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015-01-29李璧亮
李璧亮
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治教的客观要求,是学校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必由之路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师附中)教育管理改革为例,对依法治校与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关系做了一些新的探讨。
一、 依法办学,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
现代学校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依法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
依法办学,是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这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将校务公开上升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工作方式,使学校在运行方式上,通过公开形成上下多方面的互动机制,并渗透到学校管理各个方面,这是促进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的保障。
1. 管理内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管理思想的重大转化是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发展,管理内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上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校本管理”的概念,就是以学校为基础,从学校实际出发的管理,它包括了校本课程、校本人事、校本财务,等等。校本管理赋予了学校管理的空间和权力,是学校实现自主发展的提前。校本管理实现了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发展,是现代管理思想的重大转化。
学校通过自我发展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和办学特色的确立,内部运作上的自我激励,学校资源上的自主调配,使得“培养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持续胜任的教师”成为可能,也为“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2. 自我约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教育在赋予学校发展的充分自主权的同时,要求学校要建立起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
学校内部的自我约束的机制,不限于某一项具体的规定加上某个具体的程序,而是要贯穿于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体现自律的精神,体现教育的整体制度框架,真正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和评价的全部流程上。
3. 社会监督,是自主发展的动力保障
学校的社会监督包括政府的检查、督导和评估,专业的审计和考核,媒体的监督,社区和家长委员会、学生评议等。学校要始终将监督、审核活动当作是例行体检,发现问题时及时纠偏、堵塞漏洞,提高规范水平,使学校出现的任何偏差能够尽早发现,在萌芽状态得到化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外在的限制转化为办学发展的动力,并为学校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社会监督也是学校实现承诺的动力,是学校宣传办学成果的最佳途径。华师附中近年来积极参加各种等级评估检查,包括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高中教学水平的评估,其它包括文明安全校园、档案等级学校、行风政风检查、校务公开检查,等等,主动接受包括物价局、发改委、审计署等部门和单位组织的专项审核。这些活动,宣传并向社会推广学校的经验和成果,以外力的方式,成了实现学校自我变革的动力。
4. 校务公开,是有效约束监督的前提
校务公开是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的基本要求,而通过校务公开,又是实现学校依法办学情况接受内部约束与社会监督的前提。
我校校务公开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校务公开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公开形式,确保公开的效果,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社区、学生利益的内容,作为公开的重点。学校制订的《华师附中贯彻落实《规定》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全面具体地规定和明确了校务公开工作的各项内容、公开的形式、组织领导与公开的程序,对各单位、各部门进一步推行校务公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重大事项及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开,做到有章可循。
校园网是一个高效快速的宣传、贯彻办学理念和进行校务公开宣传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校园网主页传递着学校及各部门的最新动态、工作指引,反馈师生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考、改进意见。对于一些需要对社会公开且时效比较长的,则专门开辟《校务公开栏》,及时将项目公开。
二、民主管理,是现代学校行政管理的特征
民主管理,全员参与,是现代学校行政管理的基本特征。我校将推进校务公开作为进一步改善行政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内容。
学校的《十年改革发展规划纲要(1991—2000)》《“十五”发展规划纲要(2001—2005)》中,学校实施的“一二四八工程”中明确提出了学校的管理模式的构想:“要充分发挥民主,集思广益,建立科学化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努力创造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在《党委工作指导思想中》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在参加学校事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凡是涉及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在出台前要广泛听取教代会和教职工的意见。”“在涉及人、财、物管理和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上,要依法行事,照章办事,增加透明度。”
正是沿着这种“以科学以主为目标的舒畅型学校管理模式”, 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学校行政主持,纪检、工会(教代会)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各负其责,教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制度框架,保证学校管理的有效开展。在“管理体制”方面形成了“行政主导,党群保证”的制度特征,在“管理思想”方面形成了“以人为本,惜才善用”的思想特征,在“领导作风”方面,形成“勤奋务实,干练廉洁”的工作作风,建立“团结协作,和谐舒畅”的人际关系,培养“举校一致,休戚相关”的团队精神,建立一个“褒扬先进,倡导创新”的激励机制。
1. 全员参与,是学校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建立校务参与机制,发挥教师、专家在校务管理的作用。
我校教代会一般每学期召开1-2次。在每次召开教代会前夕,都把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向教职员工宣传,要求代表们先广泛收集各单位、各部门的提案或意见,再将收集到的提案或意见交由工会整理,然后提交到教代会讨论。在教代会上,教职工代表畅所欲言,出谋划策;教代会维护了教职工群众的利益,校领导可以从较大范围内了解教职员工对学校改革的意见和学校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根据,使全校教职员工同心同德,实施学校发展规划。
在日常的管理中,我校有健全、完整、具体的会议制度,这是宣传贯彻学校办学理念和进行校务公开的重要方式。学校的办学方针,改革的每一项措施,都经过各种会议进行宣传,让师生进行充分酝酿、讨论。
为了保证发挥教师、专家管理的主体作用,学校成立了“学校学术委员会”,让其在研究学校发展策略、制订名师培养规划、审定教师职称申报等方面,发挥“专家治校”的功能。教代会下面建立专门委员会,对专项工作进行管理与监督,如学校的福利委员会、女工委员会,对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如住房分配方案、医疗改革方案、集体福利事项等,由教代会讨论、提方案。
2. 完善制度,是学校长治久安的机制保障
学校的制度框架包括行政决策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约束监督制度和反馈制度。我校的管理制度包括:校长办公会议制度、行政会议制度、部门处室会议制度、科组会议、年级组会议;学校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党委委员会议,一次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党委各部门每月召开例会,各支部每月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例会;成立各种专业化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如学术委员会、课程委员会、职称评审小组、聘任小组、论文评审专家组、教职工年度考核小组,等等。
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反思制度、学术委员骨干教师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制度、考核与教师评优制度、表彰激励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事故追究制度,等等。
约束监督制度作为学校的保障系统,包括行政监督、校内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的监督,2004年学校正式颁布学校《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务公开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建立校务公开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规定了各部门各项目的公开时间、内容、方式和负责人,有效地确保广大教职员工对校务工作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特点是对群众历来比较关心的项目,包括干部人事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人事聘任和评优工作、财务管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等热点问题做专门的规定。
完善的组织、机构和会议制度、机制,保证学校党、政、工、生的工作形成科学、高效民主的决策机制和透明公开的制度体系。
3. 校务透明,是班子勤政廉政的有效措施
校党委把校务透明与党风政风建设,促进廉政勤政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行政工作、党风廉政建设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把校务公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从1994年起,学校将教代会评议权的落实纳入了党委工作日程。在每年召开的教代会上,都要安排一次民主评议,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成效和党政领导干部个人的领导作风进行评议。对部门工作不满意的,或者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公开,责任人必须进行说明,并在指定时间内进行整顿改善。有组织、有程序的民主监督制度,使教职工增强了民主监督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使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公仆意识”,融洽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促进了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建设。
由于学校办事程序公开,完善和建立了管理事务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切实加大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行政干部职责明确,大事集体研究,小事各负其责,有效地促进了勤政廉政工作的开展,使学校一直沿健康的方向发展。
4. 维护权益,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群众基础
广大师生是和谐校园的建设主体,主体和主体间利益的和谐是校园建设的核心,切实维护师生权益就成了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着力点。
(1)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关注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诉求。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互动沟通系统的建设,如“校长接待日”制度,公布了“校长接待日”的《轮值表》,让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能够与校长进行“零距离”的交流: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之外,还举办“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们在全方位了解班级、学校的运作中加强沟通;每半个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充分反映他们的意愿,表达他们的诉求;设立了“校长信箱”,公布了校长的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让教师、学生及其家长有更多沟通的方式。多种形式的沟通,保证着相互信息传达的通畅性和真实性,保证着相互了解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2)将与学校教育管理、改革密切相关和涉及教职工、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部予以公开;把群众最为关心,反映最为强烈,社会最为敏感,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内容作为公开的重点,将师生的呼声做为第一信号,从“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问题入手,急师生之所急,办师生之所盼,排师生之所忧,解师生之所怨,着力解决侵害师生权益或者与民争利的行为。
三、校务公开,是学校持续攀高、健康发展的第一台阶
1. 校务公开,校务工作由人治走向法治
传统教育管理侧重于组织和技术方法的作用,强调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科学工具来达到学校的管理目标,以及重视满足教职式的需求和愿望,现代管理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更加强调学校要成为一个由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和家长等组成的共享的价值观和理想的共同体,实现学校行政从人、财、物的管理走向文化引领。
建设现代一流学校,学校要超越制度,行政管理更加依靠文化的建设,依靠师生的精神追求,依靠员工的价值追求来提升学校的品质,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管理。
学校提出的“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理念,就是坚持学校发展“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建立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因此,注重对师生的“人文关怀”,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培养持续发展的学生,造就持续胜任的教师,创办可持续攀高的学校,实施可持续提升的教育”就成了校园内各利益群体共同的价值目标。
2. 校务公开,极大提高管理运作效率
完善校务公开工作极大提高学校管理运作效率。我校的管理工作可以归纳为德育、教学、后勤服务和行政管理四大操作系统,这四大系统分别是“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德育模式”“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优质高效为标志的效率与效益型后期服务模式”“以科学民主为目标的舒畅型行政管理模式”,在这四大模式的构建和运作过程中,校务公开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学校对四大模式的操作系统,都建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各处室、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并公开实施细则,特别是办事权限、办事依据、办事纪律、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的公开公示制度,有效地防止和杜绝各种不作为或者扯皮现象的出现。完善的公开制度、落实制度、检查制度和反馈制度,促进了管理的运作效率的提高。
3. 校务公开,聚集智慧形成向上合力
对于每一轮的学校的改革发展思路,学校的重大决策,如学校的“十五”“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学校每个阶段的工作理念,一定会在教职工中反复讨论和论证,再由校党委、行政决策。
全体的员工参与讨论与决策,让他们对学校的改革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让他们更主动地发挥主体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聚集各方面的智慧,发挥主体的创造性。
4. 校务公开,开拓育人工作全新领域
(1)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增强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同时也能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例如每月一次的“领导接待日”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关注程度,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出谋献策,从征集主题(征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新课程实施后关于选修课的开设和选报等)、广泛宣传、学生代表征集意见、领导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意见反馈、检查落实六个环节,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华师附中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阵地之一。学校教学处每学期都召开各年级学生学习部长和科代表的会议,听取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这些意见及时反馈到相关的学科组和任课教师处,为建立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材料。
(2)增强学生的主人公责任感,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我们通过让学生参与宿舍、饭堂、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中的参与、参谋、监督作用。学校主动向全校学生和家长公布学校办公电话号码,学校网址以及全校教职工的电子邮箱地址;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绝大部分科任教师也会向学生、家长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家长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开放日”、家校合作座谈会、《家长反馈意见单》等,是沟通“立交桥”。通过家校合作平台建设,有效地沟通了学校、社区和家庭三方面的联系,有效地拓展了教育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