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典型致病菌混合感染在COPD中发病率的调查*

2015-01-25陈志锋陈观杏陈卓莲莫光洲梁松荣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5期
关键词:非典型致病菌阻塞性

陈志锋 陈观杏 陈卓莲 莫光洲 梁松荣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的是慢性支气管或肺气肿,并且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一类慢性疾病,此病同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着密切关系,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恶化成肺心病或呼吸衰竭,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不得不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1]。本院自2012年开始在COPD患者中开展非典型致病菌混合感染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积极实施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0例于2012年7月-2014年4月期间入住本院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36~73岁,平均56.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于无效患者,加用大环内酯类或改用呼吸喹诺酮类;治疗组患者予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或单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组常规予化痰、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在治疗同时,予病原学检查,方法如下:(1)痰细菌学检查:①深漱口,取浓痰2 h内送检[2]。②在血平板同巧克力平板上分别接种浓痰,培养24 h后,用细菌鉴定仪对菌落进行鉴别,后用M-H平板做药物敏感试验[3]。③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痰液,培养时间为12 d以内,当煎蛋样菌落呈现在固体培养基中,典型生化反应和菌落呈现在液体培养基中时,便能确诊[4]。(2)血清学检查:①抽取3 mL肘静脉血,使用颗粒凝集法对IgG以及IgM混合抗体进行检测[3]。②抽取3 mL肘静脉血,使用ELISA法对IgM进行测定,同时使用ELISA法对IgG进行测定[5]。(3)血液检查:抽取5 mL肘静脉血两次,在双相培养瓶中培养7 d[6]。当瓶内出现液体浑浊、溶血、气泡等现象时,将其转种到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内培养,放进含有7%二氧化碳的37 ℃的孵箱内24 h,同时采用M-H琼脂平板做药物敏感试验[7]。通过检测可知,对照组单纯非典型致病菌感染例数19例,占19%,混合感染例数8例,占8%,治疗组单纯非典型致病菌感染例数20例,占20%,混合感染例数10例,占10%。对照组中检测出单纯非典型致病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患者及无效治疗18例,加用大环内酯类或改用呼吸喹诺酮类,再次统计。根据检测的药敏结果,使用相应的抗生素给予治疗,这样可以避免滥用抗生素,发生耐药现象。

1.3 观察指标 临床控制:呼吸顺畅,无痰,气道无异常,恢复健康;显效:呼吸困难、多痰、气道阻塞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有效:呼吸困难、多痰、气道阻塞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8]。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死亡情况进行对比,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死亡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死亡情况比较

3 讨论

Arnold等回顾分析全球21个国家的4337例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荟萃研究,结果显示未覆盖非典型病原菌治疗患者的病死率(16.7%)高于覆盖组的9.7%(P<0.01),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10]。

由于近年来一些抗生素的滥用,除了让许多耐药菌应运而生以外,也使COPD患者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非典型病原体单独或混合感染现象[11],此次研究单独非典型致病菌感染达20%左右,混合感染百分比高到9%左右,虽有样本小因素,但COPD患者中频繁的出现非典型病原体单独或混合感染现象得到证实[12]。若患者在没有进行病菌检验的情况下,无目的性使用抗生素,不但效果不明显,还会生成各种耐药菌,让患者的治疗更加艰难[13]。

研究结果显示,未调整抗感染方案前,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调整抗感染方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抗感染方案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调整前(P<0.05)。由此可见,在COPD患者中开展非典型致病菌混合感染的调查,从而选择最有效的非典型病原的药品单用或联合其他抗生素使用,使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死亡率均得到显著改善。另外,若无法排除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可选用抗菌谱能够覆盖非典型病原的药品单用或联合使用[14],例如:呼吸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联合β内酰胺类等[15]。

综上所述,在COPD患者中开展非典型致病菌混合感染的调查,覆盖非典型致病菌感染治疗,不但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尤其在基层医院。

[1]周玉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9(28):781-782.

[2]周五铁,陈宫玉,林伟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6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59-61.

[3]程显声,李景周,张珍祥,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人群防治的研究”基线资料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5):749-752.

[4]印洁,施毅.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3):236-238.

[5]Mandell L A,Wunderink R G,Anzueto A,et al.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Clin Infect Dis,2007,44(4):27-72.

[6]高远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4(17):9-10.

[7]陈柱花,陆绍秧,马明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的临床措施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5-76.

[8]肖清华.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2-73.

[9]王芬.雾化吸入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3-44.

[10]陆建英.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7-88.

[11]陈银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的策略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26-127.

[12]罗红涛,漆成军.和解少阳法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28-129.

[13]易智明,向太梅,向旭东.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癌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22-123.

[14]高美花,林爱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37-138.

[15]王玥,林广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17-118.

猜你喜欢

非典型致病菌阻塞性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