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医疗的选择——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

2015-01-25张骅,张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期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医疗的选择——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

张骅张民1

(北京煤炭总医院,北京100028)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肺康复医疗

中图分类号〔〕R57〔

1襄阳市中心医院

第一作者:张骅(1971-),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介入性肺病学技术、机械通气、呼吸危重学及肿瘤的基础研究。

间质性肺疾病(ILD)高度致残,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急、慢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和结节病。ILD患者经常用力急促呼吸限制了他们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低水平的身体功能和活力、高水平的呼吸困难和疲劳。最大运动限制导致最差的生活质量(QOL)。对于ILD的治疗大多被证明是无效的,没有提供改善生存和证明影响有限的QOL〔1〕。ILD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多呈进行性进展而临床缺乏早期诊断手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尚不能推荐最佳的治疗方案〔2〕。

1长期家庭无创正压通气(NIPPV)

虽然国际上认为机械通气(MV)过程中的患者一般不做系统的肺康复治疗,但在实践工作中由于ILD的特殊性,NIPPV将有助于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肌负荷。NIPPV应该纳入肺康复医疗的适应证,成为ILD患者肺康复医疗的选择。

因ILD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不甚清楚,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受限制,ILD的生存期短,多数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无法开展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即使是小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多为ILD急性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患者长期使用这种NPPV的情况下的作用仍然未知。目前认为有创MV(IMV)在ILD的急性发作期(AE-IP)是无效的,不会提高患者生存率,不建议使用,但是,NPPV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仍然未知。虽然没有随机对照试验,但多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已经证实。

IMV在ILD的急性发作期是无效的,但是,无创MV(NIV),这种情况下的作用仍然未知〔3〕。研究〔4〕发现,MV在IPF患者生存率的晚期似乎并未产生重大影响的。NIV可能有用,缓解呼吸困难和避免激进的方法。Koschel等〔5〕研究发现,在ILD患者和慢性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HRF)控制NPPV是可以容忍的,能敏锐地改善血液气体的含量。进一步研究的长期益处还需要探索。Tomii等〔3〕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已急性恶化,有新的肺部浸润病灶,CT具有慢性间质性改变,有低氧血症,排除其他疾病。比较两个时期60 d的生存及其与MV相关联的其他结果。结论:使用NIV代替IMV处理危及生命的AE-IP,似乎产生更好的60 d的生存率,降低了高护病房的使用率和更好的患者耐受性。说明了NIV在管理危及生命的AE-IP中的作用。

赵红等〔6〕将37例IL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经面罩行NIV,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改变及最后转归。NIV治疗ILD合并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可减少并发症,挽救病人生命。苏瑾等〔7〕将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接受MV治疗的IL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就患者的临床特征、呼吸衰竭原因、RICU、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NIV较IMV具有避免人工气道相关各种并发症及MV相关肺部感染的发生等优点,对于IL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V治疗可能优于IMV治疗。

ILD患者最终发展为肺动脉高压,继之出现右心衰竭。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首先发现pH<7.25或与高碳酸血症相关的收缩压改变,应考虑立即给予NPPV。大约40%的患者开始需要用此治疗,而这包括90%需要行气管插管的患者〔8〕。

IPF急性加重(AE-IPF)的结果通常是很不好的,暗示MV对AE-IPF没有益处。如何避免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插管。Yokoyama等〔9〕研究描述了使用NIV治疗AE-IPF患者的结果。考虑到AE-IPF预后极其预后不良等方面的因素,建议NIV为AE-IPF呼吸道管理是可行的,它并将在一个大型的对照试验研究得出结论。

2讨论

最早用于治疗各种形式的ILD的药物是皮质激素,目前主要是糖皮质激素。然而,糖皮质激素和其他抗炎药物针对多种ILD缺乏疗效,如IPF。临床试验中的新的治疗方法的目标为各种形式的纤维化肺部疾病:纤维化过程和(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PH)。新的治疗方法,比如使用生物制剂(抗体和细胞周期抑制剂)或干细胞疗法无疑将会发展新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肺移植对于晚期的肺部疾病和对非手术治疗无反应的患者,仍然是一个选择〔10〕。

美国胸科协会〔11〕认为:“肺康复是一个循证,多学科的综合干预,患者症状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通常是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融入个性化对该病人进行治疗,以降低肺部复原症状,优化功能状态,提高参与,减少医疗费用通过稳定或恢复系统的临床表现的疾病”。肺康复程序,包括病患评估运动训练、教育、营养干预,社会心理支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肺部复原包括了一系列的干预策略融入终身管理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包括在病人、家庭和保健提供者一个动态的、积极的合作。这些策略解决双方的主要和次要障碍有关的呼吸道疾病。

大量的循证医学资料显示,NPPV能够降低呼吸衰竭患者的血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减少气管插管的概率和提高生存率。但限制性肺疾病(如ILD)预计失败的概率较大。

ILD应用NPPV失败率高可能与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 NIV的特点有关。ILD是以肺弥散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表现,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和肺泡膜厚度增加引起急性肾衰竭(ARF)。肺泡和间质的病变引起肺泡塌陷,肺容积明显减低,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致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而促进塌陷肺泡复张,增加肺容积,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就是应用MV的主要目的。 因此治疗此类疾病时常需要应用较高水平的呼吸气道正压(EPAP),而NPPV所应用面罩或鼻罩的封闭性常常不确切,常有漏气发生,在气道压力>20 cmH2O 时非常突出,尤其是EPAP难以维持较高水平。而且NIV的高压和低压均有限制,不能达到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所能达到的高气道压力水平,难以实现有效的肺复张,故失败率较高。 而且由于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患者的低氧情况,反而由于应用NPPV后呼吸方式的改变造成患者的极大不适感,使患者烦躁不安导致耗氧量明显增加,加重了 ARF 的严重程度,导致应用NPPV失败〔12〕。

ILD为限制性肺疾病,其肺顺应性降低,导致呼吸功的增加,为维持适当的通气,患者需要高吸气压和高呼吸频率,经过一段时间后过高的呼吸功消耗和呼吸肌疲劳导致通气衰竭,所以对于慢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稳定的患者,应该给予NPPV。而对于急性加重或急性ILD患者,发生严重呼吸衰竭时应考虑给予气管插管和行有创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的且不需要马上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是可望从NPPV中获益的人群。应用NPPV应有“时间窗”的选择问题,当发生中至重度呼吸衰竭时,可看到“时间窗”的开放,而当晚期的危象发生时,“时间窗”关闭。应用标准时临床应用NPPV的起点,是“开窗”标准。

NIPPV所用的各种通气模式均可用于NPPV。使用最有效的通气模式通常可以使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有利于ILD患者从MV支持技术中获益。临床应用需要个体化,无创呼吸机的设备条件、操作者的个人经验、接受程度和配合程度等都与NPPV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 乐观、自信,有适当经济和个人支持的患者进行家庭通气是最可能成功的。

ILD患者应用NPPV的适应证:症状:疲劳,呼吸困难、早晨头痛;生理学标准:PaCO2≥55 mmHg,PaCO250~54 mmHg并伴有夜间脉氧计检测血氧饱和度(SPO2)≤88% 5个连续数分钟,同时接受氧疗≥2 L/min,PaCO250~54 mmHg和住院反复发生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13〕。

应用NPPV的患者,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或低氧血症应用低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5 cmH2O)患者可以安全停止使用NPPV,不必每天长时间使用NPPV。

NPPV的优点与其无创性、可避免与气管插管有关的并发症有关,也与所用装置有关。而且,NPPV也提供了建立或卸去MV的最大灵活性。有些临床研究认为多功能高级呼吸机来做NPPV,其效果优于无创通气专用机,但是在家庭中使用这种多功能高级呼吸机是不现实的。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NPPV高压和低压的可调性已经大大提高,完全可以达到有创正压MV所能达到的高气道压力水平,实现有效的肺复张。人性化的设计,漏气补偿不会使漏气明显减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患者长期使用已成为现实。建立和应用NPPV虽然是耗时的,但具有较好的效价比。

家庭NPPV治疗ILD患者目前尚缺乏多中心随机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家用无创呼吸机的广泛应用,NPPV对于改善ILD患者的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的病情,减少症状,改善肺功能和提高患者的QOL,以便使其恢复理想的生理功能、社会活动和自主能力。

3参考文献

1Holland AE,Hill C.Physical training f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eview)〔J〕.Cochrane Collaboration Published Cochrane Library,2010;(3):2.

2Adley B,Branley HM,Branley H,etal.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guideline: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Thoracic Society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nd the Irish Thoracic Society〔J〕.Thorax,2008;63(5):v1-58.

3Tomii K,Tachikawa R,Chin K,etal.Rol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managing life-threatening acute exacerbation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J〕.Inter Med,2010;(49):1341-7.

4Mollica C,Paone G,Conti V,etal.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Respiration,2010;(79):209-15.

5Koschel D,Handzhiev S,Wiedemann B,etal.Acute effects of NPPV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with chronic 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J〕.Res Med,2010;(104):291-5.

6赵红,王春兰,迟磊,等.无创通气救治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6):90-1.

7苏瑾,代华平,王辰.间质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原因及机械通气治疗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12):799-803.

8Masip J,Páez J,Merino M,etal.Risk factors for intubation as a guide for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J〕.Intensive Care Med,2003;(29):1921-8.

9Yokoyama T,Kondoh Y,Taniguchi H,et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Inter Med,2010;(49):1509-14.

10Kim R,Meyer KC.Therapies for interstitial lungdisease:past,present and future〔J〕.Ther Adv Respir Dis,2008;(2):319-38.

11Nici L,Donner C,Wouters E,etal.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o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J〕.Am J Res Critical Care Med,2006;(173):1390-413.

12王辰,朱宇清,李刚,等.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1(23):13-5.

13俞森洋.机械通气临床实践〔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90.

〔2013-09-15修回〕

(编辑安冉冉/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