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5-01-30乔媛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乔媛秋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1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dardial infarction,AMI)起病急,病情险恶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有: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但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容易漏诊。近年来,一个新的AM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备受关注,H-FABP是一种低分子量胞质蛋白,在心肌细胞中含量丰富,由于分子量较小,在AMI发病后,能迅速释放到血液中,对AMI的早期诊断有巨大的辅助作用。本研究通过对AMI发病早期检测H-FABP、cTnT和CK-MB,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检测在临床诊断早期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54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1.2±5.0)岁,其中,男性87例,女性67例,就诊时有以下不同发病症状:胸部疼痛,可伴放射痛,胸部紧缩感或压迫感,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0 min。排除有以下症状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6 h的患者;有血栓性疾病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3周内的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急性外伤或手术后2周的患者;感染发热或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史,心电图,生化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的患者95例,符合WTO诊断标准;非AMI患者59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两组,其中发病0~3 h内AMI组41例,非AMI组32例;发病3~6 h AMI组54例,非AMI组28例。

1.2 方法

1.2.1 标本:患者就诊后立即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清测试H-FABP和CK-MB,抗凝血测定cTnT。

1.2.2 检测方法:H-FABP的测定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剂盒由深圳康生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CK-MB选择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V5600干化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采用免疫测定法,使用该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质控品。cTnT选择Roche公司生产的cobas 232分析仪,采用胶体金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分别计算出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发病0~3 h的AMI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发病0~3 h的AMI患者检测血液中的H-FABP,其灵敏度明显高于cTnT和CK-M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度H-FABP显著高于cTnT和CK-MB(P<0.05)。

表1 41例发病0~3 h的AMI患者结果

表2 54例发病3~6 h的AMI患者的结果

2.2 发病3~6 h的AMI患者各检测指标的比较见表2。从表2可知,发病3~6 h的AMI患者检测血清中的各项指标,H-FABP的灵敏度高于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和准确度三者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发病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心脏疾病,在冠状动脉闭塞后数分钟内心肌细胞便发生坏死,且疾病迅速恶化。较多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1],由于左束支阻滞和急性心肌受损时心室激动和恢复的顺序可发生相同改变,导致左束支阻滞合并AMI诊断困难。AMI患者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仅约66.7%[2-3]。因此,AMI在4~6 h窗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利于心肌的再灌注,能够最大程度的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AMI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以及其他与心肌损伤相关的蛋白等。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生物标志物有: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

H-FA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4~16 KD,特异性存在于心肌细胞胞质中并且含量丰富[4],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高度敏感,动员脂肪酸供能,因此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H-FABP易透过细胞膜而漏出到细胞间质,进入血液循环,3~4 h达峰值浓度,心肌损伤后20~24 h回到基线水平[5],因此,H-FABP理论上可作为AMI早期生化标志物。

研究结果[6-7]证实,H-FABP具有心肌特异性,受其他组织影响小,与传统心肌标志物相比在时效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具有综合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血清中H-FABP水平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和CK-MB,故监测血清H-FABP水平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钱春丽,刘东亮,刘燕,等.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4);307-308.

[2]蔡自力,党瑜华.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新进展[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1):54-55.

[3]楚英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新思考[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6):533-556.

[4]Ishii J,Nagamura Y,Nomura M,et al.Early detection of successful eoronary reperfusion based on serum concentration of human heart type cytoplasmic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J].Clin Chim Acta,1997,262(1):13-27.

[5]Kleine AH,Glatz JF,Van Nieuwenhoven FA,et al.Release of heart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to plasm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an[J].Mol cell Biochem,1992,116(2):155-162.

[6]McCann CJ,Glover BM,Menown IB,et al.Novel biomarkers in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ared with cardial troponin T[J].Eur Heart J,2008,29(23):2843-2850.

[7]Liyan C,Jie Z,Xiaozhou H.Prognostic value of combination of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nd ischemia-modi fi ed album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normal troponin T values[J].J Clin Lab Anal,2009,23(1):14-18.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为靶标的放射免疫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