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出血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2015-01-30崔保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中线脑室移位

崔保刚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其占脑卒中病例的10.0%~44.7%,且病死率在脑卒中居于首位,往往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其预后是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1-2]。CT是诊断脑出血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往往通过颅脑CT检查显示的出血情况评估患者预后[3]。本文旨在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与病死率的关系,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2013年我院共计168例老年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01例,女67例,年龄70~86岁,平均年龄(75.3±7.8)岁,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CT影像学检查证实临床诊断,排除外伤、肿瘤、脑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使用抗凝药物等引起的出血,排除其他全身性严重疾病。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的为15 min,最长的为4 d,发病24 h内入院患者124例;肢体肌力<3级者61例,肌力3~4级50例,肌力正常57例。

1.2 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由专人操作对入院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观察出血量、出血部位、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等。出血量的计算采用多田氏公式进行计算:T(mL)=π/6×L(长轴)×L(宽轴)×slice(层面厚度)(cm)。出血量的分级分为4级:出血<30 mL为小量脑出血;出血30~60 mL为中量脑出血;出血61~80 mL为大量脑出血;出血>80 mL为巨大量脑出血。大脑中线移位的分级是将大脑镰中线作为标志,将移位距离划分为:0、1~5、6~10、>10 mm四个级别。出血部位划分为内侧型(壳-内囊、丘脑)和外侧型(壳-外囊、脑叶)。对所有患者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中线移位情况、血肿量、破入脑室情况等,分析CT影像学特征和病死率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进行t或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中线移位0、1~5、6~10、>10 mm组的病死率分别为9.8%、19.3%、26.5%、46.2%;患者病死率随出血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2。

表1 中线移位、出血量与病死率的关系[n(%)]

表2 破入脑室与否及出血部位与病死率的关系[n(%)]

3 讨 论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差,多项研究报道其预后与出血量的多少、中线移位情况、破入脑室与否、有无并发症、就医时间、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4]。关于老年脑出血患者CT特征与预后关系的研究也很多,结果不尽一致[5-6]。中线移位往往表示颅内存在严重的占位效应,患者继发脑干损伤、脑疝形成等,多项前瞻性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与病死率呈独立相关[7]。本组168例患者的中线移位宽度0、1~5、6~10、>10 mm四组中的病死率分别为9.8%、19.3%、26.5%、46.2%,病死率随中线移位宽度加大而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多位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实际的观察中还发现中线移位与血肿大小成正比、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成反比。出血量的多少与病死率也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中发现,随着血肿量的增加,患者病死率也随之上升,血肿量在61 mL以上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肿量低于61 mL的患者,与多数以往报告相同,但也有学者提出出血量大与预后无必然性联系,可能与治疗方式、是否并发脑干出血和脑疝形成、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治疗时机等有关[8]。

出血破入脑室对于预后也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认为破入脑室范围越大则病死率越高,因为脑室出血对脑脊液循环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可使患者颅内压骤然升高,易引起脑疝[9-14]。在本研究中,出血破入脑室者病死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同部位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也不相同,内侧型要明显高于外侧型,因其易继发导水管阻塞,引起梗阻性脑积水,使颅内压力进一步增加,容易导致脑疝形成和(或)脑干损伤。

综上所述,老年脑出血患者CT中线移位距离大、血肿量大、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可明显增加,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1]邝祖强,李红辉,周柳芬,等.脑出血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117-118.

[2]Wilhelmus MM,Boelens WC,Kox M,et al.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of hereditary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amyloidosis (Dutch type) induce interleukin-6 secretion[J].Neurobiol Aging,2009,30(2):229-240.

[3]Zhang H,Zhang B,Li S,et al.Whole brain CT perfusion combined with CT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cerebralvasospasm[J].Clin Neurol Neurosurg,2013,115(12):2496-2501.

[4]赵玉琴,文安娟,田素革.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47-49.

[5]徐丽.脑出血CT特征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5):276-278.

[6]姚琴,俞冠民.老年急性脑出血80例CT影像特征及预后价值评估[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8):72-73.

[7]丁倩倩,邵国富,魏义兰,等.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977-980.

[8]鞠慧莲,孙炳一,李子晗,等.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预后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9):5757-5760.

[9]周向阳,白玫,李斌,等.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5):409-412.

[10]刘忠鹏.高血压脑出血CT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43.

[11]林东旭.脑出血的CT介入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66-67.

[12]牟振弘,薛蓉,李斌,等.“九分法”在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不良临床预后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2):158-160.

[13]李新崇,阮立新,黄其川,等.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3):550-552.

[14]张卫平,尹光平.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CT、MRI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9-60.

猜你喜欢

中线脑室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并文献复习
课本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