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运动在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15-01-25杜舒婷郝淑玲解释军第5医院呼吸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太极拳康复老年人

邢 彬 杜舒婷 郝淑玲(解释军第5医院呼吸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太极拳运动在老年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邢彬杜舒婷1郝淑玲2
(解释军第251医院呼吸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关键词〕太极拳;康复治疗

1河北北方学院2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

第一作者:邢彬(1979-),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

太极拳具有改善机体代谢,调理肠道菌群,改善血脂,增强肌力,改善平衡能力,改善骨质疏松,调节血糖,调整气体代谢与能量消耗,促进脑卒中康复等功效,并具有安全、有效、便利、易学、经济的特点,对于老年患者尤为适用,现就近年来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可通过改变血管壁的弹性及通透性,影响组织脏器的血液供应〔1〕,最终导致多脏器衰竭。因高血压导致的脑卒中等情况也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2〕,高血压的预后不仅与血压升高水平、脏器受累程度有关,还与患者是否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关,患者只要坚持长期有效的康复锻炼,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2011年世界高血压联盟建议〔3〕:高血压患者需在科学的运动处方下进行体育锻炼,在国外主要推行游泳、爬山、广播体操等运动方式,我国也大力推广太极拳、气功、剑法等多种传统体育锻炼。

2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血糖的影响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5个要点: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其中以运动及饮食控制为基础治疗。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种类繁多,降糖机制各异,由于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剂量,剂量过大时可能诱发低血糖,故降糖药物的应用有其局限性。林恒钊〔4〕发现太极拳运动对早期糖尿病患者临床康复疗效确切。老年人操练时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还需掌握正确的操练方法、规范的动作。此外,在应用过程中,宜在餐后进行,防止发生低血糖和代谢紊乱;夏季操练太极拳时,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一般以清晨5~6点为宜,过早运动会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肠道菌群和血脂代谢影响

正常人体肠道菌群处于平衡状态,益生菌通过改变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保持宿主健康水平及健康佳态,常见的益生菌有肠嗜酸杆菌、双歧杆菌等〔5〕。老年人代谢功能紊乱,多合并高脂血症,血脂长期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心脑负荷,降低各脏器的供血量,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6〕表明,普及健康教育,增加运动,合理膳食,低盐低脂,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的重要方法,其中以运动食疗法尤为重要。Wan等〔6〕通过对操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追踪式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能很好地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且操练时间越长,肠道益生菌和血脂改善程度越明显。

4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气体代谢与能量消耗的影响

Lan等〔7〕认为由于太极拳动作轻柔、温和且为有氧运动,运动强度小,是中老年人气体代谢健身运动项目的首选。Aileen等〔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单盲对照实验,发现经过3个月太极拳锻炼,可使患者肺摄氧量、通气量明显提高。周雷等〔9〕报道,不同锻炼架势的太极拳运动对气体代谢和能量消耗有明显的差异,提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太极拳运动更为适宜。

5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平衡能力的影响

研究表明,缺乏体育锻炼是引起老年人平衡功能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增加体育锻炼能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10〕。太极拳运动可使老年人肌肉力量、动作协调性、行动能力、抗外部干扰等能力增强,并具有调节前庭、躯体感觉器的作用,对保持和延缓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防跌倒有明显的功效〔11〕,对于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以较好地控制运动障碍症状,改善平衡,防止跌倒〔12〕。

6 太极拳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消极的情绪容易致病,积极的情绪能防病延年。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指导动作,既练意又练气,既练神又练形,使人进入无虑、无我的闲怡境地。这种运动方式充分发挥了脑对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控制作用,要求人体注重运用精神意念的一紧一松,使内气运行流畅,肌肉收缩有律,能消除心理疲劳、保持情绪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再配上典雅优美的音乐,整个身心得到极大的享受〔13〕。

7 太极拳运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最易出现的并发症是偏瘫、肢体活动障碍,尤以上肢为著,一旦发病,恢复缓慢且困难,而精细动作的恢复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故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功能锻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尤以上肢和手的功能锻炼为主〔14,15〕。“云手”是太极拳运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之一,通过上臂的反复画圆动作,活动上肢关节。研究提示〔16〕太极拳运动对脑卒中患者后期上肢功能恢复具有良好作用。李翔等〔17〕通过将脑卒中患者分为规范化治疗辅以常规理疗的对照组及在上述基础上添加太极拳“云手”运动的锻炼组,结果显示锻炼组脑卒中患者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手指捏力,增强了手指灵敏度,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云手”的运动效果与患者职业、兴趣爱好、偏瘫程度、年龄等存在着某些潜在联系,但内在机制尚不明确。

8 太极拳运动在骨质疏松康复中的应用

传统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雌激素、甲状旁腺素、氟制剂等,由于药物治疗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仍未研究出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万能药物。大部分药物由于作用局限、用药剂量难以控制、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药物毒性大等原因,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近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提出治疗骨质疏松有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长期操练太极拳能增加肌肉活动度、关节灵敏度,增强肢体平衡能力,使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得到良好的锻炼,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Chan等〔18〕通过对长期操练太极拳的绝经后妇女进行研究,报道了操练太极拳能减缓绝经后妇女的骨质丢失,增高骨密度和关节的灵活度,减少骨折的发生率,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且操练太极拳的时间越长,对预防骨质疏松疗效越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状况,掌握好活动量,以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避免发生心血管意外。

9 太极拳运动注意事项

平时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突然高强度运动后,会出现腰酸背痛、周身酸困等不适,这是由于运动后乳酸堆积所致。有部分研究报道,大多数经常进行太极拳练习者会出现膝关节疼痛〔19〕,但也有人报道随着太极拳操练时间的延长,操练者出现膝关节疼痛的比例会逐步下降〔20,21〕,至于疼痛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大多学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结构和成分改变,膝盖的半月板和软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损和退化,压力过大时,会加重膝盖的负荷,加剧膝盖骨的软骨磨损,导致半月板和软骨不能自身生长修复,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关节退行性变及疼痛,也可能与太极拳的流派、操练者自身状况、操练方式、操练时间、练习场地等有关〔22〕。因此,老年人锻炼后出现周身不适、腿疼等症状时,一定要停止剧烈活动,减少运动量,注意休息。此外,太极拳运动套路繁多,种类各异,在操练过程中,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操作套路尤为重要。由于42式太极动作复杂、关节活动度大、操练难度高,故适合较为年轻的人。而24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动作相对简单、外柔内刚、缓慢、轻灵、适合年老体弱者。在习练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采取科学的操练方法,根据自己的体力及身体状况安排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综上,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对心肺功能、营养代谢、精神心理、运动平衡、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所裨益。但是仍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①太极拳套路复杂,针对不同疾病,不同人群,选择哪种流派作为标准,有待进一步评定;②针对不同疾病,同样是康复运动手段,太极拳与慢跑等其他有氧运动相比是否存在差异;③长时间的太极拳锻炼能否持续改善健康状况,以多少时间锻炼为宜;④目前众多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均衡一致,反映出重复研究现象比较严重,且大多数研究均局限于宏观疾病领域,在相对较为微观的精细指标如细胞因子等方面研究需深入;⑤太极拳运动专职的教师、教练和康复医生的缺乏使训练效果小于预期;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太极拳传授机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有助于解决这一窘境。

10 参考文献

1 Tsai JC,Chang WY,Kao CC,et al.Beneficial effect on blood pressure and lipid profile by programmed exercise training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mild hypertension〔J〕.Clin Exp Hypertens,2002; 24(4) : 315-24.

2 Kiyonaga A,Arakawa K,Tanaka H,et al.Blood pressure and hormonal responses to aerobic exercise〔J〕.Hypertension,1985; 7(1) : 125-31.

3陈健.太极拳对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 24(6) : 3435-6.

4林恒钊.厄贝沙坦联合太极拳运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1(8) : 108-9.

5 Elisa B,Anna B,Marta M,et al.Assessment of novel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dairy foods〔J〕.Inter Dairy J,2004; 14(8) : 723-36.

6 Wan AL,Cheng DK.Effect of 3-month Tai Chi Chuan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blood lipid and cytokine profile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individuals〔J〕.Inter J Gerontol,2012; 6(4) : 267-72.

7 Lan C,Chen SY,Lai JS,et al.The exercise intensity of Tai Chi Chuan 〔J〕.Med Sport Sci,2008; 52: 12-9.

8 Aileen WK,Chan B,Albert L,et al.Tai chi Qigong improves lung functions and activity tolerance in COPD clients: a single blin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ompl Ther Med,2011; 19(1) : 3-11.

9周雷,王健,吴飞.高、中、低架势太极拳运动的气体代谢反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 26(2) : 211-3.

10 Yu DH,Yang HX.The effect of Tai Chi intervention on balance in older males〔J〕.J Sport Health Sci,2012; 1(1) : 57-60.

11 Wu G,Keyes L,Callas P,et al.Comparison of telecommunication,community,and home-based tai chi exercise programs on compliance and effectiveness in elders at risk for fall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0; 91(6) : 849-56.

12 Harmer KJ,Fisher J.Tai Chi-based exercise for older adul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pilot-program evaluation〔J〕.J Aging Phys Act,2007; 15(1) : 139-51.

13 Wang WC,Zhang AL,Rasmussen B,et al.The effect of tai chi on psychosocial well-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J Acupunct Merid Stud,2009; 2(3) : 171-81.

14 Lee GK,Chan CC,Hui CW.Consistency of performance on the functional capacity assessment: static strength and dynamic endurance〔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1; 80(3) : 189-95.

15Lee GK,Chan CC,Hui CW.Work profile and functional capacity of formwork carpenters at construction sites〔J〕.Disabil Rehabil,2001; 23(1) : 9-14.

16钟兴明,周颖杰,姚鸿恩.长期体育健身运动对老年人智力水平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 22(2) : 151-2.

17李翔,杨珊莉,李天骄,等.太极拳运动想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2011; 42(4) : 5-6.

18 Chan K,Qin L,Lau M,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ai Chi Chun exercise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 85(5) : 717-22.

19 Tsai PF,Jason Y,Chang CB,et al.A pilot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of a 20-week tai chi program in elder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osteoarthritic knee: effects on pain and other health outcomes〔J〕.J Pain Symptom Manag,2012; 4(9) : 1-10.

20 Wang CC,Schmid C,Hibberd P,et al.Tai Chi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thritis Rheum,2009; 61(11) : 1545-53.

21 Yip YB,Sit JW,Fung KKY,et al.Impact of anarthritis self-management programme with an added exercise component for osteoarthritic knee sufferers on improving pain,functional outcomes,and use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an experimental study〔J〕.Patient Edu Couns,2007; 65(1) : 113-21.

22 Ge Wu,Juvena Hitt.Ground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Tai Chi gait〔J〕.Gait Post,2005; 22(1) : 32-9.

〔2014-04-15修回〕

(编辑杜娟)

〔中图分类号〕R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6-4718-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6.145

猜你喜欢

太极拳康复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