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创新背景下高校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转换

2015-01-28张洁清杨希河北传媒学院050071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种外语人才

张洁清 杨希(河北传媒学院 050071)

探讨创新背景下高校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转换

张洁清 杨希(河北传媒学院 050071)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经贸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高素质的小语种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步增长'所以创新背景下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探究出一套符合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培养模式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小语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增长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创新,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家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国社会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提出了高职院校必须培养综合素质强、专业水平高、国际视野广的小语种创新型复合人才。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下,小语种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起着关键的作用。另外,国家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单纯的外语技能高超的人没法满足国家竞争的需要,所以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要从单方面地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向培养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模式转变。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培养模式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一、高校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小语种专业规划与布局不协调

小语种外语专业的语种、教育层次、区域布局、培养模式等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因为缺少专门管理小语种外语专业的条例,缺乏统一管理的部门和机构,受国际经济、政治和国家关系的影响,不少语种(如韩语、德语)近年来受到学生的喜爱,开设该专业的班级不断增多,学生人数持续增长,而有些语种(如日语)却遭到学生的冷淡,频繁出现专业招不够学生的情形。热门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严重过多,供过于求迫使许多学生选择专业外的职业;一些冷门的外语专业,则出现人才素质普遍不高,研究型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小语种外语专业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内陆边疆的高校较少开展小语种专业课程。

(二)小语种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小语种专业随着我国加入全球化的形势应运而生,许多教师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教师的知识面较窄,教学经验不足,职称和学历比例不协调,还没形成完善的教学队伍。许多教师是在没有接受语言专业教学培训的基础下,凭借自身的理解和经验来授课的。另外,与传统的英语外语教学教师相比,小语种教师接受培训和出国进修的机会较少,庞大的教学压力迫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交流和研究,所以他们自身的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三)小语种人才培养对象素质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差的现象,同时受到课程设置的影响,他们在高中没有接受任何小语种教育,在高职教育中从零学起,另外三年的学习时间没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除去公共课、实训实习课,其实真正的课堂学习时间大概只有一年。

(四)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大多数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主要是沿用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模式,教学重点放在传授语言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受限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小语种人才只具备语言技能素质,没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需求。另外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则是片面追求表面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质仍旧是传授各种使用性知识。这种培养模式表面响应了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号召,其盲目开设各种实用性专业,强调实用课程的重要性,动摇了专业语言的学科地位,不仅影响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而且没法深入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

二、高校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究

(一)坚持国家统筹,建立起小语种专业规划与管理的机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有规划、实施、监督和管理才能把事情做好。国家必须要设立小语种管理的专门机构,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动向,结合我国政府统筹规划的要求,整体规划区域小语种教育的实施,指导学校合理地开展小语种教学课程。如根据我国的外交需要,确定外交关键语言;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制定能源建设的经济发展关键语言;根据我国文化交流合作的需要,制定文化教育的关键语言,恰当给予资源的支持,协助区域高职院校小语种办学的开展,实现国家需求和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协调发展。

(二)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全面提高高校小语种教师的综合素质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小语种教师普遍存在知识面较窄,教学经验不足,职称和学历比例不协调,年轻化的问题。可以从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提供制度保障。对高校小语种教师资格进行严格的筛选,合理规划教师比例,按高标准建设教师队伍。第二,教师之间“相会学习,取长补短”,可以采取共同备课、共同讲课、相互听课、经验交流等多种协同学习的办法。第三,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从行业协会、企业中请来具备丰富经验或实操技能,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优秀人才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多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出国交流的机会。

(三)指导相关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校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响应国家对外语人才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可以适当运用一下模式:(1)双外语模式。双外语模式指在学习小语种语言的同时,学习另外一种通用语言。以小语种学习为主,通用语言为辅。(2)小语种+专业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学习小语种的同时,学习经贸、金融、新闻、旅游、计算机等专业学科。这不仅能提高小语种的专业水平,还能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1]刘玲玉'孔德明.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小语种专业培养模式转换刍议[J].江苏高教' 2014(5):60-61.

[2]鲁锦松.试论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 170-172.

[3]吴虹.高校小语种专业建设策略[J].教育探索'2011(7):87-88.

[4]蔡杰.高职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39-141.

[5]张进'宗文婷.在小语种专业实施委托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以韩国语专业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109-110.

(责编张亚欣)

猜你喜欢

语种外语人才
人才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