,顺百姓呼声,通过网上良性互动,重建干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同时,领导干部还应注意依靠法律严格规范互联网传播活动,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正确引导和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使用互联网的法律素养和权利意识,进一步提高密切干群关系的沟通能力。
[1]全球经济数据[EB/OL].http://www.qqjjsj.com/ fdcsjzl/52353.html,2015-02-26/2015-06-24.
[2]龙秀雄.群众路线意识与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J].岭南学刊,2014,(2).
[3]刘少奇选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03.
[4]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4.
[责任编辑 张敬燕]
D261.3
A
1671-6701(2015)03-0025-03
2015-04-10
徐 颖(1974—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