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研究

2015-01-27刘海库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31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淋巴结

刘海库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研究

刘海库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的患者,观察手术安全性、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病例。结论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理想。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采样;非小细胞肺癌

目前,肺癌是临床中发病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手术是近几年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胸腔镜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等特点[1],因此其联合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探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2±7.8)岁;肿瘤直径7~19 mm,平均直径(12.8±6.6)mm。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CT检查显示肺部伴有孤立性结节;(2)结节直径小于20 mm;(3)未发现胸腔积液等症状;(4)常规检查无远处转移情况;(5)术后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6)符合手术适应证。排除标准:(1)伴其他恶性肿瘤者;(2)伴心肺等器官严重并发症者;(3)无法随访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双腔气管插管下麻醉,取健侧卧位,选择腋中线第7肋间位置行一切口(镜孔)并将胸腔镜置入其中,通过病灶部位于腋前线第4肋间行一切口(主操作孔),并于腋后线第8肋间再行一切口(副操作孔)。经主操作孔使用手指进行接触诊断病变肺叶或经术前定位针观察病灶位置并实施手术切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肺段或大楔形切除术进行治疗。(1)肺段切除术:将段动脉、静脉等血管组织切断,分离肺门部肺段水平面至无显著解剖标志,并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进行切除;(2)若患者肿块部位实施肺段切除术较困难者,则选择肺大楔形切除术,并确保切缘与病灶间距>2 cm;(3)对肺门淋巴结行及明显肿大的纵隔淋巴结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如发现癌转移则改行肺叶切除及纵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病例均常规行纵膈淋巴结采样,每组分别标记并送病理检查。

1.4 病理诊断

(1)右侧肺癌:选择2 R、4 R、7~10组淋巴结进行采样;(2)左侧肺癌:选择5~10组淋巴结进行采样。同时手术过程中,应切除明显的纵隔淋巴结。全部标本依次实施术中冰冻切片、术后石蜡切片,并经病理医师进行诊断。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指标。VAS评分:0~5分,分数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轻。术后随访3~15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病死率等指标。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分析研究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8例行肺段切除手术,22例行肺大楔形切除手术。手术时间为(132.8±23.6)min,术中出血量为(84.8±36.7)ml,胸腔引流管留时间为(3.1±1.4)d,24 h VAS评分为(7.05±1.45)分,下床活动时间为(1.16±0.88)d,住院时间为(10.82±3.66)d,淋巴清扫(15.06±2.88)枚。

2.2 术后病理结果分析研究

术后经病理检查发现11例浸润前病变、15例微浸润性腺癌、19例浸润性腺癌、5例浸润性鳞癌。术中病理检查未发现癌转移情况;术后,病理结果确诊2例纵膈淋巴结转移并实施化疗、纵隔放疗。

2.3 术后随访情况分析研究

术后随访3~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2.4 手术并发症情况分析研究

50例患者共出现4例轻度并发症,其中1例心律失常、1例肺不张、2例漏气,经对症治疗处理后改善。

3 讨论

目前,肺癌在临床中发病率极高,其中至少80%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它是较为多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疾病。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区域较为局限,发生远处转移者较为罕见[2]。目前,临床中传统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主要为行胸部后外侧切口并切除肺叶,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清扫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近几年,随着腔镜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在治疗胸部疾病如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等效果更加明显。采用胸腔镜手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创伤性小、不良反应少,基本不会影响心肺功能;该术式出血量较低,操作时间短,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使患者可早期进行下床活动训练并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因切口较小,患者痛感可缓解,能够降低镇痛药、抗生素使用量;无需拉开肋骨、肩胛骨,不会形成手术瘢痕。目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采样已成为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法[3]。

胸腔镜手术适应证主要具有以下几点:(1)Ⅰ期、Ⅱ期及Ⅲ期肺癌、纵隔胸膜未发现转移情况等;(2)非小细胞肺癌;(3)肺功能无法适应常规手术治疗者;(4)无严重胸腔粘连。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认为在遵守治疗标准的前提下,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采样可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方案。本研究发现,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病例。综上所述,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理想,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1] 吴颖猛,黄伟钊,姜海明.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 广东医学,2013,34(8):1203-1204.

[2] 刘书明. 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49-50.

[3] 马春平,赵晓菁,陆亚东,等.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2):6271-6274.

Observation of Thoracoscopic Sublobar Resection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 Analysis on Early Stag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IU Haik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Mudanjiang City,Mudanjiang 15701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sublobar resection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 analysis on early stag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sWe chosed 50 cases and observed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efficacy.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smoothly,after 3 months follow-up,we found no cases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ConclusionThe effect of thoracoscopic sublobar resection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 analysis on early stag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ideal.

Thoracoscopic sublobar resection,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563

A

1674-9316(2015)31-002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31.013

1570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128层螺旋CT显示肺叶间裂的最佳重建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