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互动的发展
2015-01-27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江红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江红
论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旅游互动的发展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江红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理性内涵的文化特质行为,在体育形态的深层底蕴中,有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文化模式和民族心理结构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青海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民族传统体育带动旅游发展,旅游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以和其它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使旅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关键词:青海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旅游互动
1 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回顾与现状浅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其发展的悠悠长河中,传统体育从开始表现自身本能活动的喜怒哀乐、祭祀崇拜、保健治病中的走、跑、跳、攀登、跨越、悬垂、游水等,无论本意如何,从客观上都起到了促进人体发展的作用。
随着人类的发展,这些身体活动的作用就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理解,并加以有意识的总结、运用、推广并形成传统习惯,遂成为人类有意识的传统体育的主体,配合以其他一些表示情感娱乐的表演等,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的项目不断发展、进化,有的被淹没、淘汰、失传。
纵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身体活动(如青海大通和同德宗日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到封建社会丰富的史籍记载和令人目不暇接的文物都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佐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遍布中华大地。民族传统体育在我们先祖的劳动、生活、战斗、娱乐、宗教、健身等活动中创造并发展起来,这中间有的千百年间流传,时续时断;有的进化、演变,并由此及彼、互相渗透,形成单一或派生出多种项目,为各民族共有;有的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至今,仍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并广泛开展,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活跃在各地各民族中,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
从民族分类看,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族中开展的赛马、赛牦牛、射箭、摔跤、爬山、抱石头、藏棋、古朵、格吞、奔牛、大象拔河、碧秀、射击、赛跑、跳远、武术、踢毽、跳绳等,具有高原地区藏民族特色;
在蒙古族居住地区广泛开展的赛马、射箭、摔跤、赛骆驼、打布鲁、蒙古棋等项目充分体现了蒙古族精骑善射、粗犷英武的民族气质;
分布在全国的回族中广泛开展的武术、中幡、掼牛、木球、踢毽等活动;
聚居在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摔跤、赛马、刁羊、马术、拔河、秋千、跳绳、踢毽子、打嘎儿、摔石头、捧打线球以及“达瓦孜”、“沙哈尔地”等活动;
在西南地区的苗族、壮族、彝族、傣族、黎族、侗族、瑶族、布依族等几十个民族中开展的划龙舟、赛马、武术、打弩、爬坡杆、磨秋、跳火绳、秋千、摔跤、射箭、打扁担、抛绣球、玩山、丢花包、抢花炮、游泳、木球、珍珠球等活动;
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满族等民族的摔跤、秋千、跳板、滑冰、跳马、跳骆驼、骑射、举重、打瓦、赶石弹等活动以及其他民族的一系列传统活动,都体现了居住在高原、水域、边疆、草原、山林等地理区域不同的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在千百年的历史时空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重要作用,奠定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并以令人神往的特殊魅力服务于各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政治经济生产。其规模和形式洋洋大观,为世人所崇敬青睐。
2 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是传统的,就是说它在长期的历史抗争中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但存在下来,开辟了一定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并且奠定了自身的地位,辩证的讲,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作用决定了地位,地位又维护了价值作用。
古今中外,没有任何阶级、集团抛弃过适应当时社会需求的传统体育,因为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促进和激励民族发展进步,凝聚民族团结和睦的功能效应,任何阶级都已经并且必将继续用来维护自身的统治及满足政治需求。古希腊的体育是如此,古埃及、古印度也是如此,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又何偿不是如此?
从广义上讲,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自身文化发展的标志,离开了它,各民族就是对自身的全盘否定,当然更不会任其受到贬低压抑甚至摧残的。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沐浴了春风雨露,更加生机盎然地发展起来,短短五十多年,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说是我国体育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各民族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发展都给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发展势头迅猛异常,地位和作用得以进一步稳固和扩大。
党和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和关怀从根本上保证了它的兴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高瞻远瞩,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高度出发,制定了“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并根据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和规律,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大力加强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提高、发展,特别是1990年整理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是一部囊括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大型志书,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精彩纷呈,不失为我国历史上一部民族传统体育大全。同时,多次举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规模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民族传统体育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地位,这进一步说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族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其发展依赖的根本保证。
民族传统体育从整体上讲,具有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其稳固的地位离不开重要作用的支托。人类体育中的竞技体育(以奥运项目为主)、大众体育无不是从民族传统体育中脱胎而来,在其促进下发展成为现代体育的主体,这一内在性质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需求,是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中发展中的必然转折,同时,现存的民族传统体育从多方面弥补了竞技体育由于覆盖面不广,条件要求较高而造成的空白,发挥了其它任何事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是现代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的母体或胚胎,是现代人类体育的根和源,其历史功绩实不可没。它的这些多层次、多功能的作用既是自身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也是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和缺少的基本保证。
3 发展改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思路
3.1 充分发展武术项目优势尽快走向世界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放射着耀眼光芒。是各民族广泛开展的项目,各民族大都有不同特色的武术套路,都有广泛地群众基础,武术活动项目拳种丰富,活动内容各具特色,具有独特的健身防身功能,为世界所注目。
我国已经作出了努力,通过以华人地区为依托,以亚洲国家为桥头堡,举行了一系列国际武术、散打比赛,吸引各国广大爱好者前来学习,其影响效果不断辐射到世界各地,随着国际武术组织团体的成立,将武术走向世界的趋必纳入有组织有计划的轨道,其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剩下的工作,则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加强出国传授辅导教练工作,规范制定评判规则,形成广泛的活动网络,学习日本柔道、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卡巴迪等传统项目走向世界的经验,力争尽快在国际比赛中争取设立和推出武术项目及赛龙舟等已有势力的项目。
3.2 面向奥运项目发挥与之相近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扩大影响,走出国门,向世界体育舞台靠拢,与奥运项目接轨的战略进程中,齐头并进,一拥而上不是明智之举。应该把这些项目筛选分类,首先把与奥运项目在活动方式、功能效果等方面相似的项目排队,加以必要的改造加工,甚至“嫁接”移植,使其尽可能为国外人所接受认可,这并不是一味盲目迎合外国人,而是从习惯传统上考虑。而我们项目的本质特色必须要保持。如马术、赛马、摔跤、射箭、牛皮筏、游泳、滑冰等项目,不但拥有广泛的国内爱好者,与世界上广泛开展的项目有相似或共同的一面,可为人们所接受。如赛马,虽在规则上与国际比赛有区别,但骑马的基本技术、技能和力争快速而取胜的目的是一致的。射箭、摔跤也是如此。利用经济贸易、文化活动以及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活动,极力开辟通道,千方百计地多让这些与奥运项目相近的传统体育项目登台“亮相”,显露其真面目,加深印象,开拓“出国”途径与渠道。
3.3 以“土”促“洋”,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竞技体育的训练基础
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功能齐全,颇为人们青睐,既有加强人们全身力量、协调活动的项目,也有增强人的平衡、空间能力的项目,还有调节各器官的项目以及提高各系统功能的项目。这些对于人们基本活动能力和各种身体素质均有裨益的项目,既可以独立开展,也可以组合运用,还可以用来做为竞技体育和奥运会项目的训练基础和手段,有选择地恰当运用这些项目训练运动员,只要搭配合理,组合得当,不但可以起到变换训练手法,消除运动员疲劳,还可以增强训练的趣味性,提高训练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跳方格、扳手腕、跳绳、游泳等可以加强四肢力量;达瓦孜、爬坡杆、跷板、秋千、打车轮、翻跟头可以提高人们的平衡、协调能力等。
3.4 广泛开展就地利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来之于民族,服务于民族,这应当成为民族地区开发利用体育项目的一条重要原则。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体育活动条件也相应滞后,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追求想往精神文化包括体育活动的要求更加迫切,为解决这一供求矛盾,有组织的开展传统体育活动仍不失为经济合理有实效的途径。它不但可以丰富文化生活,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还可弥补由于场地器材缺乏而造成的体育活动不景气的状况。
3.5 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造加工要科学合理有组织有步骤开展
对传统体育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和合理的“嫁接”移植是走向世界的必要步骤。这就如我们的商品为了打入国际市场而需要深加工精加工一样。这是一项系统科学的工程。首先,要组织专家学者,对项目分类排队。其次,要在分类排队的基础上,选出“拳头产品”。本着既要保持项目的民族特色,又要与国际赛场吻合,还要强化竞争性、健身功能,配以科学合理的技术原理,比赛规则,服装器材等。这方面已有好的经验,如珍珠球、抢花炮、射弩等以民族地区延伸扩展为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其推广普及的力度和跨度是很大的。再次,加工改造出的初级“产品”要开辟一定的“实验田”试用,既可回到其产生的民族地区去,也可在体育人才集中的院校普及提高,同时并举,力求在准确性、实用性、实效性和操作性上有比较科学规范的要求。最后,要规划好出台步骤,应该在实验总结的基础上,步子由小到大,级别由低到高分几步走,如民族地区→全国民族运动会→全国运动会→亚运会(地区、洲际运动会)→奥运会。要大力宣传,与邻近国家和华人地区联合开展,形成势头后联合进军世界体育舞台,显示其光彩和魅力。
4 发展青海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4.1 利用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整体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青海民族地区的山水风光、运动休闲等旅游资源是一个整体优势,因此青海传统体育旅游是与青海整个旅游资源的开发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如果把传统体育旅游独立开来,就将大大降低其优势。同时青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本身具有很强的区域联系性,借助自然环境秀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胜地,选取一些娱乐性、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旅游区开展富有民族风情的体育活动,既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又发展地区旅游事业,实现青海民族地区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资源共享,进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4.2 加强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要适应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充分发扬其内在的精神活力,大力吸收通过系统地挖掘和整理其几千年深厚文化的积淀,并对传统的体育文化进行创新和合理的规划布局,调整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寻找在新时期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创新体系,使之适应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笔宝贵的资源和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
4.3 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主体,发展资本市场作用
首先,争取国家或地方财政对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投入,投入是事业发展的资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财力、物力和智力的投入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命脉,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是一股新的血液;其次,应不断扩大旅游中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层次化,这对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机遇;最后,也是重点所在应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的契合。
参考文献
[1] 韩志芳.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J].体育学刊,2002,3(2).
[2] 朱有原等.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2(4).
作者简介:江红(1966-),女,汉族,福建古田县人,本科,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警训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警察指挥与战术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c)-1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