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德馨“膏方”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5-01-25杨志敏徐福平颜德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膏方情志气机

杨志敏,徐福平,颜德馨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颜德馨“膏方”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杨志敏1,徐福平1,颜德馨2△

(1.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 510120; 2.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颜德馨教授认为气血失和是机体病变和脏腑失调的集中病理反应,心身疾病责之于情志不调,气机不舒,初病气分,延久及血,血凝成瘀,立法多宗痰瘀郁,主要治法为调畅气机,疏其血气。故结合颜德馨教授膏方医案,从心、肝、脾、肾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心身疾病论治中的宝贵经验。

膏方;心身疾病;颜德馨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引起的一类躯体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躯体症状为主,而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等方面起主导作用[1]。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心身疾病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气血失和是机体病变和脏腑失调的集中病理反应。在气血辨证基础上,从脏腑功能出发,以痰郁瘀论治心身疾病,功效显著,屡试不爽。在心身疾病治疗方面,善用膏方进行整体调治,重视精气神的保养,是天地人三才理论的发挥,从躯体和心理方面双向调治,个体化设计,借草本精华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生物效价”。笔者有幸师从颜德馨老师,对其这方面的经验管窥一二,现总结如下。

1 中医心身相关的生理认识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其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出心身相关的思想和理论,其中“情志论”是中医学心理与生理、精神与躯体关系的深刻阐释和精确概括,是中医整体观的重要体现[2],也是阐述心身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八正神明论》也强调“血气者,人之神。”可见情志活动是脏腑机能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脏腑气血是情志变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情志活动的体现和脏腑气血的功能发挥必须在心神的主宰下完成生命活动。心为神明之脏、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精神意识及情志活动,若情志所伤首伤心神,次伤脏腑,所以说心神在情志病中起主导作用,通过统领脏腑、主持血脉,以调节各种不同情志变化[3]。由于情志活动通过气的运动应答于相应脏腑,因而与调畅气机相关的肝脾肾三脏在情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和调节血液运行,在保持心情舒畅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心藏神的物质基础在于心主血脉,血的正常运行依赖于气机的调畅,若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可引起情志活动的异常。如赵献可《医贯·郁病论》所述:“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曰何?逍遥散是也。”同时脾的生理功能也与心神密切相关,思为脾志,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脾虚则意无所存,思无所主,则不能主持人的情感活动[4]。《素问·举痛论》也指出:“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心神清明需要君火的鼓动和兴奋作用,而君火需下潜以温肾水,肾水上呈以济心火,达到心肾相交、上下通达。即君火在心主发神明,以明著为要;相火在肝肾,禀行命令,以潜藏守卫为要。同时肾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脏腑气机逆乱,情志活动失常[5]。由此可见,情志活动以心神为主导,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情志病但见一脏之证者鲜有之,所以颜德馨在辨证论治中除抓住“心肝”为中心、脾肾为基础的环节外,也很重视胆腑,认为胆主决断,主少阳,少阳为枢,气机的升降出入必须通过少阳才能完成。

2 心身疾病的病机特征

心身疾病在中医中称之为“情志病”,病名首见于张介宾《类经》,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情志病是情志刺激即七情内伤而成,过于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不良刺激超过人体调节范围,就会造成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形成情志病。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和志达……悲则心系急……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若情志不节、七情过极,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致使津液潴留,凝聚于所虚之处,遂成顽痰怪疾及种种情志变化。七情五志失调也可造成瘀血内阻,情志不遂则气机郁滞,气滞则血亦滞,故能致瘀。《灵枢·百病始生》:“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正说明情志不调,气机不舒,初病气分,延久及血,血凝成瘀。情志病在痰瘀形成中,情志之郁也应运而生,百病无不由于气者,气机阻滞则成郁,痰、郁、瘀交杂,互为因果。颜德馨认为痰郁瘀均可用气来贯通,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气滞可成痰。又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血少,气止血亦停。郁证皆因气不周流而成,故气滞可成郁。故从痰郁瘀论治情志病,常应手而效[6]。

3 颜德馨膏方调治心身疾病[7]

现阶段关于心身疾病的治疗往往受到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更多重视的是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心理和精神专科医生往往注重心理专科疾病的诊断和各种辅助检查,不同程度地对专科检查及治疗存在忽视,因此对于心身疾病心理和躯体的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学在心身疾病的防治上颇具特色,主张精神情志的调摄和形体保养,平其所不平,达到健康的平衡稳态。颜德馨膏方正是利用药物的偏胜,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调治心身疾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在论治心身疾病时他强调调气活血养心神,通过补脾运脾健脾、补肾填精益髓、疏肝条畅解郁、养心安神共奏心身稳固平衡,临床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障碍、月经失调等慢性疾病的治疗,疗效甚佳。

3.1 从病源论治,立法多宗痰瘀郁

颜德馨指出“血为百病之胎”,“百病由污血者多”,情志病日久,必有瘀血阻滞、气结成痰,痰涎本皆血气,痰瘀同源,故在情志病治疗中常用疏肝化瘀或者清热化瘀法,血府逐瘀汤为其代表方剂,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四逆散疏肝理气,丹参饮使气机升降有序、血脉通调,同时配合养心安神之归脾汤、柏子养心汤等。

案1:许某某,男,冠心病,心气虚弱、痰瘀交困案,己卯冬订膏方。肝家气火较平,痰瘀交困,血脉流而不畅,心阳受蒙,劳则胸痞,甚则作痛,食入运迟。脉弦数,舌苔薄腻。心为君主之官,主血之运行,客邪滞络,致营卫不和,实为健康之敌。今拟益气化瘀,令其条达,五脏得养,庶达气血正平,长有天命之最佳境地。方药:西洋参90 g(另煎冲),苍白术各90 g,黄芪300 g,净赤芍90 g,小川连24 g,淮牛膝90 g,生蒲黄150(包)g,棱莪术各90 g,生甘草45 g,粉丹皮90 g,红花90 g,冬虫夏草30 g,黑山枝90 g,柴胡90 g,炙鳖甲150 g,紫丹参150 g,法半夏90 g,莲子芯45 g,虎杖150 g,佛手45 g,炙内金90 g,决明子300 g,川郁金90 g(矾水炒),生麦芽300 g,生山楂150 g,大生地300 g,檀香15 g,炒枳壳60 g,川芎90 g,肥玉竹150 g,杏桃仁各90 g,玉桔梗45 g,茯苓90 g,降香30 g,青陈皮各45 g,当归90 g,菖蒲90 g,生香附90 g,香橼皮90 g。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鳖甲胶90 g、阿胶90 g、白文冰500 g,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产物,瘀则是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产物,两者又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刻下痰瘀交困,阻滞脉张,致使血行不畅,营卫不和,诸症迭起。颜德馨采用益气活血之法,以求气旺而血行畅,瘀化而脉道通,心神得以安宁。遂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化之,方以蒲黄、棱莪术、桃仁、红花化瘀,以白金丸合二陈等祛痰,参以条达血气,冀得邪去正安。并强调滋补不能腻补,补则更腻,方取西洋参、冬虫夏草之补而不滞,还以苍白术统率大军,运化中州;以檀香、降香调畅气机,虎杖、决明子、内金化浊降脂,务使膏不黏、滋不腻,达到心身同调。

3.2 从病位论治,重在心肝兼胆腑

肝气易于郁结,若情志不畅、肝木失其条达之性,气机郁滞而致气血乖违、心神失养而出现精神活动异常。所以在情志病辨证中,颜德馨提倡紧紧抓住“心肝”这一中心环节,调畅气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逍遥散为其代表方。

案2:曹某某,女,冠心病,肝失疏泄、气血乖违案,乙亥冬订膏。迭经膏滋治疗神清气爽,心悸已失,偶感胸痞,左下肢伤足拘急已愈,尚不灵活,间或脚冷抽筋,饮食不慎则引致脘痛吞酸,脉细弦,舌红苔薄。谨拟调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以冀健康长寿。方药:吉林参90 g(另煎),炙黄芪300 g,生蒲黄90 g(包),苍白术各90 g,防风45 g,海藻90 g,潞党参150 g,肥玉竹150 g,粉葛根90 g,川芎90 g,丹参150 g,佛手45 g,青陈皮各45 g,玉桔梗60 g,淮牛膝90 g,赤白芍各90 g,红花90 g,炙草45 g,当归90 g,熟地300 g,红枣90 g,炒枳壳60 g,川断仲各90 g,鸡血藤150 g,桑寄生150 g,柏子仁90 g,湘莲肉90 g,木瓜90 g,茯苓90 g,桂圆肉90 g,炙远志90 g,甘杞子90 g,制狗脊90 g,枣仁90 g,山药150 g,豨莶草150 g。上味浓煎3次,去渣后文火熬糊,入龟板胶、鹿角胶、清阿胶各90 g、白文冰750 g,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该患者肝失疏泄、气血失谐、心神不安而胸痞,经络失养则抽掣,肝胃不和则脘痛吞酸。喻昌《大气论》指出:“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须胸中大气斡旋其间。”颜德馨认为,大气衰弱则升降出入失常,无形气体与有形血液皆可凝聚。治当取其关键,运转气机,畅通营卫,滋养与通利并进,故对此患者以调和血气为特点,佐以化痰瘀益心脾。取归脾汤、柏子养心、逍遥散加减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为特点,佐以蒲黄、陈皮等化除痰瘀,苍白术开路健运中州,运转气机。

3.3 论治法,调气活血养心神

颜德馨强调情志病的辨证,或从气治,或从血治,或气血双治,处方用药多从“通”字着眼,以调畅气血而安脏腑为治疗原则。心脾虚弱而致使气虚不通者,则用通补法。

案3:杜某某,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心脾两虚、气血不和案,戊寅冬订膏。气血畅通生命之本,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去冬服膏大有改观,神清气爽,脸色亦华,尚易感冒,脉小缓,舌红苔薄。再拟悦心脾而促生化,藉草木之精华,取胜复之法度,作延年益寿之谋,不亦宜乎。方药:吉林人参90 g(另煎冲),炙远志90 g,川断肉90 g,炙黄芪300 g,酸枣仁150 g,厚杜仲90 g,天生术100 g,茯苓90 g,炒炽壳50 g,防风90 g,炙草45 g,玉桔梗50 g,当归90 g,淮山药90 g,佛手60 g,杭白芍90 g,木香45 g,熟地(拌砂仁)300 g,紫丹参150 g,龙眼肉90 g,制香附90 g,川芎90 g,生蒲黄90 g(包),莲子肉90 g,红枣90 g,甘杞子90 g,杏仁90 g,法半夏90 g,仙茅90 g,桃仁90 g,新会皮60 g,灵芝150 g,柴胡90 g,肥玉竹150 g,胎盘2具,潞党参120 g。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白文冰500 g,驴皮胶、鹿角胶各90 g,烊化收膏。每晨冲饮一匙。

按:颜德馨指出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气血畅通,生命之本,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该患者时至更年期,诸多情绪波动,如无端忧虑、沮丧恐惧、无由烦躁、紧张恐惧皆因气血失调、心神不能较好收藏所致。古人云: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在无形之气,善理气者反求诸有形之血,不仅仅在无形之气。本例膏方用归脾汤补益心脾、血府逐瘀汤平衡气血,木香、香附、砂仁、佛手治“气”,参以柴胡之疏泄,枳壳与桔梗之升降,均为气化而设;以四物汤加蒲黄,桃仁、丹参之治“血”,气血双治,后者还可使补而不腻,通调心脾,气血双调,同时配以仙茅、胎盘、续断以固冲任补肾精。

妇科病证常关乎气血的化生功能,气血失调是其发病机理,事关肝脾肾三脏,兼之冲任经血不足。颜德馨对此认为冲任无权、气血不充徒补无益,调益健运最为适当,常选用二仙汤、逍遥散出入为方,补益肝肾,调畅冲任,畅其血气,使得“营卫冲合,百脉调达”。

案4:陈某某,女,子宫全切术后,水亏木旺、冲任无权案,己卯立冬订膏。子宫全切术后冲任无权,肾水不足,常感口槁,神萎腰酸,夜寐多梦,头晕如蒙,易于气促,脸色不华,脉细缓,舌淡苔薄。肝为脂肪所踞,气滞血瘀,痰湿交困。谨拟调益脾肾,昌达血气,务使营卫冲和、百脉通畅、祛病延年。方药:吉林人参90 g(另煎冲),紫丹参150 g,知母150 g,霍山石斛90 g,西洋参90 g(另煎冲),北沙参150 g,天麦冬各90 g,花粉150 g,茅术60 g,白术120 g,川断、杜仲各90 g,青陈皮各60 g,净萸肉90 g,柴胡90 g,黄芪300 g,百合90 g,制狗脊90 g,功劳叶90 g,核桃肉90 g,肥玉竹150 g,淮山药150 g,茯苓90 g,太子参150 g,赤芍90 g,淮牛膝90 g,胎盘30 g,桃仁90 g,黄柏90 g,生熟地各180 g,清炙草45 g,巴戟天90 g,川芎90 g,当归90 g,生薏苡仁300 g,鸡血藤150 g,仙茅90 g,法半夏90 g,升麻60 g,仙灵脾150 g,生蒲黄90 g。上味煎取浓汁,文火熬糊,入龟板胶90 g、鳖甲胶90 g烊化,再入白文冰500 g收膏。每次以开水冲饮一匙。

按:颜德馨调治妇科疾患常从肝脾肾着手,通过通调气血改善内部平衡,还其“气血正平”,倡导胜复理论是自然界生态保持平衡的一种机制,即“制则生化”,机体偏盛偏衰常能通过疾病的表象显现,而自身调节能力是有可塑性的,弹性系数越大,制化机制就越健全,人过中年可塑性在变小,自身纠偏能力亦变小,因此中年人补偏纠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病例水亏木旺,冲任失权,五脏元真不畅,制化削弱,通过调益脾肾和畅达气血使营卫冲合。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子宫术后冲任无权,生化无源。前人有“八脉隶于肝肾”之说,理当从补益肝肾入手,然肝为脂肪所踞,痰瘀交困,气血为之乖违,故徒补无益,因此颜德馨采用剿抚兼施。案中当归、狗脊、巴戟天、仙茅、仙灵脾、川断、杜仲均能归入奇经,补益肝肾,调畅冲任;天王补心丹加减养心安神,并配以苍白术、升麻以健脾化湿;半夏、陈皮、茯苓以祛痰化饮;赤芍、川芎、桃仁以活血以瘀、固本清源、标本同治,俾营卫冲和,百脉通畅。

[1]张曼,夏猛,张丽萍.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0,3(3):177-179.

[2]席斌,程延安.心身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评述[J].中医学报,2011,26(12):1450-1453.

[3]金曦,金东.论情志病发病机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20-21.

[4]苏凤哲,冯玲,路洁.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临床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382-385.

[5]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96.

[6]颜德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43-144.

[7]颜乾麟.颜德馨临床医学丛书·颜德馨膏方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R395

A

1006-3250(2015) 02-0175-03

2014-11-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505400)

△指导老师

杨志敏(1966-),女,广州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从事中医体质学和心理睡眠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膏方情志气机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膏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要点分析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