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15-01-27顾永军
顾永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小学数学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77-01
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而体道”“行而察道”,在体验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生活实例是学生体验的源泉
体验式教学理论指出:课堂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从而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同时应用生活实例来教学,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生活化到数学化的知识建构。
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千克与克》时,笔者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让学生充分感受、操作、体验,从而建立千克与克的概念,明确千克与克单位间的进率。
学具:一角硬币、一包饼干、一袋盐、一袋洗衣粉、天平。
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枚1角钱的硬币,这枚硬币大约1克,大家放到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的重量。(学生操作,形成对克的初步认识)
师:你知道一包饼干、一袋盐是多少克吗?
生:一包饼干100克,一袋盐5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包装袋上有标注。
师:那你再用手掂一掂100克与500克,体验一下它们的重量。(学生认识100克与500克)
师:老师要称自己的体重,用克合适吗?
生:不合适,可以用千克。
师:太棒了!当重量比较大时,我们一般用千克这一单位,那么1千克有多重呢?你们可以再掂一下一袋洗衣粉的重量,充分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师:我们已经感受了1克、100克、500克和1千克的重量,那么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大家也可以看出来,我们也可以利用天平来感受一下。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体验和感受数学,可以使教学体现常态化,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一种亲切感,对所学知识既能理解好,又能记得牢,真正达到生活为教学提供素材,教学为生活提供服务的目的。
二、亲身参与是学生体验的途径
学生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对于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千万不要以为讲得面面俱到就能使学生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亲身参与数学活动,并不是为了课堂上的热闹,而是要让学生得到充足的体验,并在体验中感悟,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生成与内化。
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位置》时,对于上下、前后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但对于左右则有很多学生掌握不好,尤其是课本想想做做中“上下楼梯都靠右走,谁走错了?”对于这一问题笔者采用了让学生亲自试一试的方法来教学(当然不需要真正到楼梯间来实践)。笔者让一个学生举起右手,靠右走先完成上楼梯的动作,然后转身,完成下楼梯的动作。这样学生因为右手一直举着,所以不管是自己还是其他学生都能明显地知道图片中谁走错了,而不至于仅仅以观察者的眼光去分辨左右。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亲身体验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本身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传统的说教不仅提不起他们的兴趣,还会让他们产生数学枯燥无味的感觉,而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他们就会感觉到数学是那么的有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三、在游戏中体验是学生的最爱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才能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好玩。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数学游戏不仅要让学生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感悟,在体验中掌握数学的本质。
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笔者让5名学生手拉手排成一排,充分感受所构成的间隔,从而得出5名学生构成了4个间隔。然后笔者又让这五名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让学生再次感受所构成的间隔,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构成了5个间隔。此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人数没变,而产生的间隔数变了?学生自然会进行相应的思考,从而知道当两端都有点和围成一个圈时的区别,也就理解了解决植树问题的间隔问题了。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更多的精彩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使数学生活化,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