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2015-01-25吕新军
吕新军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人才。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课堂教育,课堂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但是遍观已有文献,尚未发现系统分析学生上课满意度的文献。学生对某一课程满意度较低,并不一定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或者态度有问题,也可能是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1]。由此可见,学生对上课的满意度是一种综合评价,分解出学生上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上课满意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从教师素质、学生面对的外部环境多角度系统性分析学生上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进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更优秀的创新人才提出可供借鉴的政策建议。
1 理论假设和模型设计
1.1 理论假设
综合现有文献对学生上课满意度的研究,我们认为学生上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从4个方面来考虑,即教师素质、学习环境、硬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4个方面。
根据上述4个主要影响因素,学生上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原始模型可初步设定为如下形式:
1.2 研究方法
本文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设计问卷对学生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18.0及AMO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开发了学生上课满意度问卷并验证其可靠性。
本研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上课满意度进行研究,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生上课满意度是属于学生的行为态度,行为态度变量很难直接进行观测,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可以将其作为潜在变量,借助观察变量间接对其进行评价。第二,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建立和处理观察变量和潜在变量以及潜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定量模型。第三,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在分析过程中对测量误差进行处理,有助于解决满意度评价方法忽略误差的问题,使得研究结果更可靠。
图1 结构方程模型的关系路径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量调查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通过对回收的120份调查问卷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标准化后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98,说明本研究获得的总体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另外,对问卷中的每个潜变量分别进行信度检验,每个潜变量的信度的Alpha系数均在0.7以上,表明此量表设计的可靠性较高。对所有问题项进行信度分析,计算得到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为0.798,学生感知与总体满意度测量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2.2 调查问卷的探索性分析
首先,根据表1,从问卷各项数据的统计性描述的均值来看,学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认可度最高,均值为4.62,远远超过均值3.5。第二认可度高的观点是师生关系,均值为4.56,这意味多数学生认为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认可度最低的为学习无用论和就业率,均值分别为4.01和4.36,可见多数学生对该观点并不认可。
其次,从各项调查数据的标准差来看,大部分都在1~1.2之间,说明多数学生对问题的观点基本一致,变动幅度不大。其中,对教师的个人魅力以及学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回答标准差相对较大,这意味着学生对这几个问题具有一些分歧,但总体来看,大部分问题的看法比较一致。
最后,取样足够度的KMO度量值为0.82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552.219(df=105,sig=.000),这意味着调查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选择特征值大于1总共四个公共因子作为潜在变量,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达到72.48%(见表1)。其中,因子1包含了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师生关系以及个人魅力4个问题,我们定义因子1为教师素质;因子2包含专业满意程度、学习风气、课程设置以及信息发布4个问题,我们定义因子2为学习环境;因子3包含了多媒体、图书馆和教室资源3个问题,我们定义因子3为硬件环境;因子4包含了学生对社会就业率以及学习无用论的看法两个问题,我们定义因子4为社会风气。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建立学生上课感知-满意度理论模型,一个内生结构变量为学生的总体上课满意度,四个学生上课感知结构变量分别为教师素质、社会环境因素、学习环境因素以及硬件环境因素。研究假设四个外生结构变量是学生上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2.3 学生上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路径关联分析结论
根据结构方程回归结果(表2),我们发现原始模型的整体拟合指数大部分达到基本要求,总体来看测量模型比较理想。在测量模型中,每个潜变量的观察项标准化估计值在0.5~1.1之间,统计上均显著,说明学生感知模型中的观察指标对特定潜在变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能够很好的解释相应的潜在变量。而且根据外生结构变量的组合信度(CR)指数来看,说明量表信度的结果比较稳定。
表1 旋转成份矩阵及各问卷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表2 学生上课满意度结构方程回归结果
2.3.1 提高教师科学素养是改善学生上课满意度的基本保证
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良好的教师素质与学生上课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影响系数为1.269)。提高教师质量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汇聚本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高水平师资,集成校内优秀教育资源,形成有效共享机制,从而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素养提供全方位服务[2]。以河南大学为例,该校启动“青年教师启动计划”,为青年教师配备优秀教师作为教学导师,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帮助他们在教学水平提高过程中少走弯路,并通过“微课大赛”的方式进行结业检验,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已有多位青年教师获得校优秀教师称号。
2.3.2 良好环境是提高学生上课兴趣的重要前提
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上课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系数为0.379。而且我们发现专业满意度、学习风气、课程设置以及信息发布为代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上课兴趣,提高学生的上课满意度。这意味着,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大学生的专业自主调整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上课兴趣。此外,整个学习风气的营造,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足够的选课指导,积极进行信息发布,避免学生跳跃选课,导致上课内容无法了解,从而会降低学生的上课兴趣[3]。
2.3.3 良好风气是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系数为1.154),社会环境→教师素质(系数为1.112)之间呈现显著的路径依赖性,这也与前文的理论假设相符。社会环境会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会对学生的上课兴趣产生间接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对社会中的不良思想进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4]。最根本的是要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内与课外互动、学校各个部门联动的“全方位、全过程、互动式”的适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就业教育模式,广泛采用项目引导、启发教学、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的方式提高学生上课兴趣,从根本上抵制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2.3.4 高水平师资是提高学生上课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根据模型路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硬件环境与学习环境,硬件环境与学生上课满意度之间的路径依赖并不明显。世界上最优秀的学校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占地68.0公顷,只占清华大学的不到20%的面积,但是产生了78位诺贝尔奖得主。可见,良好的硬件环境虽然有助于学生学习,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在于高楼而在于大师,这为目前学校的大规模扩张,兴建分校提出了警示。
2.4 模型修正与进一步假设验证
从上述分析来看,构建的理论模型和数据运行结果都较为平稳,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的成立,鉴于进一步验证假设成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笔者对原始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的内容主要围绕结构模型中不支持的路径进行修改,采用直接删除不显著路径的做法,得到修正后的路径和测量路径都是有效的。再一次证明了提高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结论
根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我们认为提高学生上课满意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考虑:首先,要积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学素养;其次,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形成“全方位、全过程、互动式”的就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上课兴趣;最后,改善硬件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后勤保障。
[1]董桂才.学生评教的非教师因素研究[J].高教探索,2014(2):104-106.
[2]徐延宇.建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3(21):48-50.
[3]张德高.科研教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J].中国高等教育,2013(17):44-45.
[4]罗三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