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护理路径模式的初步构建
2015-01-27郑金光
张 聪,王 藩,杨 轶,李 霖,郑金光,李 红
·理论研究|THEORETICAL STUDY·
救援护理路径模式的初步构建
张 聪1,王 藩2,杨 轶2,李 霖2,郑金光2,李 红1
护理人员是执行灾害救援任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高效地协同开展救援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是成功实施救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救援护理路径(rescue nursing pathway, RNP)必要性的同时,强调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构建救援护理路径模式。
救援;护理路径
近年来,世界各国人为灾难与自然灾害频发,救援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护理人员是执行灾害救援任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高效地协同开展救援工作,提高救护质量和效率是成功实施救援的关键问题。笔者结合救援护理路径的必要性,在CNP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构建救援护理路径模式,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1 实施救援护理路径的必要性
中国国际医疗救援队历经印尼海啸、巴基斯坦洪灾及海地地震救援,结合以往救援经验,笔者认为,灾害救援护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救护时间紧迫,任务繁重;(2)伤病员数量多,伤情复杂;(3)环境不稳定,技术要求高;(4)救治与后送相结合;(5)医疗资源有限;(6)救护人员有限。自2004年12月起,为更好地执行灾害救援任务,我院在护理工作方面实施“全科护理管理”模式,突出“内外搭配”和“专业互补”,从各科抽调20名能独立完成某专科护理工作的护士组成全科护理团队,参与救治伤病员和帮助受灾国医疗机构恢复重建等工作[1]。尽管护理人员的科学化编组可解决部分问题,但在灾害救援三级体系之间缺乏沟通,伤病员病情不能详细把握,军地、不同军兵种之间救治方式及习惯不同等问题给救护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加上救援任务的艰巨性、前线医院开展的多样性、驻地转移的经常性、技术的受限性等因素,决定了救援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因此,探索研究适合救援工作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制订并实施科学、严谨、规范的救援护理路径,使每位伤病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救护,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是确保救治工作迅速、准确、高效、安全的有利措施。
2 救援护理路径的理论基础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2],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了诊疗措施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CP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成功应用于健康系统[3],美国护士Karen Zander将路径应用于急症护理,在不降低护理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护理费用[4]。其后在日本开展了正常分娩护理路径,保证了产褥期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简单易行,产妇住院时间缩短[5]。CNP是临床路径的一部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该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时诊断、住院中的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为伤病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形成一个标准流程,包括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标准化方法[5]。
近几年,为提高护理质量,CNP逐渐被我国引入,作为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工具。戚德琴等[6]研究证明,应用单病种临床路径,能缩短伤病员住院日和降低费用,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增加医院核心竞争力。王慧等[7]在对48例腰椎融合术患者护理中实施CNP,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李梅[8]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良好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韩彦辉等[9]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缩短了检查和抢救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抢救效率。
目前,CNP在对危重症患者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对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渐扩大,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一期医疗服务向二、三期医疗服务、从日常向灾害救援扩展。
3 救援护理路径的概念及制订
救援护理路径是指在灾害救援工作中,基于现场救治条件和在有限的救护人员及医疗资源,针对伤病员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在时间和空间转移基础上,在分级救护、连续性监护和医疗后送的原则下,对检查、诊断、用药、治疗、饮食、心理指导等护理手段,制定的标准化流程。
3.1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设计开发护理路径库 数据挖掘就是通过在大量的、模糊的、有噪声的、不完全的、随机的数据中不断提取出很多未知或者潜在隐含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过程[10],是涉及数据库管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及数据可视化等学科的边缘学科。
设置救援护理路径标准化原则,应用循证医学的证据,针对国内外灾害救援过程中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伤病员发病、年龄、性别等条件,结合目前各医院HIS系统中存储的大量信息,同时借鉴CNP,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护理路径开发。制定标准化接诊评估表单以及救护流程护理表单系统,既能促进全面了解病情,提高整体思维能力,又能在接诊、就诊、治疗、转诊等各个环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严格时间管理,有预见性的做好准备工作,减少繁冗流程循环,保证护理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
3.2 建立RNP信息系统,优化护理业务流程 利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结合无线通信、条码识别、射频识别等辅助技术和设备,借鉴学习部队电子伤票和野战病历,建立RNP信息系统,将伤病员信息、救护信息等进行整合[11],形成传递伤病员救护信息的载体,并贯穿于灾害救治及后送全过程,实现伤病员救护信息在不同救治机构之间的可靠传输,以及救护工作的连续性,减少反复不必要的护理工作输出,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并可用于后期数据处理分析,及时调整救护方案,修正救护路径。
接诊评估完毕后,根据不同的病种,结合现场条件、医护人员数量比例及伤病员数量,优化护理流程,分批分类救护。特别是对于在现场不能得到及时救护的伤病员,及时或跨级后送,确保救护工作连续,减少大量医护人员时间浪费及医疗资源输出。
4 讨 论
不论是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责任制护理模式,还是现代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过渡期护理模式,都难以实现救援工作中大量伤病员短时间有效处置、急危重病早期确定性救治以及救治全程连续治疗。因此,与救援工作相适应,结合借鉴CNP,探讨救援护理路径模式,整合传统和现代护理模式,既要强调救护质量和效率,又要注重救护的协同性和连续性。
救援护理路径要遵循疾病救治指南,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综合考虑临床护理情况和灾害护理的特点制订,减少治疗的随意和盲目性;实施过程中,注意加强医护配合,增强医护沟通,适时评估路径进度、分析变异及跳出路径,同时需由管理人员跟踪数据管理,监测用药、检验、耗材适用等情况,对路径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
在地震、洪灾等灾害救援中,常见病、多发病相对集中,且短时间变动不会特别大,病种变异小,治疗措施相对稳定,因此研究设计护理路径库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可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分类制订,包括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根据伤情复杂程度分类制订,包括简单伤病和复杂伤病,复杂伤病伤情者根据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制订护理路径及变异、退出路径;根据不同的伤病种类制订,包括烧创伤等外科疾病、流感等内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等。常见的有创操作或手术可制订操作前、中、后过程中的救援护理路径,如突发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腹腔穿刺引流等,同时又要考虑救治现场医院条件、伤病员术后转移等突发情况综合制订。但由于灾害现场条件受限,救援人员能力素质不统一,对大流量大强度救治伤病员的耐受程度不一致,伤病员集中管理难度大等各种不足,很难制订出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救援护理路径。
随着灾害救援的深入研究,心理干预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制订救援护理路径时,尤其要重视心理健康的干预治疗。适时向伤病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和心理支援。救援护理路径要求尽可能简化就诊程序,缩短就诊时间,同时注意把握伤病员心理状况,多询问、多交流,积极获取有效的需求信息,对伤病员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和预见性护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救护内涵。
总之,引入救援护理模式,建立救援护理路径,通过救援护理路径信息系统,建立多分支、多出口、预警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灾害救治信息流转流程,可有效减少救治中繁琐重复的环节,引导护理人员主动、有预见性实施服务,确保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救治伤病员。
[1] 高艳红,管晓萍,林牡丹,等.全科护理管理模式在洪灾救援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1):3050-3051.
[2] 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
[3] 解 东,戴维松,宋丽华,等.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应用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6):1420-1423.
[4] 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5] 雷丽霜,杨晓娅.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7-549.
[6] 戚德琴,姜管徐,秦 峰,等.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31(10):74-75.
[7] 王 慧,相 锋,梁瑛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融合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6):1552.
[8] 李 梅.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25-126.
[9] 韩彦辉,王素梅,李海霞.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25-26.
[10] 史今驰.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86-88.
[11] 谢海英,王晓霞,李 妮,等.护理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514-515.
(2014-10-15收稿 2014-12-18修回)
(责任编辑 潘奕婷)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rescue nursing pathway mode
ZHANGCong1,WANGFan2,YANGYi2,LILin2,ZHENGJinguang2,andLIHong1.
1.DepartmentofVasculocardiology, 2.DepartmentofMedicalAdministration,GeneralHospital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Beijing100039,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Hong,E-mail:Wujing.LiHong@163.com
Nursing personnel is an integral part of disaster rescue, how to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rescue work efficiently,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s the key problem for successful rescue.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necessity of rescue nursing pathway, and emphased on preliminarily constructing rescue nursing pathway (RNP) mod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rescue; nursing pathway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2.014
张 聪,本科学历,护师,E-mail:wujingzsj@126.com
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1.心血管内科,2.医务部
李 红,E-mail:wujing.LiHong@163.com
R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