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国库经收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015-01-27胡伞兵
胡伞兵
商业银行是国库资金上缴清算渠道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被视为国库资金收缴的“神经末梢”。近年,伴随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金融业资产总规模及业务总量不断攀升,各金融机构竞争随之加剧,其经营侧重点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移,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产生的矛盾也在暴露。本文对金融机构国库经收处办理国库资金经收业务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旨在保证国库资金经收渠道安全、畅通,防范国库资金风险,进一步促进国库经收业务稳定运行。
一、商业银行国库经收业务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国库经收处违反规定经收预算收入
根据《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银行2001年第一号令)规定,商业银行国库经收处所收纳的预算收入,必须于当日报解汇划国库,如遇特殊原因可延迟一个工作日进行资金报解。另外,国库经收处需设立“待结算财政款项”一级科目,经收税款必须通过该科目下的“待报解预算收入”专户进行清算,不得转入其他科目。但在实际操作中,较多金融机构为行自身便利,无视规定通过内部帐中间业务等科目下账户核算预算收入资金,甚至存在经内部帐非计息科目经收资金后将资金转入计息对公账户。同时,工作日结束前纳税人可随时缴纳税款,金融机构完全实现当日清算报解经收国库资金难度较大,金融机构国库经收处第二个工作日报解资金成为常态,再经金融机构逐级收汇辖区各经收处预算收入资金,导致预算收入资金延期划缴国库时有发生。
(二)预算收入征收机构对国库资金经收的干涉
目前,地方政府财政实行预算计划制,征收机关也存在收支资金量指标的限制,商业银行预算收入调节成为征收机关平衡入库指标的有效手段,根据季度、年度预算指标执行情况,集中收缴或拖延入库预算资金。在征收机关的催使下,金融机构为征收机关开立收缴过渡账户,纳税企业或个人将税款划缴此类账户即能够完成纳税,而过渡账户下的预算收入资金何时上缴国库均由开户征收机关掌握,商业银行国库经收处的这部分预算收入资金,无形中被套上了一把“枷锁”。国库通过非现场监管的方式对征收机关直接使用过渡账户收缴预算收入的行为知情度较低,在商业银行业务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国库使用商业银行经收处现场检查的方式监管预算收入过渡账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长期保障预算收入资金全额清算缴存。
(三)存在国库预算资金系统外在途风险
国库经收处隔日延迟上划经收款项,为征收机关设立资金收缴过渡账户的行为,形成了商业银行对预算收入资金的长期在途风险。平均每个金融机构日均待报解预算收入高峰期多则数千万,巨大资金量的在途风险较高,成为续国库支出资金风险点的第二大风险点,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及国库经收处从业人员的行业道德准则是极大的考验。另外,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税体系的具体操作流程为商业银行直接扣除纳税人相应余额,划转存放其内部账户,再将账户资金集中汇缴国库,电子缴税涉及电子自动化较高,对各参与主体的系统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国库经收处配套相应的监管以规避风险尚属于空白阶段。
二、国库经收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机构办理国库经收业务存有认知误区
近年,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与各项工作的开展始终是以“创造资本收益的目的”为核心,通过使用资金余额或赚取服务金实现盈利。而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长期涉及到的国库经收业务所产生的则是零利润、零收益,却存在着业务运行成本,这种现状与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严重相悖。另外,商业银行考核制度的发展已经处于非常成熟的阶段,上级行对基层商业银行的考核结果对职工可产生多方面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形式为经济奖惩。据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尚未将国库经收业务考评结果纳入鼓励机制,而国库经收违规行为,尤其是由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已明确的违规行为,商业银行上级行将对相应分支机构及涉及人员实行严格的问责、处罚措施,因此国库经收处的管理人员或业务经办人员对国库经收工作普遍存在消极情绪。
(二)利益驱动促使经收处违规操作
部分商业银行以进一步过大存款余额,便于完成上级下放的绩效指标,不惜“铤而走险”违规发生为财税征收机构或部门开立预算收入过渡账户等行为。近年,国库部门对国库经收处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大,国库经收处暴露出的违规行为中,较大比例是因商业银行管理者决策导致,具有业务操作人员及下机分支机构往往也仅是参照执行,甚至部分上级金融机构对所辖分支机构的国库经收违规行为采取默认态度。
(三)国库经收处从业人员流动频繁
目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覆盖范围广,业务人员总量大,金融机构人员流动性较强,国库经收处业务经办人员通常未由专员担任,而是与金融机构内其他业务人员一并实行岗位轮动,这直接导致了国库经收工作人员的不稳定。且国库经收工作的交接内容无法实现上岗考试及上岗培训等,经办人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金融机构新从业人员多数也是通过参照往任从业人员的方式办理业务,造成延解、差错等情况的发生。
三、加强国库经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国库经收处业务办理资费标准
商业银行为行使代理国库业务的职责,几乎全部分支机构均可办理国库经收业务,并投入相应的设施成本及劳动力成本,且在使用大小额资金支付系统向人民银行国库汇缴资金需缴纳手续费。建议将金融机构的国库经收业务参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盈利方式给予适度补偿,可由中央财政牵头,根据国库经收处业务规模实施实际补贴,或经人民银行核准辖区国库经收处办理经收业务成本,明确经收业务资费标准,赋予国库经收处收取业务手续费的权力。
(二)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当下国库经收业务发展
随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和业务处理方式均发生较大改变,加之国库方面多次出台现代化核算系统,各级国库原有同城票据清算也逐步在被支付系统直接汇划清算取缔,现有国库经收业务处理方式与以往存在差异,一些法律法规中的条款已无法适应当下国库经收业务的现状。应尽快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银行2001年第一号令)等颁发过早的法律规定,为各级国库监督、管理国库经收处业务提供有力的法规保障和依据。
(三)监管部门加大对国库经收处违规行为的监督处罚力度
一是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目前,国库对经收处的非现场监管尚停留在对经收票据、凭证实物及收纳资金核对的相对原始的非现场监管发式,部分违规行为无法及时暴露。各级国库应考虑要求国库经收处定期或不定期报送账户设置情况报表、资金清算报表等资料,建立档案保存机制,及时将国库经收处报送资料与国库经收资金及商业银行实际业务状况进行审查、核对。二是加强现场检查力度。现有法规对国库经收处的处罚呈现出约束力不足的特点,违规行为处罚金额集中在2000元-5000元不等,各级国库可通过提高对辖区国库经收处的检查频度,实现对商业银行规范办理国库业务的正面促进效果。
(四)提升商业银行国库经收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一是加强场外指导。建议由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定期组织国库经收处业务培训,及时督促、指导国库经收处规范、及时、完整地办理常规资金和特殊资金。二是设置国库经收从业人员准入机制。考虑通过培训、考试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相关从业人员授予资质,如颁发《国库经收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并实现对其进行政治审核和业务能力审核。三是注重对参与国库经收人员的培育。鉴于国库资金的特殊性和风险性,金融机构应尽可能地指派业务能力优异的行员办理国库经收业务,除积极对新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外,还应督促、鼓励员工学习、掌握国库经收业务相关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