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2015-01-26李常华李燕
李常华 李燕
三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李常华 李燕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抗GPI)以及类风湿因子(RF)三种血清指标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方法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60例为观察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46例为对照组,使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抗GPI)以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测定,观察各指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RF(88.75%),抗CCP(71.25%),抗GPI(50%),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抗CCP(97.26%),抗GPI(93.56%),RF(83.56%)。联合检测以抗CCP、抗GPI、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结论 抗CCP、抗GPI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RF检测能极大地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
类风湿关节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对称性的大小关节滑膜的炎性反应,骨和周围的骨组织发生病变,进而导致外周关节严重损伤,甚至功能完全丧失,如未得到及时治疗,一般1/3的患者2年左右将致残[1]。如果可以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则可以使致残率显著减少。所以,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2-3]。本组研究在于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以及类风湿因子三种血清指标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荣成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被诊断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按照分类标准选取160例病例作为观察组(RA组),其中男26例,女134例,年龄 15~70岁,平均(45.6±5.8)岁,病程 2个月~22年,均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学会RA的诊断标准:(1)损伤关节数:损伤的大关节数为1得0分,在2~10得1分;小关节数在1~3得2分,4~10得3分,多于10个得5分。(2)血清学:血清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则得0分,两个指标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所测值偏高但又未达到正常值的3倍得2分,只有一个指标超过正常水平的3倍得3分。对于滑膜的炎症存在状态:如果不超过6周得0分,否则得1分。(3)如果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没有发生异常得0分,否则1分。在排除了其他明确疾病的前提下,上述总分值不低于6分则可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同时随机抽取本院同一时间段内146例患有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非RA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男 22 例,女 124 例,年龄 14~71 岁,平均(46.2±6.1)岁,疾病类型为干燥综合征等病变,均有关节处异常甚至疼痛的症状。纳入试验患者已除外肿瘤和肾脏病变。2组患者在年龄范围、病程经历、性别组成等基本资料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试验对象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检测用酶标仪为奥地利An-thos2010,抗CCP试剂为美国INOVA-DIAGNOSTICA公司,抗GPI试剂为上海北加生化试剂盒。类风湿因子使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测定过程需要严格遵循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非RA组)相比,观察组(RA组)三种血清物质的阳性比例均有显著增加(P<0.01)。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8.75%,特异度为83.56%。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灵敏度为71.25%,特异度为97.26%。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93.56%。使用三种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不同组合的综合检测,灵敏度为95.63%,特异度为99.9%。见表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RF、抗CCP、抗GPI阳性率均无显著性。
表1 三种血清指标分别及联合应用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n(%)]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后遗症尤为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据统计,该病遗留的疼痛症状以及关节畸形的产生都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几年内因此病后遗症而不能工作者可达半数以上[4-5]。研究表明,早期应用有效药物可及时延缓病情发展,减少带来的遗留损害,使预后向着更理性的方向发展。虽然类风湿关节炎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确诊,但是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来推测[6-7]。相关的血清抗体已经被陆续发现,实验证明,单独某一种抗体并不能准确诊断该疾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误诊、漏诊。所以多种抗体联合检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9]。
本研究通过使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抗GPI)以及类风湿因子(RF)三种血清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联合检查,类风湿因子长期以来是作为辅助诊断类风湿的常用血清指标,是三种诊断方法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指标[10-11],但类风湿因子的特异性很差,因为它属于变性IgG抗体,所以在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都能够检测到。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中使用类风湿因子灵敏性高达88.75%,而特异性则很低,如果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误诊的可能性很大。抗CCP是比类风湿因子能更早显示的指标,其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的异常病变,它的特异性很高,观察组中特异度为97.26%。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疾病早期就可以出现,诊断率很高。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于2001年被首次发现,GPI主要由体内T、B淋巴细胞产生并分泌[12],大量GPI抗原进入血清和关节腔内,使血清和关节腔内GPI浓度升高,是类风湿关节炎(RA)独特的自身免疫功能[13]。GPI浓度与RA患者关节肿、痛呈正相关,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无相关性[14]。从研究中也可以看出,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特异性很高,达93.56%。而本研究中三种血清指标的联合应用检测灵敏度为98.13%,特异度为99.9%,与单一使用三种血清指标中的一种进行检测的效果相比,大大提高了特异度和灵敏度,使诊断的正确率得以提高。3项指标并联或串联来检测类风湿关节炎,弥补了彼此的不足。
[1] 刘峰,郭嘉隆,董丽华,等.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检查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137-139.
[2] 张嵩,陈琳洁,范晓云,等.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9):1304-1306.
[3] 宋婕,章金春,王听听,等.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6):417-419.
[4] 方芳,袁红霞,丁爽,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9):302-303.
[5] 刘其爱,马小燕,张弘.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21-422.
[6] 潘秋荣,孙肖依.多指标联合检测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3):1436-1440.
[7] 白海燕,梁贤明.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0):2837-2838.
[8] 兰由玉,王友强,何成松.五项检测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9(9):2130-2132.
[9] 许军华,刘树业.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与RF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13,53(22):1101-1103.
[10] 转闫慧明,丁利芳,刘媛,等.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8):3268-3270.
[11] 许福亮,伊鑫,张霞,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对其诊断价值[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29(12):205-207.
[12] Matsumoto I Staub A,Benoist C,et al.Arthirtis provoked by linked T and B cell recognition of a glycolytic enzyme[J].Science,1999,286(5445):1732-1735.
[13] 张风肖,陈伟华,陶杰梅,等.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5(11):512-515.
[14] Schaller M,Burton DR,Ditzel HJ.Autoantibodies to GPI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linkage between an animal model and human disease[J].Nat Immunol,2001,2(8):746-753.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yclic citrulline antibody resistance (ACCP), resistance to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antibody (AGPI) and rheumatoid factor (RF) three serum indexes in the comprehensive testing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n order to diagnose.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146 case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s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nd then detected antibodies against ring citrulline,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antibody and rheumatoid factor.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serum material and the value of diagnosis to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positive cases of three serum index results were higher in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order of sensitivit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rom high to low was RF(88.75%),ACCP (71.25%), AGPI (50%). The order of specifi city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rom high to low was ACCP (97.26%), AGPI (93.56%),RF(83.56%)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Ring citrulline antibody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antibody and rheumatoid factor had a high specifi city and sensitivity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 Antibody; Rheumatoid factors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2.021
山东 264300 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李常华)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