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探析
2015-01-26杨永聪
杨永聪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探析
杨永聪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应用血管再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主动脉球囊反博(IABP)、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IABP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及尿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好转情况、住ICU时间、病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MAP、尿量、PaO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20.0%(5/25)]明显低于对照组[56.0%(14/25)](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应用血管再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安全可行。
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血管再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可行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呼吸衰竭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单纯内科非介入治疗的病死率高达80%~95%。随着冠心病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技术的应用,在IABP的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显著降低AMI并发泵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是临床抢救左心功能衰竭及低心排综合征有效的辅助循环方法。本研究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血管再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探讨其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患者均具有典型的胸痛、心肌酶谱改变等,均表现出末梢循环差等[1];将其他原因造成的休克患者排除在外[2]。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2~81岁,平均(58.6±13.1)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0~79岁,平均(56.3±13.2)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IABP、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IABP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运用System 98 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泵(美国Datascope公司),身高<165cm和≥165cm的患者所使用的球囊容积分别为34mL和40mL;(2)机械通气:运用同步间歇强制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吸、呼气时间比、呼吸频率、SIMV水平、呼气末正压、吸入氧浓度、触发灵敏度分别为7mL/kg、1.0∶2.0~1.0∶2.5、12次/min、8~12cmH2O、3~5cmH2O、40%~60%、2~4L/s;(3)血管再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尿激酶(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1023276)150万U+150mL的生理盐水,半个小时内滴完,12h后给予本组患者皮下注射5000U的低分子肝素,每天2次,1周为1个疗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内气囊成形术(PTCA)治疗前给予患者静脉滴注5~10mg的硝酸甘油,并让患者口服0.3g的阿司匹林+50mg的双嘧达莫+60mg的硫氮卓酮,同时将梗死相关血管及病变程度明确下来,然后将合适体积的球囊选取出来并对其进行充分扩张,选取过程中严格依据远端血管条件。有效扩张后将球囊撤出,在指引导管内放置,将200μg的硝酸甘油注入冠状动脉内,手术之后对患者的凝血时间进行有效的监测,4h后将动脉鞘管拔出并加压包扎[3-8]。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及尿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进行有效的监测,同时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好转情况、住ICU时间、病死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监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各监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监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 MAP、尿量、PaO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各监测指标比较(±s)
表1 2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各监测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时间CI[L/(min·m2)]PaO2(mmHg)MAP(mmHg)尿量(mL/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μg/(kg·min)]观察组 25治疗前 1.6±0.5 59.2±10.8 60.3±8.2 18.0±6.6 22.5±6.3治疗后 2.5±0.4 71.7±9.6 95.3±6.3 66.7±7.8 5.9±2.6对照组 25治疗前 1.6±0.3 60.5±11.2 61.2±7.9 17.8±7.1 23.1±5.7治疗后 1.8±0.6 70.2±10.4 94.2±6.6 65.6±7.9 6.2±3.2
2.2 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ABP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ABP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ABP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及呼吸衰竭时病情凶险,常规药物治疗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近年来,在各种危重心脏疾病引发的低心排血量患者的治疗中,IABP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现阶段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心脏辅助装置,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但是由于通常情况下心源性休克会并发急性肺水肿,同时伴有严重低氧血症,因此给予其单纯IABP治疗通常无法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在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单纯溶栓治疗无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改善,而溶栓联合IABP则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各监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监测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 MAP、尿量、PaO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ABP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说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呼吸衰竭应用血管再通、IABP和机械通气联合治疗安全、可行。
[1] 计东群,贾之庆.现代心胸重症监护学治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79-85.
[2] 刘宏伟,朱平,鲁晓春,等.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老年心源性休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1(10):812.
[3] 王黎恩.床边紧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心源性休克抢救中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6):472-473.
[4] 易远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13(9):1362-1366.
[5] 佟铁壁,谢淑英.硝酸异山梨酯泵入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4):102-104.
[6] 崔海明,杨靖,任雨笙,等.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结合血管重建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的效果[J].心脏杂志,2012(5):617-619,624.
[7] 蔡继明,何涛,朱宇,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23例[J].浙江实用医学,2012,17(1):15-16.
[8] 位学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97-109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2.029
广东 525000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杨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