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播音方言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研究
2015-01-28新疆昌吉人民广播电台831100
马 林 (新疆昌吉人民广播电台 831100 )
广播播音方言化是地方电台重要趋势,方言在地方电台具有拉近与听众距离,打造听众身边栏目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地方电台增强竞争力、吸引广告客户的重要方式方法。这种现象对广播播音工作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提高节目收听率,提高电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广播播音的社会舆情导向产生了弱化作用。我们要辩证看待播音方言化的趋势,在经济效益与承担社会舆论导向之间,平衡利弊。
一、广播播音方言化的原因
1.区域文化传承与传播载体的需要
作为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广播曾在过去创造了很多文化辉煌。时至今日,广播依然作为一种宣传媒介,在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个特点决定了广播在任何时候都一样要承担传播区域文化的重要使命。由于地方广播电台的受众主要是本地居民,所以运用方言去传播区域文化,更可以传神表达普通话难以准确描述的一些含义。从受众角度来说,播音方言化,能够产生天然的信赖感与亲切感,文化传播的效果就更好一些。
2.电台广播生存发展之需
区域广播电台的资源相对较少,只有新闻节目可以凭借新闻的实时性吸引听众。新闻栏目可以说是地方最有价值、最有优势的栏目。在电台新闻播音中采用方言,可以迅速建立起与听众之间的心理沟通桥梁,发挥出比普通话更能引起听众共鸣的语言优势。所以方言新闻播音,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紧紧跟随听众需求的,在传统媒体与自媒体高度竞争的今天,谁拥有听众,谁就能占领潮头。广播电台出于竞争需求,更出于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所以必须迎合听众口味,采用新闻方言播报,能够提升广播栏目的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
3.社会流行文化的推动
流行文化也逐渐关注到了具有重要地缘特色的方言文化。方言文化由来已久,粤语在广东等地几乎成为主流,广告、电视节目等几乎均已粤语形式播放;川话在湖南、重庆等地的电视栏目、广播栏目中也非常受欢迎。可以说,方言文化对电视方言栏目、方言歌曲等产生了重要的推动影响。这种方言节目在观众中的热烈反响与不错口碑,以及其为媒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对广播播音节目的方言化趋势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广播播音方言化的影响
播音方言化在电台经济效益与承担社会舆论导向之间,影响的程度不一。既有积极的一面影响,也有负面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1.方言播音的“平民化”
方言播音能够将凝聚了区域人民的深切情感与文化的方言与新闻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个轻松愉悦,没有心理距离的平民化的播音栏目。方言新闻的播音无论从内容还是节目的形态和包装,方言新闻节目都沿袭了“平民化”的风格。平民化,意味着方言播音能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心理共鸣,取得良好的收听率。另外,方言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乡音播音能够贴近听众生活,提高听众忠诚度,提高收听率。
2.锻造广播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方言新闻栏目能够拓展广播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近几年来,在方言文化的催生下,地道的方言广播新闻栏目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收听率。这类节目为广播播音的方言化趋势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方言化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广播平台的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举措,在吸引听众的同时,也能够吸引广告主,在提高节目收听率的同时提高电台经济效益。
3.传承区域语言文化
方言的语言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不少少数民族语言已经消失殆尽,濒临消亡。保护地方方言,传承区域语言文化,是广播的重要社会责任。广播节目采用方言播报形式,能够让听众更加熟悉方言,熟悉乡情,更提高对自己方言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使用方言。此外,播音员本身的方言播音,更起到了说方言的模范标杆作用,其对听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重要。
在看到广播播音方言化趋势的影响,我们也应当清醒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利于普通话推广、加重了广播节目媚俗化倾向、阻碍了栏目的上升空间三个方面。
其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国家宪法倡导的官方语言,有利于消除区域之间语言沟通不畅,便于各区域民众相互交流。而广播播音方言化的趋势,其实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国家职能部门也针对这种情况出台了相关文件,规范节目语言,同时行业协会也发起了行业自律公约等工作。例如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发起制定了《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指出“播音员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等,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语”,这个行业自律公约,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认可,广电总局将此公约下发了各地的广电部门,通过约束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向听众推广普通话。
其二,加重了节目媚俗化倾向方言也是区域的民间语言,是人们朴实无华、真挚诚恳的语言,如果播音员或者节目制作时候运用不当,就有可能产生低俗化的内容。而低俗化的节目内容,同时也最能得到民间听众的“喜爱”,如果拿“媚俗化方言”做节目,打擦边球,博眼球,夺听众,夺收听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也无异于将广播自身发展置入绝境。所以,无论是节目制作人还是播音员,都应当避免使用粗鄙方言进行创作,应当提取方言当中的鲜活、积极向上的语言。
其三,阻碍了广播栏目进一步上升方言广播播音有个最致命的缺陷,就是无法扩大收听市场。方言是区域性的语言,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征,其收听听众也具有地域性,地域特征将方言节目框定在了特定范围,听众有限,收听率有限,即便是节目内容再贴近百姓生活、节目制作水平再精良、播音员播音水平再高,影响力都无法突破这片范围,那么广告主的积极性也就小一些。所以广播节目的方言化,其实也是给自身画框。从长远角度考虑,广播电台要突破区域发展瓶颈,采用普通话才是正道。
三、结语
广播播音方言化的趋势既有良性影响,同时具有负面作用。我们应当把握经济效益与承担社会舆论导向之间,平衡方言播音的利弊。坚持原则,传承与发展地方文化,拒绝媚俗化倾向,在追求收听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1]刘昀.地方台的方言路.电影评介,2006(13).
[2]牛光夏.方言广播电视节目兴起原因及存在状态叹息.齐鲁艺苑,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