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2015-01-27周洪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1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周洪彪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周洪彪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9例,并随机分为开腹组(34例)和腹腔镜组(35例),观察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并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低于开腹组患者的32.4%(11/34);同时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比较,t=5.87,6.34,6.87,6.1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临床体会

胆囊炎这种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在急症腹部外科疾病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以右上腹阵发性绞痛、触痛和腹肌强直等为主要的典型症状,急性发作时有可能会出现中毒或者全身感染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之一[1]。本院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10月经CT、MRI、超声等临床检查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9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采取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开腹组(34例)和腹腔镜组(35例)。开腹组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15例和19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2.67±7.77)岁;腹腔镜组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14例和21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2.73±7.74)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程度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开腹组 本组的34例患者接受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对患者采取平卧位,作手术切口于患者右肋边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顺行、逆行等方式进行胆囊切除,对患者的腹腔进行彻底冲洗,并将胆囊床采用间断式缝合方式进行缝合。

1.2.2 腹腔镜组 本组的3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位为仰卧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姿势,建立CO2人工气腹,并保持12~14 mm Hg的压力,通过三孔法将腹腔镜置入并进行手术,将患者的粘连组织进一步分离,并仔细观察患者胆囊与胆囊三角区、胆道的扩张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顺行、逆行、顺逆行结合等方式将胆囊切除[2]。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短于开腹组[(2.8±0.7)cm vs(9.5±3.3)cm],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41.2±8.5)min vs(77.7±9.7)min],手术出血量少于开腹组[(55.5±15.5)ml vs (106.7±18.8)ml],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开腹组[(21.1±8.4)h vs(49.8±12.3)h],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4.3±1.6)d vs (9.7±2.5)d],t=5.87,6.34,6.87,6.1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开腹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4%(11/34),其中包括伤口感染患者4例,胆管损伤患者3例,腹腔感染患者3例,胆漏患者1例;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其中包括伤口感染患者1例,胆管损伤患者1例,腹腔感染患者1例;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并且多发的急症腹部外科疾病,具有发病严重、病情进展快等临床特点,外科手术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并且存在针对性差、术后并发症多以及恢复慢等诸多缺点[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种微创手术方式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对传统手术的缺点进行了弥补,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因此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6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3/35),低于开腹组患者的32.4%(11/34);同时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比较,t=5.87,6.34,6.87,6.1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治疗方式。

[1] 吴宁,周群,张波,等.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8): 849-851.

[2] 吴君正,李谦,梁海飞,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0,5(21): 32-33.

[3] 吴袁生,侯亚峰,何宗全,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分析[J]. 河北医学,2011,17(12): 1611-1613.

Clinical Experience 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ZHOU Hongbiao People’s Hospital in Zhaoyuan County,Daqing 166500,China

Objective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is to be analyzed and studied.MethodsChose 69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and separated them into laparotomy group(34 patients)and laparoscopic group(35 patients)at random,and then compared laparotomy effect to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Patients’ complication incidence in laparoscopic group was 8.6%(3/35),which was higher than 32.4%(11/34)in laparotomy group,besides,there was a differential between patients in Laparoscopic group and laparotomy group in terms of patients’ surgery incision,surgical time,operation hemorrhage,ambulation time and their hospitalization days t=5.87,6.34,6.87,6.11,5.91,and such a differential had statistic value(P<0.05).Conclusion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s effectiv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cute cholecystitis,Clinical experience

R575

A

1674-9316(2015)31-005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31.038

166500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