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旋毛虫病及其检疫与处置

2015-01-25王功益吴本向王跃祥李倩吴与全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7期
关键词:旋毛虫包囊雌虫

王功益吴本向王跃祥李 倩吴与全

(1.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安龙 552403;2.贵州省安龙县农业局,贵州安龙 552400)

猪旋毛虫病及其检疫与处置

王功益1吴本向2王跃祥2李 倩2吴与全2

(1.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安龙 552403;2.贵州省安龙县农业局,贵州安龙 552400)

1 旋毛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1.1 病原

引起人兽旋毛虫病的病原是旋毛虫,雄虫长1.4~1.6mm,雌虫长3~4mm,是胎生动物,新生幼虫长0.08~0.12mm。人或猪感染旋毛虫后,幼虫经2d发育为性成熟的雄虫和雌虫,寄生在小肠黏膜内,雄虫与雌虫交配,经5~6d即可在肠黏膜深处产生大量幼虫,幼虫经肠淋巴和血液移行到全身横纹肌内,经3~9周幼虫在肌束与肌纤维间形成(0.5×0.2mm大小)梭形包囊,幼虫卷曲在包囊内,包囊经6个月开始钙化,到15~16个月钙化结束,钙化后幼虫能在猪肉中生存11年(人体内能生存31年之久),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可存活25~45d,并连续产幼虫(一条雌虫一生可产1500~10000条幼虫)。幼虫对环境抵抗力较强,-10℃低温下能很好地生存,-13℃时存活12d,-72℃时存活6h,在腐烂肌纤维中存活120d,在70℃时立即死亡。

1.2 流行病学特点

猪是人感染旋毛虫的主要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猫、鼠、犬、羊等饲养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如熊、野猪、狼、狐狸等通过相互残杀吞食或吃了被含有旋毛虫包囊的动物腐尸污染的饲草饲料而感染。人因摄入未经灭活幼虫包囊的猪肉等经口感染(或因红、白菜板混用污染食品而感染),猪感染旋毛虫主要途径是经口摄入幼虫或包囊(如采食被猪、鼠等患肠旋毛虫病阶段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食入含幼虫死鼠等)。本病呈全球分布。国内主要流行河南、云南、四川、东北、湖北、西藏等省区。国内生猪屠宰后检出率为0.1%~0.2%。(个别地区高达50%),贵州省生猪屠宰后检出率为0.03%(贵州肉类联合加工厂1980年统计全省送宰生猪旋毛虫检出数据)。

1.3 临床症状

猪和人既是旋毛虫的终端宿主,又是旋毛虫的中间宿主,成虫和幼虫均在同一头猪或一个人体内寄生,旋毛虫的致病作用和强度与摄入幼虫的数量及其活动,以及宿主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相关,轻者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引起死亡。按旋毛虫在动物体内的感染过程,将本病分为三期。

1.3.1 侵入期:从脱囊幼虫钻入肠黏膜发育到雌虫死亡(经4~7周),引起患者十二指肠和空肠炎症,肠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甚至浅表溃疡,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疝痛或剧痛。(人呈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并伴有乏力、畏宿、发热等,少数病人有胸闷、胸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1.3.2 包囊形成期:随着肌内包囊形成,急性炎症消退,全身症状减轻,(人可持续很长时间的肌痛症状)。以后症状消失,进入包囊钙化期,并成为长期的带虫者。

2 检疫方法

猪旋毛虫病检疫方法有:肌肉组织压片检查,免疫学检查法(包括: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试验,皂土絮状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间接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旋毛虫包囊检查等,现将其中适合基层官方兽医检疫的三种方法简述如下:

2.1 猪舌肌(活肌肉)组织压片检查法

2000年之前,日本的大学设立衍生风险企业数量很少,直到2001年经济产业省提出“大学衍生风险企业1 000家计划”,提出2002—2004年间设立1 000家衍生风险企业的目标后,才有了快速的增长并在2004年时达到顶峰,之后减少,直到2014年,随着产业竞争力强化法的实施,国立大学出资风险投资成为可能,大学衍生风险企业数量重新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经济产业省2017年的相关数据[10],截至2017年11月,日本共有2 093家大学衍生风险企业,见图3。

常规手术剪取猪舌肌米粒大小一块置于2块载玻片间,手按压载玻片,制成薄肉片,用低倍显微镜(目镜5X和物镜X8、X10)观察有无梭形包囊及卷曲旋毛虫幼虫。

2.2 皮内变态反应检查

2.2.1 抗原制备:用人工感染旋毛虫的家兔或天竺鼠分离幼虫,即用含幼虫的肌肉,置乳钵内加生理盐水碾磨成乳剂,按乳剂量加入0.7%的胃蛋白酶和0.7%的盐酸,放在37℃恒温箱内消化12~24h;用贝尔曼氏法分离出幼虫,将幼虫移入12%盐酸溶解(静置24h),吸收上层(含抗原)盐酸溶液,用0.1%NaOH滴定至PH7,用0.1%硫柳汞生理盐水稀释成1:10000浓度,分装于疫苗瓶中备用。

2.2.2 注射抗原:在猪耳根背面皮肤内注射抗原0.1ml,经30~40min,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变化。

2.2.3 结果判定:用游标卡尺测量注射处皮肤,依红肿直径做出判定。

(1)阳性(+):红肿直径≥15mm,皮肤褶皱增厚5-8mm:

(2)可疑(+):水肿直径<15mm,注射处不显著发红。

(3)阴性(~):不肿胀,不发红。

2.3 旋毛虫包囊检查法(宰后检疫法)

在宰后猪的膈肌角,切割5~10g重膈肌,贴上与屠猪胴体相同编号,列为检疫样品,送驻场兽医检疫室,将样品剪成24块(米粒大小)样品块,用镊子将肉粒置于2块载玻片间,分别压成肉膜薄片,置40~50倍(目镜5X和物镜X8、X10)检视,发现肌纤维间蜷缩幼虫(钙化)或0.5~0.25mm包囊内幼虫即确诊。

3 处置措施

旋毛虫是人兽共患疫病,为保障人食用安全和合理利用屠畜资源,对检疫结果作如下处置。

3.1 生前检出阳性病猪的处置

育肥猪场检出阳性的生猪,禁止出场送屠宰场屠宰,有条件利用的做工业用,无条件利用的,作捕杀销毁处理。

3.2 宰后检出旋毛虫的处置措施

3.2.1 作工业用(或销毁):在24块被检肉片中,检出旋毛虫(梭形包囊幼虫或钙化幼虫)幼虫数≥5条的,有条件加工的,做工业原料用,无条件的,作销毁处理。

3.2.2 高温处理利用:在24块被检肉片中,检出旋毛虫数<5条,胴体(含猪头)及心肌高温处理(切成1000g以下肉块,煮沸2h以上)后利用,并切实做好红、白案板严格分开使用,红案板用后置沸水中煮沸消毒30min。

3.2.3 冷冻处理利用:在24块被检肉片中,检出旋毛虫数<5条,胴体(含猪头)及心肌置于-15℃以下条件,冷冻处理15d以上利用。

猜你喜欢

旋毛虫包囊雌虫
松褐天牛繁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扶桑绵粉蚧交配行为及能力的研究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图版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羔羊对细粒棘球绦虫免疫抵抗力
猪旋毛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全球人体旋毛虫病的暴发情况分析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治措施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