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简析
2015-01-30田奇
田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中国模式”简析
田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目前,学界对“中国模式”这一提法仍有争议。“中国模式”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等方面。“中国模式”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在社会方面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都对“中国模式”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挑战。“中国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民民主道路的坚持和自觉践行,离不开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中国模式;中国特色;人民民主道路;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一直在9.5%以上,创造了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中国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社会事务中的出色表现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模式”一时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一、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
对于“中国模式”,国内学者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但不存在“中国模式”。包心鉴认为,“所谓中国模式,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认识误导,或者说是一个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与要求的伪命题”[1]。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模式”是我国社会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模式。秦宣认为,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可以提,可以用来概括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2]。
具体而言,反对“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的主要理由有:第一,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进行的,不具有普遍性,因而不能作为一种成熟的模式被其他国家复制、效仿;第二,中国现阶段仍面临很多问题,中国的发展经验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现在中国的发展经验和道路尚未定型,所以,提“中国模式”为时尚早;第三,“中国模式”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中国模式”的提出具有挑战“华盛顿模式”之嫌,容易引发其他国家关于“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的联想,不利于中国国际形象和声誉的维护。赞同“中国模式”这一提法的主要理由有:第一,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模式,“中国模式”的提出为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一条可供参照的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第二,“中国模式”并非由西方人最早提出,我国领导人曾多次提到“中国模式”,如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时曾提出“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胡锦涛对此也都曾论及;第三,“中国模式”的提出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更好地宣传中国。介于以上两种观点之间的还有第三种观点,如郑永年就提出“中国道路”是客观存在的,应以客观的态度对它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二、“中国模式”的基本内容
关于“中国模式”的论述,可以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得到一些认识。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将其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一条道路、一种理论体系和一种社会制度。
关于道路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3]。在指导思想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思想,并根据我国变化了的具体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4]这是继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到包括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重大理论突破,充分显示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坚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民族事务。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坚持由国家管控关系到国家命脉的资源和行业,比如森林、矿产、石油、电力等。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文化上,着力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时,着力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在社会管理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边远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生态文明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并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加大相关投入。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人口和自然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开发国土空间,节约资源,改变传统的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并将生态效益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生态文明的提出显示了中国对改革开放初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
郑永年对“中国模式”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理解“中国模式”不应只从改革开放以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新制度来分析,而应“考察中国文明是如何容纳和接受新的制度因素的”。“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模式,经济方面主要是混合经济模式,政治方面则是“通过开放的过程,把外部问题内部化来求得问题的解决”[5]。
三、“中国模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模式”取得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腐败问题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这些都对“中国模式”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挑战。第一,腐败问题严重。近几年,由桃色事件引出的官员腐败案件不断浮出水面。2014年,中央纪委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审查的共68人,其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30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共计53085起,处理71748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共计23646人。目前,腐败问题已呈现出“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期权化”“潜规则化”“国际化”“新型化”等新特征[6],这大大增加了反腐的难度。腐败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第二,食品安全问题。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掀开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盖子。2012年的“毒胶囊”“地沟油”“塑化剂”“美容猪蹄”“毒酸奶”等问题产品的曝光再度加重了“毒奶粉”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问题食品轻则影响身体健康,重则危及生命。由食品问题所引发的各种慢性、急性疾病及因此所导致的各种安全事故反过来又增加了社会发展的成本。2014年,全国共查处8.45万件食品安全事件,涉及146.16万公斤问题食品。但这只是被曝光、被查处的案件,民众最为担心的是,目前到底还有多少问题食品在市场上流通。第三,自然环境恶化问题。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表现在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耕地面积减少,珍贵动植物数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大气污染严重等方面。此外,我国的自然资源消耗、浪费严重,我们每创造1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第四,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然而,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富有的人越来越富有,贫困的人依然贫困”,而且二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14年的0.469,严重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此外,我国贫困人口数按国际标准测算仍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我国人均收入每天0.3美元的贫困线标准与世界银行推荐的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收入标准仍存在很大差距。城乡之间人均收入差距也在拉大。所以,中国的真正发展不是把城市建设得多么炫目漂亮,而是应该努力完善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证券业、金融业、航空业平均工资最高,电力、电信、石油、烟草等国有企业职工工资也明显高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第五,就业问题。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毕业后许多大学生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由于没有合适的工作,一些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但这些人毕业时,就业形势亦然严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人数的增加将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中组部号召广大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和中小企业中去,虽不失为一条解决就业的很好的途径,但也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并不是因为人才过剩,相反,社会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四、“中国模式”的发展方向
目前,有无“中国模式”之争的主要焦点之一是“中国模式”能否成为一个榜样,供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学习。如果“中国模式”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那么关于“中国模式”的有无之争也就自然平息了。“中国模式”是指全方位的发展模式,而不是指某一个领域的发展[7]。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应使政治、文化、生态环境、人的道德素质、身体健康等各方面都获得相应的提升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模式”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因此,应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的发展道路。一方面,“中国模式”的完善离不开人民民主道路的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先行于政治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并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也要服务于人民,应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使全社会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公正司法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中国模式”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模式”就是“国家主导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故其基本要素一是权力的作用,二是市场的作用”[8]。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但也易造成国有企业居于优势地位,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减少了竞争,造成经济活力不足。同时,因强大的权力难以受到限制和约束,容易诱发寻租现象和官商勾结等腐败事件。“中国模式”的持久发展需要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完善的市场体制、更为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
能否坚持并自觉践行人民民主道路,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妥善处理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能否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更为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释放经济活力,确保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模式”的前途和命运。
[1]包心鉴.关于“中国模式”的辨析与中国道路的思考[J].学习论坛,2011,(2).
[2][7]秦宣.“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J].前线,2010,(2).
[3][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郑永年.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J].中国经贸,2010,(6).
[6]辛向阳.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10,(5).
[8]景凯旋.“中国模式”前景[J].人民论坛,2009,(22).
[责任编辑 张敬燕]
D61
A
1671-6701(2015)03-0014-03
2015-05-10
田 奇(1984— ),女,陕西商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