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的服务业发展对策①
2015-01-27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田跃钱志洪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田跃 钱志洪
基于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的服务业发展对策①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田跃 钱志洪
摘 要: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已成为各地合作共建经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场所的重要手段,可以解释为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服务业是今后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也是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的概念与特点,其次分析服务业中资源共享的途径和产业协同的方法,接着论述目前“宁镇扬”三地在资源分享与产业协同方面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宁镇扬”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资源共享 产业协同 创新发展
钱志洪(1964-),男,汉族,江苏靖江人,本科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
1 资源共享的概念与意义
1.1 资源共享的概念
资源共享概念来源于企业,主要是指企业在自身内部公开信息、知识与技术,并充分释放到每个员工中去,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1+1>2”的目标。适当延伸可以得出区域资源共享的概念,是指一定区域内城市之间公开产业制造技术、信息服务知识及数据平台等,并充分融合到区域企业、产业园区和科研教育系统中去,提高整个区域资源系统的利用效率,达到“共建共享、共收共赢”的发展目标。
1.2 资源共享的意义
资源共享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重要手段,具有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于资源节约。资源的利用率是与城市传统产业结构、制造方式及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的,是体现城市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以使城市挖掘各自资源利用率最高的产业,相互分享,从而缓解“大、散低”的经济发展现状,并能够减少资源浪费。
(2)利于知识更新。知识更新与进化是群体聚集的结果。据有关资料显示,人类的智力进化更多地得益于群居生活。区域城市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产生知识碰撞,激发原创动力,带来知识不断的更新与进化。
(3)利于技术创新。技术与知识的关系源远流长,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资源共享利于城市将多余的资源投入先进技术的研发与产品的升级换代,并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
2 产业协同的概念与特点
现代产业协同是以供应链为基础,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上下游的运营管理体系中,并打造线上与线下综合营销模式,具备敏捷的市场反应、精确的研发导向、快速的危机策略,及协调的购、产、销、服务一体化功能,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水平。产业协同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整合是重要手段。产业协同是将一定区域内的产业规划设置、调整转型、创新升级与区域同城化战略相结合考虑城市间产业互补性、替代性及兼容性,有效利用淘汰抑制和支持等手段,整合现有资源,提升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开放、包容、分享、互助的产业体系。
(2)分享是关键因素。资源分享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产业协同的关键因素。现代产业协同化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合作企业间的信息、技术与人才的分享,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沟通手段,充分了解各方产品制造售后服务、物流运输及咨询技术等环节,从而利于产业融合,达到高效协同发展的目的。
(3)提升是最终目标。发展是人类技术进步的唯一目标。任何创新都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明显改善。因此,提升产业创新力、区域经济竞争力、资源利用率都是协同合作的最终目标。
3 资源共享途径与产业协同方法研究
3.1 资源共享途径
资源共享对“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实施途径有:
(1)现有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首先,应将三地现有资源分为上、中、下三等,划分标准以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产业目录为准;其次,筛选出互补资源、替代性资源类别,依据资源利用率进行排列先后顺序;最后,综合考虑南京、镇江与扬州的服务业历史传统,制定三地服务业优先发展顺序,达到服务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2)拟建资源的互补与共通。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主要是指餐饮业、酒店管理与服务、维修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则指物流业、咨询服务、保健医疗,还包括高技术服务业,如检验检测、电子商务、创意文化及生态科技等。因此,拟建资源既要考虑与生产制造企业间的配套,又要考虑区域间产业互补与共通,利于资源分享,更利于构建文化链。
(3) “一体两翼”的资源布局。从空间布局上可以看出,如以长江沿线为视角,南京市介于镇江与扬州之间,可以形成一体两翼的资源配置布局。“一体”是以南京为金融平台,发展大平台搭建,为两翼服务。“两翼”是以镇江为左翼,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紧靠上海的地理优势,完善高技术服务业资源衔接通道。扬州则为右翼,结合传统文化与历史沉淀,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土地与人力优势打造高新技术生产制造园区,成为“三地”中的传统服务业基地。
3.2 产业协同方法
产业协同研究方法很多,但是构建联系,搭建平台则较为少见,下述协同方法仅供参考。
(1)基于供应链的协同。供应链是产业协同的基础,也是专家学者首先提出的企业、行业联系网络,其核心是商品,相继将上游、下游整合到商品流通过程中,以提高整体收益、降低总体成本为目标,完成从原料提供者到最终产品消费者的高效运作。
(2)基于价值链的协同。价值链是基于供应链基础上发展,并相继在许多专业领域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认可。其核心为价值,围绕价值的有效增加与无效浪费展开分析,扩大价值创造,剔除无用价值环节,保证商品制造与创造社会价值的一致性,从根本上回答了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
(3)基于文化链的系统。与上述协同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化链体现的是精神、理念方面的追求与满足。因此,文化链与传统行业网络完全不同,它主要研究合作组织中的学习文化,并通过文化创新激发组织创新,从而提升组织发展能力,达到传统网络持续进步的目的。
3.3 总结
城市服务业创新发展可通过资源分享与产业协同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两者描述的对象不尽相同,但存在内在的一致性,都表述了合作、协同、沟通与包容的重要性。因此,无论采取哪种协同方法或共享途径,虽然有大同小异,甚至产生殊途同归的结果,但是不同城市发展战略可以进行选择,孰先孰后,构建大环套小环、层层递进与上升的关系。
4 “宁镇扬”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面临的关键问题
尽管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方向,也是今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措施,但是尚存在关键问题需共同面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隐形行政壁垒与固有的体制问题导致资源无法优化配置。资源分享的前提条件是充分自由的流通,依照市场发展规律,配置资源。目前,现行的行政区域划分和“分灶开饭”的财政体制仍然存在,尽管国家正在或即将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但存在隐形的行政壁垒影响着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区域资源分享上还存在横向协商与纵向协调矛盾的问题,造成优质资源流动障碍,影响着区域经济创新与转型。
(2)产业优化升级是产业协同中的关键问题。区域产业协同的本质内容即是产业布局的扩大化,产业规模的扩张化。其中关键问题是产业的地理转移、区域产业的对接兼容以及同步进行的优化升级。据大型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发现,大家对区域产业协同过程中产业优化升级仍是顾虑重重。如果将产业转移与产业对接认为是改变,产业优化升级则是根本性的改革。因此,完成产业优化升级是区域产业协同中亟需突破的瓶颈。
5“宁镇扬”服务业创新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资源分享与产业协同面临的两大问题,结合上述研究内容,笔者提出几点“宁镇扬”服务业创新发展对策以供政府部门借鉴。
(1) “高新”的产业布局思路。“高”是指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布局、高层次部署。区域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不是简单的产业转、接与优化升级,也不是规模与数量的简单扩张与增加。“新”是指服务业的开发应建立在生态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新技术、开发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业态,从而实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使得高技术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起到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作用。
(2) “破冰”的资源配置决心。资源配置的改革需要具备破坚冰、攻坚城的决心。各地政府应共同合作,加大改革力度,不仅推进横向协调制度建设,还督促纵向机制落实,积极消除隐形行政壁垒及与此千丝万缕的利益团体的“独立领域”,从而破除某些行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此外,政府职能部门应自上而下,推动资源市场配置的不断深化,逐渐缩小行政影响力,统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游戏规则”,保证区域目标制订、环境严格管控、民生设施完善及产业要素合理流动的一体化,从而进一步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顺畅建设。
(3) “放手”的政府执政理念。“放手”的执政主要是指充分授权,缓解下级政府执政压力,由市场规则的主导者、参与者转变为指导者、监督者。区域经济发展中,服务业创新过程既离不开政府的政策鼓励与支持,又容易形成政策的过度依赖,难以形成独立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市场淘汰的结果”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具有本质相似性,共同说明了自然环境、市场环境在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影响。政府“握手”的执政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大城市病”,使得中心城市与周边产生巨大经济落差,造成资源的过度集聚,“过犹不及”的产生集聚负效应,反而导致社会总成本的上升及空间资源的紧张,最终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俊炯.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路径研究[J].调研世界,2015(03).
[2] 薛家骥.都市圈域产业的整合与协同[J].现代经济探讨,2004(04).
[3] 徐立岗,田家林,陈月梅.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以江苏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15).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8(b)-150-03
基金项目:①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宁镇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的视角(2013SJB6300108);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资助项目(2015FX090)。
作者简介:田跃(1978-),男,汉族,江苏江都人,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