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5-01-25陈荣贵李金平王永生王海军别克木汗肖开提李龙崔建国
陈荣贵李金平王永生王海军别克木汗肖开提李 龙崔建国
(1.伊犁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伊宁 835000;2.新疆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3.新源县畜牧兽医站,新疆新源 825800;4.霍城县畜牧兽医站,新疆霍城 835200;5.察布查尔县畜牧兽医站,新疆察布查尔 835300)
伊犁州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陈荣贵1李金平2王永生1王海军3别克木汗3肖开提4李 龙4崔建国5
(1.伊犁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伊宁 835000;2.新疆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3.新源县畜牧兽医站,新疆新源 825800;4.霍城县畜牧兽医站,新疆霍城 835200;5.察布查尔县畜牧兽医站,新疆察布查尔 835300)
近年来,新疆伊犁州部分县市人畜间布氏杆菌病疫情有所上升,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全面了解畜间布病发生现状,科学判断畜间布氏杆菌病流行趋势,确保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2014年5~6月,我们对伊犁州直属的3个县进行了畜间布氏杆菌病定点监测调查和畜间布病摸底调查。
1 调查范围
分别对伊犁州的霍城县、新源县、察布查尔县采取现场问卷答题、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在霍城县、新源县各2个乡镇,各5个规模牛、羊场;各20个牛、羊散养户。牛屠宰场、羊屠宰场各1个采集样品。霍城县采集牛血清342份、羊血清各360份,计702份。新源县采集牛、羊血清各350份,计700份。察布查尔县在10个乡镇、24个自然村的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采集牛血清712份,羊血清880份。三个县共计2 994份。我们采用布病虎红平板试验和布病试管凝集试验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
2 检测结果
霍城县检测样本702份(牛342份,羊360份),检出牛阳性样本40份,阳性率11.7%。羊阳性样本39份,阳性率10.83%。平均阳性率11.25%。新源县检测样本700份(牛350份,羊350份),检出牛阳性样本25份,阳性率7.14%,羊阳性样本4份,阳性率1.14%。平均阳性率4.14%。察布查尔县检测样本1592头只,(牛712份,羊880份),检出牛阳性样本30份,阳性率4.21%。羊阳性样本80份,阳性率9.1%。平均阳性率6.91%。
从这3个县今年检测的结果可以看出,伊犁州直畜间布病感染状况已经比较严重。高于我们先前对伊犁州布病感染情况的评估,布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3 调查结果
近几年来,各地重点放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上,各县市受业务经费影响和国家对布病阳性畜扑杀制度的不完善的影响,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布病防控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敢正视疫情的发生,过分强调和依赖上级政府对布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在布病防治工作中缺乏主动工作的意识,而业务部门也是职责不清、政策不明,拿不出当地布病实际感染情况的数据,提不出布病防治的有效措施;放松监测、淘汰阳性畜等防控措施,导致布病防治失控,发病率有大幅上升的趋势,布病在人间、畜间处于高发上升状态;
4 讨论分析
国家对布病防治政策不到位,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在检疫、监测、淘汰阳性畜、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布病防控出现倒退现象。
(1)外地引进牲畜大部分没有经过严格检疫,布病检疫大多也是流于形式。尤其是新疆特殊的养殖方式(冷季舍饲,暖季游牧),牲畜易地放牧、转场过程中基本没有进行检疫,病畜与大量健康畜接触,传播速度加快。
(2)监测环节,近年来监测力度虽然加强,但受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监测数量、范围有限,难以全面及时掌握整体疫情情况。新疆冬季寒冷、夏季牛羊多在远离城镇的牧场上,给样品采集带来很大的困难。布病和其他病的检测实际工作时间全年也就4个月左右。
(3)伊犁州属的10个县市有牛130余万头,羊450余万只,10个县市实验室人员不足50人,要想在4个月的时间进行大规模的布病检疫净化,难度很大。如果再没有政府的协调和专项经费的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难度可想而知。
(4)养殖环节,农牧民安全生产和自我保护意识差,圈舍和接羔场所大多不进行消毒,传统养殖模式占主导,人畜同处一个环境。疫源地大量存在,造成疫情蔓延。
(5)人畜间信息沟通不畅。卫生部门和畜牧部门作为布病防治的两个公共机构,经常性信息通报机制尚未建立,疫情信息不能互通。
(6)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对各县市布病流行情况缺乏真实了解和督导,疫情得不到及时报告和控制。
(7)大量病畜没有处理,疫源广泛存在。由于缺乏资金,检出的阳性畜大部分没有扑杀,继续混群饲养,这是造成布病在人间、畜间的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宣传
为提高各级领导及广大群众对布病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治意识,须加大布防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介、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真正具备自我防范布病的自觉性及技能。
5.2 加大经费投入
应多方争取资金,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布病检疫、监测、病畜扑杀等正常工作的资金需求,尤其对检出布病阳性畜,各级政府应拨出专项扑杀经费,以保证监测、扑杀工作顺利进行。
5.3 落实防控责任
要建立严格的防控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业务单位责任,完善考核机制,严格奖惩措施。
5.4 强化畜间防控措施
加大监测力度,对奶牛、羊、种畜进行重点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全面掌握布病感染情况,为布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5.5 加强检疫监督
对牲畜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农贸市场加大检疫督查力度,严禁未经检疫牲畜及产品进入市场和流通,对各种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及时淘汰病畜,扑杀检测出的阳性畜,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圈舍、接羔点定期消毒。
5.6 重视队伍建设
重点抓好县市、乡镇以下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对基层兽医防检人员要进行全面系统培训,提高布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1] 闫晶华,张睿,李玲.畜间布病流行病学基线调查监测资料分析中的警示[J].新疆畜牧业,2013,(3):34-35.
[2] 李宏科,李铁旺.牛羊畜间布病防控探究[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