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2015-01-30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

王 倩

(广州涉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王倩

(广州涉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摘要】《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的代表作,也是深受世界乐迷喜爱的演出频率最高的钢琴协奏曲之一。没有音乐的技巧是空洞的,但没有卓越的技巧则无法表达音乐。本文从演奏技巧的角度分类解析技术难点并提供相应的练习方法,期望帮助演奏者克服作品中遇到的技术难点。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99-1901年,作曲家在经过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出失败的巨大阴影沉寂若干年,历时三年才完成了这部鸿篇巨作。这部作品真挚而深刻,将俄罗斯传统音乐与晚期浪漫乐派技法完美结合,深受钢琴演奏者及乐迷们的喜爱。然而这部协奏曲中涉及的各类艰深的钢琴演奏技巧也让有些演奏者望而却步,没有完美的技术支持无法表达出深刻动人的音乐,因此艰难技巧的练习与攻克是完成曲目的必要基础。

一、和弦与八度

(一)大跨度的和弦

众所周知,拉赫玛尼诺夫拥有一双大手,他的音乐作品很多具有十度及以上的大跨度和弦与音程。以乐曲的第一乐章引子部分的和弦为例,跨度为十度半。弹奏此类和弦时需要练习手掌的伸缩能力,避免手指紧张僵硬地伸开,也就是要想象你的手掌是弹簧,手掌手指放松地自然伸开到琴键,好像舞者自然放松地慢慢拉伸自己的身体一样。如此这般,平时手指可以跨十度的演奏者便可弹奏出放松结实的大跨度和弦了。而对于平时只能弹奏八度到九度的演奏者,可以将此类和弦弹奏成琶音。琶音要注意每个音要紧密连接犹如一体,声音连贯均匀。

(二)双手交叉的快速有力的和弦

此类和弦在每个乐章中都占有较大篇幅。拉赫玛尼诺夫不仅是作曲家还是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在这首协奏曲首演时,他本人还亲自担纲了钢琴部分。他在弹琴时动作简约,坐姿挺拔,在演奏快速有力的段落时多用手指的力量,有时借助手掌和前臂的力量,手腕与大臂运用得较少。由此可见,在演奏这类乐句时应在手指支撑住的情况下借助小臂的力量来触键。触键时追求一瞬间的爆发力,这样音色才会集中结实。双手交叉时应把双手看成是一个整体,并突出节拍的韵律,正拍的音比非正拍的音重要,每个小节(以4/4拍为例)亦有强—弱—次强—弱的韵律感。同时注意和声的发展与色彩的变化并相应做出力度和触键位置的调整。

(三)旋律中的八度进行

由于八度的进行需要手掌伸开,缺少音与音之间的支撑,所以乐曲中常见的八度以断奏居多。但在本曲中八度更多出现在歌唱悠长的旋律时,八度旋律所展现的更加宽广的音域也非常贴切俄罗斯悲情壮阔的音乐风格。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当旋律大部分是不好连接的八度时便构成了技术难点。

第一,指法的合理运用。可用1、4指与1、5指连接两个八度,1、4指经常用于黑键,这是为大部分演奏者所知的。但乐曲中还有很多乐段是八度旋律并带有中声部的,这时大部分的八度都是靠1、5指来连接的,带来了歌唱连贯的难题。第二,练习时可先弹出八度旋律的高音部分,唱出旋律本有的美感,即用5指单独进行练习,注意指垫柔和的触键,随着乐句的走向有倾向性地渐强或减弱。练到气息完全连贯后再用1指同样的方法练习,这样可使八度旋律不仅连贯,而且具有空间感,也就是把八度的两个音看成是两个声部一样对待。第三,弹奏时运用手腕和气息将八度连接,不要依赖

踏板,手指贴键,手臂力量贯通并推送到非常放松的手指。不踩踏板也能做到八度旋律气息连贯后再借助后踏板加以润色。

二、经过句与华彩段

我们知道俄罗斯钢琴学派非常重视音阶与琶音的基础训练,大部分的钢琴家每天都要大量练习音阶与琶音。这种良好的练琴习惯和技术基础是弹好协奏曲中大量出现的快速经过句、华彩段的技术前提。

(一)快速的经过句

协奏曲中经常运用快速的经过句表现如滚滚河水般的恢宏效果,一方面发挥了钢琴乐器本身音域广,技巧性丰富的特点,另一方面这类乐句充分发挥了钢琴宽广丰润快速流畅的音色特征,为钢琴与乐队的竞奏增添了趣味性,丰富了整体的音响效果。

练习此类乐句的首要任务是摸清楚手的把位,也就是手指要提前熟练地摆出将要弹奏的音的位置,因为演奏时的快速度和频繁变换的和声把位经常使演奏者无所适从,所以应当充分练习手的把位,发挥手部肌肉的记忆能力。

经过句是由双手的配合或单手大跨度的快速分解和弦完成的。可以重点练习双手衔接处或单手变换把位时的两个音,用耳朵充分聆听,做到两个音完全无缝隙地衔接好再练习整个乐句。如第二乐章的结束段,左手是大跨度的琶音,因此要练习变换把位时的1、5指以及转指时1、2指的衔接处,练到自然连贯的衔接后再由慢至快均匀地练习整个乐句乃至乐段。

有些经过句是轻盈欢快的,音色清脆灵巧像一串串小铃铛的声响。弹奏这类经过句时指尖要靠拢,触键位置要很小所以指尖要立起来,要追求声音的颗粒性,所以可以用跳音的方法练习,这样可以加强指尖的清晰度和声音的集中度,练习后再连起来弹奏通常音质会更晶莹剔透一些。

(二)华彩段

大部分的华彩句是炫技性的,表现钢琴广阔音域绚烂音色的华丽乐句,因此弹奏时更多的是要考虑到乐句最终呈现的音响效果。以第三乐章钢琴奏出的第一个乐句为例,区别于乐队跳跃的谐谑风格,钢琴开始便是以辉煌的华彩段出现,这个乐句呈现的是电光火石般的花火一闪而过的效果。所以演奏者要弹出远—近—远,暗—明—暗的效果,闪电般光亮的那一瞬间必须在高音处展现。练习分为两部分,一是练习把位与把位之间的衔接,这个上文已经提到,二是慢练弹出最终想要的音响效果,乐句起收处要贴键手指放平轻柔触键,然后随着渐强手指要逐渐立起来,抬高手指快速有力地触键至最高点,高点的声音要如耀眼的闪电一样明亮清脆,坚定有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练习时也要配有一定的想象力,想象音响随之匹配的画面,随后逐渐加快至演奏速度。

大部分的华彩句追求的是音响效果,所以演奏时要抓住重点音,其他的音手指放松贴键用手腕带过,弹出其音响绚丽的效果便可,不必追求每个音的颗粒感,追求的是乐句整体的和声色彩及音响效果。

三、结语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巅峰之作,其中涉及各类钢琴演奏技巧,因每个演奏者的技术基础与手指条件不同无法一概而论,本文对钢琴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层次、跳音、连奏等,协奏曲中普遍存在的钢琴与乐队的配合等基本演奏技巧并没有强调,而是重点提炼出大跨度的和弦、双手交叉的快速有力的和弦、旋律中的八度进行、经过句与华彩段这几个最主要的技术难点加以分析并提供了经过实践较有效的练习方法,期待对演奏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 露丝·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王倩,2013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现任职于广州涉外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任钢琴表演专业教师。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
民族音乐与浪漫音乐的交织
阐述西洋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五种音乐语汇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如何将竖笛教学融入低年级音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