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要有“越位”意识
2015-01-27薛正桧
薛正桧
【关键词】“越位”意识 数学课堂 越位预设 越位引导 越位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0028-01
越位,这是足球专业术语。这里借用“越位”一说,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前瞻意识,做好教学预设,对学生的学情有清晰的认知,在教学引导时能够做出一定的预判,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能够及时反思,体现教学的前瞻性、针对性和补偿性。“越位”并非是越权越界,而是指有广阔的视野,对教学反应有清醒预判,并能够采取对应措施加以控制和补救。
一、越位预设,体现教学前瞻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就需要有“越位”意识,对教材进行多角度分析解读,注意教材的连贯性,找到最佳切入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坚实的铺垫。课堂教学预设要体现在教案设计方面,既要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教学评价等进行预设,也要有具体的如课堂思考问题、作业练习的预设等,需要教师有“越位”前瞻意识。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笔者在教学目标设计中特别加上一条:培养学生实际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试商时,针对学生平时试商操作中常常会出现偏差较大的实际,笔者设计了思考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试商第一步要考虑什么因素?试商偏大要根据什么来调小?在什么情况下试商会偏小?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笔者及时给予提醒。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对教材有了一定的把握,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前瞻意识,不仅能够提升教材的针对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越位”设计,体现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前置控制能力。
二、越位引导,体现教学针对性
小学生数学认知比较薄弱,数学经验也比较肤浅,需要教师进行课堂引导,这是课堂教学的常态。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很少考虑学生的实情。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针对全体学生展开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引导要有针对性。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和具体教学问题进行适度研究,还要对各种学习群体情况有实际判断,这样才能在实施引导措施时提升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有直观认知,笔者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一是分段统计:全班45个学生,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二是平均数的统计计算:全班11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相关数据都在大屏幕上,计算各个小组每一项数据的平均数。三是实践题:看看一块小海绵中能存多少滴水。笔者在具体引导时,第一个强调分类标准:性别、穿着、爱好、体重、年龄、性格等,第二个强调验算,第三个强调操作手法。
学生对数学活动有极高的参与兴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确保了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这样,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对关键节点的问题有更多关注,提升了学习的针对性。这样的“越位”引导,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少犯错误,学习正效应就得以充分发挥。
三、越位反思,体现教学补偿性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需要从几个指数来衡量:首先是教学自我感知。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有清晰的认知,就要做好自我反思,对课堂教学环节处理、教学问题引导、课堂气氛培养等指数做出评价。其次是学生反馈信息。学生不会直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但学生获得收获多寡,应该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因此,教师要保持清醒头脑,站在“越位”的位置上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省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时,讲到线段和射线,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探照灯发出的光很粗,这能叫‘射线吗?线应该是很细的,为什么这样粗的光线也称为线呢?”笔者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对学生说道:“线无所谓粗细,再粗的东西也可以看成是线。”学生似乎也接受了笔者的观点,可笔者自我感觉这样解读线的概念有些问题:照这样说法,那山岂不是竖立的线段?笔者急忙进行纠偏:刚才说线没有粗细之分是不准确的,应该是自然界中根本就没有线,我们只是将像线的东西理想化,将其说成是线,其实线在自然中是虚拟的,我们画在纸上是想象的结果。
笔者庆幸这个自我反思来得比较及时,不然,学生肯定会形成模糊认知。教师教学反思不能等到教后再进行,因为若学生的认知已经形成,再进行纠偏就比较困难。教师及时回顾反思,对改进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总之,带有“越位”性质的教学意识,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深刻的认知和评价,可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有了“越位”意识,就会对课堂教学有更好的把握。(责编 林 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