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2015-01-25谢勤丽,王灿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肠系膜结肠癌根治术

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谢勤丽王灿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400014)

摘要〔〕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给予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术、并发症和复发情况、1年和3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46.67%(28/60)高,术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淋巴结清除数明显比对照组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1、3年生存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安全可行。

关键词〔〕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5.35〔

第一作者:谢勤丽(1977-),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救医学研究。

手术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放化疗是临床采用的辅助治疗方法。现阶段临床已经逐渐应用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为有效治疗结肠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1〕。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普外科12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53~77〔平均(64.3±4.7)〕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2.2±0.8)年。对照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52~79〔平均(63.5±4.6)〕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2.3±0.5)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充分有效地完善是术前相关准备,对患者进行麻醉,有效后让其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结肠边缘和肿瘤的距离在10 cm及以上,直肠远切端和肿瘤的距离在2 cm及以上,同时切除原发灶、区域淋巴结等,对大网膜进行良好的保护。将腹膜切开之前在十二指肠悬韧带,对相关动静脉进行有效分离,然后切实有效地做好结扎工作。清洗腹腔之前对左半结肠进行有效地分离并将其切除,之后逐层关腹〔2〕。

1.2.2观察组给予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同对照组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先后分离两侧结肠系膜和血管,彻底清除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及其根部的淋巴结,然后夹闭并切断肠系膜下血管,之后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其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包括结肠切除及断端吻合术等〔3〕。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各个指标变化、安全性等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如果患者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等转移出现,则评定为复发〔4〕。

1.4疗效评定标准如果患者的疼痛消失,具有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和通畅的大便,其他相关指标也明显好转,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患者的疼痛减轻,具有一般的胃肠道功能和难解的大便,但是不需要用药,其他相关指标也有所好转,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患者的疼痛、胃肠道功能、大便及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消失、恢复或好转,甚至有加重的迹象,则评定为无效〔5〕。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2例(36.67%),有效24例(40.00%),总有效率为76.67%(46/60),无效14例(23.33%);对照组显效12例(20.00%),有效16例(26.67%),总有效率为46.67%(28/60),无效32例(5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术后出血量〔(137.0±3.0)ml〕明显比对照组〔(409.0±3.2)ml〕少(P<0.05),淋巴结清除数〔(23.0±2.0)枚〕明显比对照组〔(11.0±2.0)枚〕多(P<0.05)。

2.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观察组患者中吻合口瘘1例,残端肿瘤残余3例,复发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67%(4/60)、3.33%(2/60);对照组患者中吻合口瘘4例,残端肿瘤残余6例,复发8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分别为16.67%(10/60)、13.33%(8/6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2.4两组患者的1、3年生存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1年生存56例(93.33%),3年生存46例(76.67%);对照组患者中1年生存46例(76.67%),3年生存32例(53.33%)。观察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术,其目标在于显著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同时极大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术相对来说较为粗糙,癌症细胞在分离过程中极易受到挤压,进而向周围组织扩散,造成患者具有较大的术后复发风险。同时,手术过程中患者具有较重的损伤,手术之后患者具有较多的术后出血量。此外,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及感染发生率会在该术式的作用下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6〕。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融合平面进行钝性分离,比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小的术后复发或向周围组织传播风险〔7〕。同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将系膜完整切除,能够对淋巴结进行较为彻底的清除,不会对周围血管造成损伤,从而促进了患者术后出血及吻合口瘘风险的极大降低。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主要方式,手术过程中患者术后复发及远期生存情况受到淋巴结清除程度直接而深刻的影响〔8〕。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高位结扎血管,促进了淋巴结清扫区域更大范围的增加,能够对第3站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进行彻底的清除,从而促进淋巴结阳性率的极大程度提升。

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操作的关键就是清晰暴露手术视野,而手术视野受到患者所取体位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9〕。在手术视野方面,传统常规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常规切除中无法有效切除恶性组织,相关淋巴结也无法被有效清扫,因此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则对传统常规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在手术视野方面的局限进行了有效地克服,相关癌症细胞扩散的途径被其从根本上切断,对淋巴结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扫,因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并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可以看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极大程度上对术中肿瘤细胞的扩展及血管损伤进行了避免,促进了患者术后出血风险的极大降低,将较多的淋巴结清除掉,从而促进了患者短期生存率的显著提升、术后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极大程度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分析。

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够显著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量,增加对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刘奕武,沈雄飞,程勇.结肠癌完整肠系膜切除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85-7.

2孙鹏.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3):9-10.

3李国新,赵丽瑛.结肠癌切除标准化手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14-6.

4康亭,张英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7):1194-5.

5单龙成,杨摇煜.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1):6520.

6高志冬,叶颖江,王杉,等.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J〕.中国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19-23.

7周录平.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327-8.

8张松峰,王敬典.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280-1.

9West NP,Kobayashi H,Takahashi K,etal.Understanding optimal colonic cancer surgery:comparison of Japanese D3 resection and European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with central vascular ligation〔J〕.J Clin Oncol,2012;30(15):1763-9.

〔2014-05-11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肠系膜结肠癌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