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练员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

2015-01-29孟祥乐陈作松苏清芳任鹏飞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练员解决问题

孟祥乐,陈作松,苏清芳,任鹏飞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反应。其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冷漠及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怒、焦虑等。职业倦怠是一种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它不仅会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而且会影响与职业相关的人和事。体育教练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承担着为我国体育事业培育优秀人才、为国争光、体育强国的重任。他们的压力程度究竟有多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面对压力,他们是如何减压的?应对压力的方式是什么?是否出现了职业倦怠以及倦怠程度如何?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这是一系列值得探索的问题。

目前,关于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压力或应对方式或职业倦怠亦或是其中二者关系的研究[1—3]已经出现,但数量很少,而涉及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见诸报端。笔者通过调查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压力情况、应对方式特征、职业倦怠状况,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揭示三者之间的联系,旨在为体育教练员减压、心理行为干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限定为体育运动学校或优秀运动队初级及以上职称的在册教练员。样本来自陕南、关中、陕北10个市的28所体育运动学校和7个优秀运动队。项目包括田径、游泳、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武术散打、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射击、射箭、跳水共15个项目。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26份,剔除各类无效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02份。其中男性256人,女性46人;年龄最高48岁,最低25岁,平均35±4.6岁;已婚273人,未婚2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69人,大专及以下133人;初级教练员166人,中级118人,高级18人;执教赛事涵盖国际、国家、省市级及以下级别;执教时长最长21年,最低2年,平均14±3.9年。

2.2 研究方法

2.2.1研究工具

(1)体育教练员职业压力问卷。在参考类似人群和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体育教练员职业压力问卷》。该问卷包括32个题项,5个因素,分别为训练比赛(8题)、运动员因素(6题)、职业发展(7题)、人际关系(6题)和家庭-工作关系(5题),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645%。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6,分卷一致性系数依次为0.873、0.755、0.903、0.846、0.787;重测信度分别为0.912、0.836、0.796、0.894、0.883。在内容效度上,问卷各个因素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785~0.867之间;问卷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14~0.556之间。

(2)体育教练员应对方式问卷。在参考类似人群和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体育教练员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17个题项,4个因素,分别为解决问题(6题)、超越应对(4题)、发泄(4题)、回避(3题),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6.777%。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6,解决问题、发泄、超越应对、回避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13、0.807、0.787、0.724;问卷重测信度为0.811,解决问题、发泄、超越应对、回避分问卷重测信度为0.802、0.785、0.779、0.722。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也符合统计学要求。

(3)职业倦怠问卷。采用由李超平修订的MBI-GS中文修订版问卷。该修订问卷被证明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文化,信度、效度理想,分卷信度依次为0.88、0.83及0.82。问卷包括15题,三个因素,分别为情绪衰竭(5题)、玩世不恭(4题)和成就感低落(6题)。本次调查实测信度依次为0.82、0.80、0.78。

2.2.2数理统计运用SPSS19.0、AMOS17.0 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职业压力

调查结果见表1。问卷的平均得分为3.22,表明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上程度(3分代表中等程度)。其中训练比赛、职业发展压力尤为明显,至少63.4%的教练员均认为存在中等程度及以上的压力。在五个压力源中,压力程度大小顺序依次是训练比赛、职业发展、运动员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家庭工作关系,但这与被试对各个压力源的压力程度感知差别较大。

表1 体育教练员职业压力简况

3.2 应对方式

调查结果见表2。体育教练员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发泄、超越应对和回避。解决问题维度得分及其题目均分均比其他三种应对方式高得多,说明解决问题最受教练员们的青睐。

表2 体育教练员应对方式简况

同时,体育教练员对四种应对方式的选择也会因能否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体现出差别。即当问题可以轻易或经过努力解决时,所有教练员都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当问题难以解决时,应对方式开始分化,采用顺序依次是超越应对、回避、发泄。由此不难看出,不论是问卷里所列举的具体问题,还是对各应对方式采用的整体倾向,体育教练员都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去面对挑战。四个维度中,解决问题和超越应对通常被认为属于积极应对,另外两个维度被认为属于消极应对。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的均分来看,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应对。这也意味着体育教练员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高于采用消极应对的方式。

3.3 职业倦怠

教练员的职业倦怠数据调查结果见表3。该量表采用的是五等级计分,最低分为1,最高分为5,中等水平为3。由表3平均分可知,目前我国教练员的职业倦怠总体状况高于中度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表现明显。

表3 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简况

同时,教练员分别对各维度的倦怠程度的感知分别为严重、中等、严重(程度等级五级,分别为很严重、严重、中等、轻、无)。可见教练员对职业倦怠的总体感知程度已经明显超过了中等水平,正在向“严重”程度发展。

3.4 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对教练员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见表4),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复杂。其中,解决问题与职业压力的五个维度均呈现显著负相关,超越应对与训练工作、运动员两个维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回避与训练比赛、运动员、职业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发泄与职业压力前四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情绪衰竭与解决问题和超越应对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回避和发泄呈显著正相关。玩世不恭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回避呈显著正相关。成就感低落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与回避呈显著负相关;训练比赛与成就感低落呈显著正相关。运动员因素与情绪衰竭呈显著正相关,与成就感低落呈负显著相关;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均与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工作关系和情绪衰竭、成就感低落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三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作用与联系,因此厘清并揭示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和作用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表4 职业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相关矩阵

注:1—5分别对应训练比赛、运动员、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和工作-家庭关系;6—9分别代表解决问题、超越应对、发泄和回避;10—12分别代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

3.5 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路径关系

3.5.1模型假设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职业压力会直接导致倦怠的产生。王宪红[4]等采用“职业压力源量表”“MBI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山东省278名教练员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发展对情绪衰竭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支持总分对情绪衰竭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任务本身和组织结构氛围对去个性化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支持总分对去个性化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运动员因素和职业发展对低成就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支持总分对低成就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林丽等[5]对护士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护士职业压力与倦怠呈正比关系,压力大导致倦怠出现。其他对不同人群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类似研究[6—8]也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即职业压力能导致职业倦怠,他们之间存在着因与果的联系。

同时,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会通过中介变量来实现。Vandenberghe 和Huberman 提出,如果个体长期处于压力之下,无法得到解决,这期间又没有缓冲资源和支持系统,那么压力就会逐渐发展成为职业倦怠。[9]其中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属于缓冲资源。同时,现有研究也表明应对方式是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中介变量。袁锦芳[10]对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指出,职业压力通过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发生间接作用。因此,可以将职业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作为一条作用路径。需要指出的是,应对方式的四个维度总体上可归纳为两类:积极应对(解决问题、超越应对)和消极应对(回避、发泄)。作为两类作用方向不同,应对方式其影响效果也应该不同,这一点已经在杨剑[2]、刘毅[11]的研究中得以证实。所以,将上述的间接路径以应对是否积极为界再细分为职业压力—积极应对方式—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消极应对方式—职业倦怠两个作用途径。

基于以上论述,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路径假设模型见图1。

图1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作用路径模型M1

3.5.2模型拟合假设模型建立后,通过运行数据库,然后需进行必要的模型识别和修改完善,使模型模拟指标符合模型建构的统计学标准。其间,根据指数修订提示,历经2次修改,共获得2个模型(M2、M3),历次修改后的模型模拟指标见表5。

表5 模型拟合数据及修改说明

依据目前现行的主要模型拟合指标:绝对拟合指标中的X2越小越好。X2/df<5,GFI>0.9,RMSEA<0.05;相对拟合指标中的CFI、TLI>0.9,可见,模型M2、M3均符合要求,但M3比M2更加优秀。

图2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作用路径M3

图2表明,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路径确实包括间接和直接作用,而且路径模型的系数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由此证明假设成立。作用路径具体为:(1)直接影响。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且路径系数为正。说明感受的压力越多越大,职业倦怠也越明显越重;(2)间接影响。职业压力通过积极应对调节职业倦怠,职业压力通过消极应对调节职业倦怠。其中,积极应对能减轻倦怠程度,甚至是防止倦怠的出现,而消极的应对加剧倦怠的程度和恶化。

4 讨论

如今,职业倦怠现象基本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体育教练员这一职业人群的倦怠现象随着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愈发明显,已经引起业内外相关人士和学者们的关注。目前诸多研究表明,个体或群体在长期面临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应激压力的情况下,人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损害,进而会导致身体和行为的不正常状态。[12—13]而职业倦怠实质上是一种身心乃至行为的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可以推知体育教练员的倦怠必然也是长期饱受职业压力应激而产生的。

研究指出,体育教练员职业压力总体上达到中等程度。压力主要来自训练比赛、运动员、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和家庭—工作关系五个方面,其中训练比赛、职业发展和运动员位列前三。该结果与国内外相关研究[1,14]既有吻合之处,又有着差别所在。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被试者所在地的体育发展水平、竞争程度甚至是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导致压力感知存在一定差别。同时,被试者对每一个维度的总体压力如自我感知的综合评价将压力程度基本上提高了一至两个等级,其中训练比赛的压力达到了“很大”程度,运动员和职业发展的压力程度为“大”,与对其他人群压力的研究相比,体育教练员的压力程度更大。不难理解,教练员的工作主要体现在训练运动员和指导运动员参加比赛上,因此训练比赛是体育教练员特有的压力源。而在我国各级各类体育行政机构和组织认识中,教练员的成就价值均以所训队员的比赛成绩为主要依据,尤以摘金夺银为主要体现。因此,教练员要能帮助运动员训出水平赛出优异成绩,并要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保持优势甚至是不断进步,不仅关系到个体利益,而且很可能关系到国家荣誉,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同时,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是教练员的切身利益之所在,是教练员孜孜不倦的动力源泉之一。教练员的职称晋升、工资福利乃至奖励的获得等必须以职业顺利发展为前提,但是,职业发展则又是与训练比赛的成绩、运动员先天条件和后天训练、人际关系密不可分,这四者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共同对体育教练员施以压力。而工作-家庭因素也是导致压力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练员常年保持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几乎年工作日在300天左右,肩负重大赛事任务的教练员甚至没有休息日,由此造成工作与家庭冲突。另外,教练员也要为家庭生计而谋划,其工作能否为家庭带来可观收益,也会直接影响家庭成员对教练员的支持。

应对方式可以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有时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与教师、护士、学生等群体的应对方式相比,体育教练员更倾向于解决问题。表2表明,体育教练员的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超越应对、发泄和回避四类。第一应对方式为解决问题,不论是具体的解决问题维度的平均得分还是在“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时的应对选择,体育教练员均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问题做出的反应,力求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其实,体育教练员的工作就是“破”与“立”“再破”与“再立”的渐进循环过程。在工作目标和职业发展需要的双重推动下,教练员必须直面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且这个过程永无止境。发泄、回避问题无异于“逆水行舟”。工作问题得不到解决,职业压力依然存在。

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倦怠已经达到并超过中等程度,尤其是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表现更为明显。这已经明显妨害了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工作。在我国现行的体育制度下,优势体育资源相对集中于优秀运动队,致使大部分体育教练员无法取得“骄人成就”,成就感低下在所难免,其进取心必然受到打击,其积极性受到伤害。同时,体育教练员的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表明,能否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也是导致倦怠的重要因素。合理有效地应对能够降低倦怠程度,相反则加剧倦怠。在这里,成就感应该是倦怠的核心因素。教练员只有在体验到“成就感”后,才能更有活力和激情投入后继工作,才能避免倦怠感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改革现有的以政府意志支配的体育体制和优势资源过于集中的局面,实施高级、中级和初级教练员组成工作团队共同开展工作的方式,群策群力,相互支持,才能够让所有的教练员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才能够有效避免职业倦怠,否则,只能让少数教练员获益,而大部分教练员陷于职业倦怠的怪圈无法自拔。

路径分析表明,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存在直接和间接作用。即在面临问题时,忽视中介变量的调节,会直接导致职业倦怠的发生。体育教练员的工作具有长久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如果对压力感知的敏感度较低,职业压力会形成弥散性的扩展,久而久之职业倦怠便悄然形成,此时再去消除会非常困难。同时,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又会通过应对方式这一中介产生更为明显的作用,这一点通过路径系数的大小及其显著性便可得知。可见,应对方式在体育教练员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力地降低了压力感,继而降低了倦怠感。因此,教练员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不仅能改善自身与工作的关系,而且能获得积极的认知,形成良性的认知结构,通过分析问题,借鉴同行的经验,获得家人和社会的支持,继而解决问题,缓解因压力造成的焦虑、苦恼等消极情绪,有效改观职业倦怠。相反,面对一定的压力,采用消极方式只会加大压力感,增强倦怠感,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练员平时应接受“应对问题的行为和方式”的干预和训练,形成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使“解决问题”成为有力的强化物, 让教练员产生愉悦的感觉,建立起切实的能力观和自我价值观。同时,训练比赛与职业发展、解决问题与情绪衰竭之间体现出共变关系。这也提示教练员应在训练比赛中多下功夫,取得优异业绩才能获得职业顺利发展;而有效解决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有效避免情绪过早、过度的耗竭,才能有精力和激情奉献于体育事业。

5 结论

(1)目前,我国基层体育教练员职业压力超过中等水平,并有向“压力大”发展的趋势。其压力源压力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训练比赛、压力程度来自训练比赛、职业发展、运动员因素、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关系;(2)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超越应对、发泄、回避四种方式,其中解决问题是最为主要的应对方式;(3)职业倦怠超过中等水平,并有向“严重”发展的趋势,其中情绪衰竭、成就感低落表现更为突出;(4)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通过应对方式间接作用。压力大倦怠程度高,压力小倦怠程度低;积极应对降低职业压力,进而降低职业倦怠,消极应对增大压力,进而加剧倦怠程度;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模型拟合达到统计学要求,具有一定的预测和测量价值。

[1] 张玉泉,张永虎,周涛,等.竞技体育教练员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2):71~75.

[2] 杨剑.体校教练员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关系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51~54.

[3] 李铂,吴磊.竞技运动教练员的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0,27(3):59~60.

[4] 王宪红,刘长青,隋国增,等.教练员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6(2):41~44.

[5] 林丽,王淑霞,姜淑娟,等.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0):1953~1956.

[6] 席明霞,卿丽敏,李丹,等.长沙市临床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77~79.

[7] 李川云,魏存,潘楷文,等.基层军官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典型相关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2):1358~1361.

[8] 刘明智,吴文君,胡雯斐.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现状研究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4~6.

[9] Vandenberghe R, Huberman AM. Understanding and preventing teacher burnout:A sourcebook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0] 袁锦芳.小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47~549.

[11] 刘毅,吴宇驹.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教学效能的相关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7):43~48.

[12] 李长鸽,田晓华,冯丽娜,等.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26):3236~3237.

[13] 佟久芬,杨绍清,刘芳.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814~1816.

[14] MASLACH C, JACKSON 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anual.Palo Alt o[M].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84.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教练员解决问题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解决问题的设计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