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就业与新思维

2015-01-29黄敬宝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 黄敬宝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就业与新思维

■ 黄敬宝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9)

互联网引发产业结构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创业机会增多,增加了青年的就业机会,也对青年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思维、业务技术能力、网络操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互联网+”时代优秀青年人才的五大标准。互联网潮流势不可挡,机遇和挑战同在,要开启青年、高校和政府三驾马车齐驱的青年就业新思维。青年要调整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加强自身修炼;学校要开展就业能力导向的教育改革,促进青年成才;政府要倡导互联网就业观念、加强互联网设施建设、催生互联网就业岗位、推广互联网招聘手段,优化就业环境,化解青年就业压力,并推动青年职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 人才标准 青年就业 就业新思维

近年来,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1],成为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方面,解决青年就业创业问题成为我国一项重大的工作。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已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并对就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探讨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就业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的本质与特征

2014年我国网民达6.5亿,2015年4月手机用户超过12亿,其中上网用户有9亿[2]。互联网将人们随时随地地连在了一起,并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首先,它是一种信息渠道。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实现个性化的信息对接。不管是浏览新闻、查收邮件,还是观看视频网络,都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有用信息。其次,它是一种新媒体技术。电子邮件是对书信的一种替代,在线电影是对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一种替代,这都是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极大便利。最后,它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由于网络信息透明、充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滴滴打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还让全国一百三十多万辆出租车平均每辆每天减少40至50公里的空驶、节省汽油4至5升[3],其总体效益何等可观!

互联网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征。(1)开放性。互联网是面向全世界、连接所有人的,广大网民可以获得很多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平等性。全体网民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可以搜索信息,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自由上传资料并发表评论。网络中的信息和观点,没有权威和非权威之分,都是平等的。(3)互动性。网友可以就某个话题发表看法,其他人或点赞、或反驳、或批判,原发帖人还可以进一步评论,这种交互的交流方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分享,并拉近了网友们之间的关系。(4)智能性。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很多繁杂的程序和操作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得到轻松解决,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互联网开启了人们的智能生活,通过手机上的App坐在家里就能买到国内外的很多商品。

二、互联网对青年就业的影响

面包店对面包工人的需求,源于人们对面包的需求,故劳动力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互联网引发产品和服务及其提供方式的变化,会进一步引起青年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一)互联网引发产业结构升级

1.互联网催生了互联网产业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的逐步推广,催生了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动漫视频、电子商务等一批新兴互联网产业,也诞生了百度、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等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公司,以及淘宝、京东、当当、凡客、一号店等电子商务平台,还有数量众多的微商城。2014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6亿人,网上零售额为2.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衍生出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康体电子、移动定位、移动营销、移动支付、数字创意等高端智慧型产业群;这些新业态的碰撞与组合,还会产生更多的“数据套餐”。新兴互联网产业产生了Java工程师、网络架构师、游戏开发师、产品设计师、视觉设计师、数据运营师、网店培训师、网店运营、网络营销、网络模特、网店职业经理人等多种新型职业,导致互联网行业的岗位需求量猛增,居46个行业之首[5]。而且,这些新职位的待遇较好,普通网络人才的月起薪上万,架构师等高端人才达到3万-5万元/月,甚至还有期权激励、免费旅游、无限零食等多重诱惑[6]。

2.互联网推动了“互联网+”产业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的融合,会产生聚变效应,很多痛点被消除。互联网+手机诞生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制造诞生了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诞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诞生了智能教育,互联网+餐饮诞生了“饿了么”,互联网+出租车诞生了“滴滴打车”……凡是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拉动快递行业的年增长率超过40%[7]。“互联网+”推动了传统企业转型,尤其是增加了线上交易业务,网络技术专员、电商运营专员、用户关系专员等新兴岗位大幅增加。据统计,2014年6月,电子商务服务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万人,间接就业超过1 720万人[8]。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微信带动直接就业192万人,间接就业815万人[9]。

3.互联网淘汰了“互联网-”产业

无法利用互联网或与互联网具有替代关系的产业将会逐步萎缩。比如,粉笔逐渐被PPT替代,传统书店由于网上书店或电子书的兴起而受到威胁。没加入物联网的物流企业,业务会逐渐缩小直至倒闭。相应地,“互联网-”产业的就业岗位也会显著减少。

劳动力需求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发生变化,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产业不断扩张,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而“互联网-”产业的青年就业机会减少。由于互联网相关产业呈爆炸式增长,青年就业岗位的增长幅度应该大于减少幅度,带来了正向的就业效应。

(二)互联网引发商业模式创新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功能价值,还要具有较高的时尚价值、品位价值、个性价值和情感价值。传统企业专家设计、批量生产、广告推销的商业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互联网将倒逼传统企业开展用户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

1.用户主导的生产模式

企业需重新设计价值创造流程。(1)价值创造的智能性。将消费需求、原料采购、产品设计、智能生产、物流配送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整合编入一张大网,打造“工业4.0”智能制造模式。利用“智慧工匠板式家具客制系统”,打开手机App输入尺寸,系统就会在“云端”用一分钟完成3D设计和全部工艺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智慧工厂;机器贴标签、开料、封边和加工,再配好五金件,一天就能做好,用户还可以实时监督生产全过程[10]。(2)用户主导的创新性。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近几年,柯达、诺基亚倒下了,百度、阿里巴巴成为新的行业领导者。唯有引入用户主导的创新模式,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并拥有竞争力和“弯道超车”的可能。网络原创品牌七格格拥有一支“15位年轻设计师+1位专职搭配师”的团队和上万名忠实粉丝,出新款时,先将设计图传到网页上,让网友讨论、投票,对普遍受欢迎的款式进行修改,再传到网站,反复修改后生产、上架,开启了消费者引领时尚的新模式,每月推出100-150个新款,半年多就成为淘宝女装销售第4名[11]。

2.用户体验的营销模式

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用户对产品及品牌的价值具备了更强的鉴别能力和发言权,尤其是来自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评论,信息功能更强大。这样,做好购买之前的用户体验和分享就十分重要,感觉很好,就会无怨无悔地购买,主动宣传推荐产品,形成口碑效应;如果感觉不好,就不购买,以免买后大呼上当,然后网上骂人。

3.用户满意的售后模式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如果产品有瑕疵,即使本单生意赔本,也要免费更换;如果用户不会操作,客服要耐心讲解或上门服务,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有必要提供一些免费资源,免费360杀毒软件的市场占有率第一,印证了赢得用户的重要性。可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不得不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这会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显然,对于青年群体,尤其是知识和技能较多的大学生来说,既有机遇,也存在挑战。

(三)互联网引发创业机会增多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追求个性化、品位化的消费,会产生更多的创业机会。信息更充分,更容易获得技术、资金、原材料等创业资源,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制定了很多扶持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良好。尤其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只要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就可能创办一家不错的小微公司。随着智能手机和微信的普及,微商成为一种更方便、可行的创业形式。对于知识和技能较多、熟悉网络的青年来说,互联网创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的毕业生李翔昊开发了职业社交App“会会”,上线一个月就获得数万名的精准用户。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刘统一研发了“达客旅行”App,可以约到安全旅伴并实现“傻瓜旅游”,用户达到16万人次[12]。成都“85后”大学毕业生张弛辞职创业,用百亩百合打造婚庆主题观光,再利用微博、微信和B2B营销平台把百合销售给优质用户,曾获得200万元风险投资[13]。

由于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创业机会就会不断涌现,而互联网提高了创业的可行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是无限的,青年就业机会也是无限的,但创业对青年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时代的青年人才标准

只有具备以下标准,才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优秀青年人才,并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一)拥有互联网思维

青年要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互联网思维。(1)价值思维。不论是在物质层面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青年只有为别人的生产和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得到市场认可,才能在职场上站稳脚跟。(2)创新思维。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要使自己的作品或产品脱颖而出,就要走不同寻常的路,有一定的创意和特色。(3)冒险思维。互联网时代会不断产生新的商业领域和就业机会,但风险与收益共存。为了抢占先机,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是必要的。尤其是创业,正是冒险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马云成为中国首富的荣耀。(4)合作思维。互联网使产业链更加细分,人们都只能专注于链条上的某一个很小的片段,其他环节都要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就要求职场青年要广交朋友并掌握谈判与合作技巧。(5)奋斗思维。互联网时代的用户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经常加班加点,要求青年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耐力。

(二)业务技术能力较强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无比激烈,产品质量至关重要,而成功的产品或商业模式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复制。这就要求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超强的业务优势和很高的技术水平,以保持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不断创新构建模仿壁垒。从员工角度来看,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谁就拥有较强的就业优势。

(三)网络操作能力较强

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广大青年要顺应时代潮流,培养较强的网络操作能力。掌握电脑打字、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编辑的能力;熟悉电脑维护和常见软硬件安装;熟悉网络链接、信息搜索等操作,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操作。

(四)资源整合能力较强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和专业化,很多环节都要通过合作或外包的形式来完成,尤其是小微企业,其运作需要依靠淘宝网、当当网等网络平台,产品运送需要快递公司,货款支付需要支付宝或网上银行的链接。这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运作需要整合更多的外部资源,青年要具有更强的合作精神和资源整合能力,以获得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

(五)终身学习能力较强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用户需求导向的时代,指尖上的私人订制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满足日益挑剔的用户要求。而人们的需求总会不断变化,要经常开展调查,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要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会带来财务管理的变化,激烈竞争与深入合作并存,“竞合”管理水平也要不断提高。置身于变化不断加快的时代,青年只有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才不会掉队。

四、“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就业新思维

互联网的汹涌大潮势不可挡,机遇和挑战同在。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只有勇敢应对,没有退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开启青年、高校和政府三驾马车齐驱的青年就业新思维。

(一)青年:互联网就业素养修炼

1.调整就业观念

广大青年要树立与互联网时代同步的就业观念。(1)市场价值导向的就业观念。在互联网时代,市场力量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科技含量较高,将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迫切需要更多的青年加入。但据统计,目前61%的互联网职位由民营企业提供[14],并不是传统的理想单位类型。事实上,随着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体制性的利益差异会逐渐缩小。青年要树立市场价值导向的就业观,积极投身于民营互联网企业或互联网创业。(2)灵活的就业观念。当理想无法实现时,等待或继续搜寻的机会成本很高,要及时调整就业意愿,先找一个次优的岗位去干,既避免因失业而导致人力资本贬值,也能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和专有性人力资本。同时,在完成主业之余,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时空优势做兼职工作。另外,已就业青年或在校大学生可以利用零星、碎片的业余或课余时间来创业。如果创业失败,风险大大降低;如果感觉很好,可以辞职或休学创业。(3)动态的就业观念。初次就业只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起点,青年要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目标,注重前一份工作对后一份工作的铺垫作用,而不应过多地强调工资待遇,以实现整个职业生涯的利益最大化。在互联网时代,新旧岗位的更替速度加快,青年要敏锐地抓住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2.提升就业能力

青年要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第一,通用性技能。通过课堂学习,掌握更多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并培养较强的创新思维;提高语言表达、公文写作等基本能力。第二,专业性技能。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要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三,动手操作技能。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环节,大学生要利用寒暑假主动寻找实践机会,体验商业运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第四,网络操作技能。熟悉文档编辑、数据分析、收发邮件等基本技能,争取掌握网页设计、网络维护等技能。第五,经营管理技能。企业是青年就业的主体形式,大学生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或选修相关课程掌握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最好还能学一些创业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除了学校教育之外,还有很多职业培训机构,而且有些机构开通了在线学习板块,甚至是免费资源,青年可以利用零星的时间学习。另外,可以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获得一些学习资料,实现自我学习;还可在论坛中发表评论,与其他网友互相学习、互动学习和分享学习。

(二)学校:互联网就业能力促进

目前我国学校尤其是高校普遍存在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有必要推动就业能力导向的教育改革,为提升青年互联网就业能力创造更好的条件。第一,完善课程体系。删除陈旧、过时的课程,增加一些体现时代特征、更接地气的课程,如企业管理、创业基础、网络运营、人际交往等,以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更好对接。第二,加强实习监管。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并分摊到多个寒暑假,同时加强监管,提高实践效果。第三,提升网络操作技能。加快校园互联网设施建设,并利用社团、学生会组织计算机操作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编程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热情,提高互联网操作能力。第四,加强创业教育。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并构建一个完整的创业训练体系。北大创业训练营研发出八十多门创业课程,还有基金、公益孵化器、创业导师、创业服务联盟等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性扶持,有很好的借鉴意义[15]。

(三)政府:互联网就业环境优化

政府要借互联网的东风,优化就业环境,推动青年就业,以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作用。

1.倡导互联网就业观念

加强宣传,让广大青年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做出有针对性的就业准备。要树立新时代的英雄和榜样,以发挥示范效应。20世纪50年代的黄继光、60年代的王进喜、80年代的张海迪,都曾激励当年的热血青年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需要创新、创业精神,可以把起点较低而逐步成长的青年草根创业者塑造为榜样。

2.加强互联网设施建设

网速慢、网费高限制了互联网的利用。全面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要实现“村村通网”目标,并通过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互联网。同时,政府要提高网络技术和监管技术,依法治网、依法管网,严惩钓鱼网站、虚假信息、信息泄露、信用卡套现等违法活动,充分发挥网民在社会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净化互联网使用环境。

3.催生互联网就业岗位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为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1)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市场是推动传统产业互联网改造的主要动力,政府可以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这个过程。实施互联网产业减税政策,给中小型企业一次性互联网改造补贴,专门用于网站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激励传统企业主动改造与技术升级。(2)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互联网创业是推动新兴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一是实施互联网创业“国培”工程。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免费的互联网创业者培训工程,让潜在创业者具备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二是实施互联网创业“国金”工程。在400亿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拨款,改建为全国互联网创业基金,为缺乏资金的创业者提供1万-5万的3年期无息启动资金。同时,倡导风险投资、众筹等多元化的融资途径。三是实施互联网创业“国服”工程,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互联网创业综合服务机构,免费提供创业项目、技术、融资、孵化、后期指导等一条龙服务。“众创空间”是以上三个工程的重要载体。今年3月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中关村培育了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北京创客空间等27家创新型孵化器,率先提供了个性化创业服务,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16]。

4.推广互联网招聘手段

运用互联网招聘,能降低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和青年的求职成本,促进双方匹配。2015年江苏高校毕业生洽谈会启用了E聘通系统,求职者扫描二维码了解招聘信息并在线投简历,企业通过招聘软件了解求职者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还实现了会前预约、会中直约、会后补约功能[17]。要督促公共就业中介机构加快互联网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互联网招聘的开展。

[1]黄敬宝:《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调查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第328-339页。

[2]崔彩凤:《移动互联网国际化 守业需靠不断创业》,载《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5年5月4日。

[3]吴巧君:《未来两年重点打造“互联网+城市交通”》,载《天津日报》,2015年3月19日。

[4]朱 晖:《“互联网+”是成都创新创业的新力量》,载《成都日报》,2015年4月7日。

[5][14]罗 杰:《互联网业成毕业生就业新选择》,载《中国文化报》,2013年7月12日。

[6]涂露芳 孙奇茹:《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招聘》,载《北京日报》,2014年12月29日。

[7][9]车 辉:《“互联网+”落地需要跨越众多藩篱》,载《工人日报》,2015年3月11日。

[8]黄晓云:《互联网经济重塑就业格局》,载《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12月6日。

[10][16]孙奇茹:《2020年中关村将成互联网前沿技术发源地》,载《北京日报》,2015年2月6日。

[11]卢 彦:《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转型的四大特征》,载《企业家日报》,2015年2月2日。

[12][15]崔彩凤:《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创业者》,载《中国文化报》,2015年5月1日。

[13]胡 旭:《创业大学生张弛:用互联网思维种地》,载《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1月23日。

[17]成 芳 许雯斐:《“互联网+”为就业创业插上“网”翅膀》,载《江苏经济报》,2015年5月11日。

2015-06-01

黄敬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劳动经济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职业生涯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课题编号:14BSH068)的研究成果。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就业与创业

主持人 黄敬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这为压力一直较大的青年就业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广大青年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提升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政府和高校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青年就业与创业?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本刊刊发的四篇论文恰逢其时,从不同层面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就业与创业问题。黄敬宝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角度,提炼了互联网时代优秀青年人才的五大标准,并提出了开启三驾马车齐驱的青年就业新思维。徐明提出了“互联网+”视角下的三种创业模式,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业模式、“互联网+”的创业模式、物联网为导向的创业模式,从核心要素和相关条件两方面优化大学生创业路径。郭磊等基于北京四所高校的调研表明,不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实现和家庭支持的驱动力较强,追求名利和社会支持的驱动力不显著,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徐松美等基于新常态,倡导融入“互联网+”思维,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个方面探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