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2020-05-21谢雅昕佟睿宫主桑士健张甫阳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察布查尔文化保护锡伯族

谢雅昕 佟睿 宫主 桑士健 张甫阳

摘  要:新疆锡伯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拥有典型的历史故事且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教育性、淳朴性、自然性等特色。为提高当地居民的旅游收益,改善民生,打造当地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有必要进行更加科学的旅游开发工作。为科学合理地开发锡伯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应遵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尊重文化旅游的特殊性,兼顾文化保护与传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本文就新疆锡伯族比较密集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调查分析,得出本文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锡伯族;察布查尔;文化保护;旅游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民族大学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阶段性成果。

一、民族地区基本概况

本项目组所调查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位于新疆西部,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民族历史背景,造就了该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民俗特色,具有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条件,并有利于整合当地其他旅游资源。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人口发展到如今已经有了几万人,庞大的人口需要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去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去实现更好的发展,也就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人文色彩浓厚

清朝乾隆年间,部分锡伯族人民从东北来到新疆伊犁,受制于这里的地理环境,交通不便同时与外界交流接触较少,因此也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民族风俗习惯等人文色彩,并且很好地保留了锡伯文等文字,相对而言,文化保护较好。

(二)消费水平较低

通过项目组的调研,发现锡伯族所在的察布查尔地区总体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较低,受制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与外界交流、交通都相对不便,经济的发展较慢,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手段少且品种单一,整体经济水平不高,人民消费能力较低。因此,需要借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实现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

二、锡伯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现状

(一)锡伯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锡伯族聚居区察布查尔县的景点可进入性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景点之间关联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由于距离较远,因此整体的发展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里的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大,知名度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距离客源地市场远。这里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发较快,但人文资源开发力度相对较差,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民族风情与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在旅游产品中体现,景区景点建设规模小、档次低,吸引力低。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给游客一个完整的旅游体验。而且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生态开发的意识,开发与保护没有很好地结合。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从现有的文化遗产来说,更多的是属于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族特色角度来分析当地所拥有的民族旅游资源,如下几个方面可能会很好地纳入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系之中,主要包括;

1、射箭

锡伯族传统射箭2009年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锡伯族独特的民族象征,西迁新疆,也是因为戍边的需要,具有浓厚的军事背景色彩。在冷兵器时代,锡伯族将士英勇善战,尤其通过射箭这项军事技能,在当年维护边疆统一和国家稳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民间会制作弓箭的手艺人逐渐被重视起来。但现在缺少传承延续的动力,如果后无传人导致传统手工艺被荒废,就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此通过发展旅游,通过提升这些民间匠人的收入,则会增加这项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力。

2、渔猎

新疆锡伯族祖辈生活在河流边,这些河流水域有极为丰富的水产和动物资源,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渔猎条件,现在也保留着渔猎遗风。这种民俗或者传统生产方式,在旅游开发中,有助于体验性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如捕鱼有众多的方法,包括拉网、挂网、扳网等,都可以在旅游化的过程中,通过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为旅游者提供比较独特的民族文化体验。就目前来看,存在的典型问题是缺少资金支持,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释放空间还很大。

3、西迁节

西迁节是锡伯族的传统节日,也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时间在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有思念亲人的意思,又称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同胞都会欢聚一堂,共同进餐,表演歌舞节目,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但现在的锡伯族后代,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和重视程度都不够,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即使有当地政府引导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旅游开发,但是这种传统节事的旅游价值依然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深层次挖掘。

三、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基本原则

为科学合理地开发锡伯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需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独特性原则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独特的服饰、历史、农牧文化都是旅游文化开发的独特标签。坚持“独特性原则”就是通过对该民族及其所居住的地区的特色民俗风情资源进行勘察了解,从而进一步发挥利用其优势,创造出“别无我有,别有我优”的旅游文化项目,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抢夺领先地位。

(二)保護性原则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最大要求就是保护,甚至有时候保护的要求大于经济效益的要求,尤其对于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如此。锡伯族今大多居住在辽宁和新疆的部分地区,他们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多是大自然及长期历史沉淀留下的原生资源,其中有很多都是不可再生的,不注意保护或者是不合理、过度地开发都会给其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在开发时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原则,科学合理地利用锡伯族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

(三)文化性原则

文化性是区分不同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特征,所以在开发民族旅游文化资源时,要从较高的文化起点出发,对其所具有的特色文化内涵进行開发,防止出现“庸俗化”现象。这就要求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旅游文化意识,切实把握住文化旅游的内涵,这样才能让锡伯族旅游文化产品富有鲜明的生命力,才能体现其档次和品位。

四、锡伯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的对策

(一)坚持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统一

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在民族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使村镇居民获得实际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护旅游环境和文化资源,维持民族地区的原生态,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融合,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要做好保护宣传向导工作,向来访游客和当地居民宣传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使他们增强保护自然、保护锡伯族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

(二)构建锡伯旅游营销策略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基调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锡伯文化就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旅游文化。首先,需要根据文化差异判断锡伯民族文化和其他地区的区别,树立品牌意识,找到本地区最重要的特色,进行系统宣传。其次,要分析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根据需求去塑造旅游产品,并形成很好的定位。最后,采取整合营销的思路,针对目标受众人群的特征,有选择性地运用互联网和线下的宣传模式,比如在具有影响力的各大视频网站上投放广告来制定特色营销策略。

(三)打造锡伯旅游精品

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锡伯旅游项目品牌,就必须以锡伯文化为支撑,吸收锡伯人心理或内涵的标志,给旅游者带来精神文化享受,同时感受到当地文化的与众不同。通过强调与众不同,来实现市场差异化竞争。旅游文化品牌如果与游客的文化认同感或价值观相切合,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使游客来此地游玩。

(四)发展文化型商业

文化型商业的注入是锡伯古镇开发的创新,要吻合当地地理特点,又要结合民族风情,策划出一个天马行空的创意,从而塑造一个能够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到一起的文化型商业目的地,塑造出一个“人无我有”的锡伯古镇。

参考文献:

[1]关伟,关捷.锡伯族[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2]何永明.锡伯族西迁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J].西北民族研究,2006(02).

猜你喜欢

察布查尔文化保护锡伯族
论西迁入疆后的锡伯族散文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察布查尔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与预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察布查尔:“远教+援疆”,开办专家辅导课堂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
让他阳光地活下去:记锡伯族“老关工”张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