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地区治蝗新理念
2015-01-25尼玛卓玛
尼玛卓玛
(青海省玉树市草原工作站,青海玉树 815099)
青海玉树地区治蝗新理念
尼玛卓玛
(青海省玉树市草原工作站,青海玉树 815099)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蝗虫有1万余种之多,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以北地区外,均可以发现蝗虫。蝗虫危害农、林、牧业发展的约有300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资料显示,2010年青海省蝗虫发生面积约449.79万亩,主要分布在海南、海北、黄南等地。其中,贵南、同德、贵德、泽库等地气象条件较适宜蝗虫危害发生,危害等级为轻度,尖扎地区气象条件适宜蝗虫危害发生,危害等级为中度。随着气候变化、生态的破坏,预计在未来几年里,蝗灾在青海有恶化趋势。青海的治蝗工作任重而道远,虽然这些年治蝗已经有些进展,但很多地方的治蝗工作还有待完善。从长远角度考虑,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综合生态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化学治理措施,方可取得长治久安的效果。
1 生态治理措施
针对不同蝗区生态结构特点,采取相应的生态学治理措施。
1.1 农业结构调整
减少撂荒比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种类。滩地建议种植中药材经济作物,重灾区种植牧草、油菜、大豆等蝗虫厌食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破坏蝗虫繁殖环境。
1.2 植树造林
蝗虫重灾区,大搞植树造林,使林地绿树成荫,绿化道路、堤坝,改善区域内小环境,破坏蝗虫繁殖的适宜场所。大搞植树造林,不仅绿化环境,减少蝗虫数量,同时为鸟类栖息环境创造条件,增加蝗虫天敌存量,有效控制蝗虫种群。
1.3 提高植被覆盖率
蝗区植被多样化,延长蝗虫觅食时间,不利于其存活。植被高覆盖率,不利于蝗虫产卵,这些都可有效控制蝗虫灾害的发生。同时,植被高覆盖率,还增加了蝗虫天敌的数量,更有利治蝗工作的开展。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被看作是控制蝗灾的最新途径,具体措施包括天敌动物的利用,致病微生物的使用,等等。
2.1 天敌动物的利用
对蝗虫有抑制作用的天敌有70多种,囊括在菌类、线虫、螨类、昆虫类、鸟类、菌类等等之中。其中,鸟类、菌类、昆虫类已经被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开发利用。
以鸟类为例,很多种类对蝗虫都有捕杀功能,像是喜鹊、百灵鸟、乌鸦等等。用鸟类捕杀蝗虫,治理效果不是很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方面考虑,是最佳选择,更有利于蝗灾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2.2 致病微生物的使用
致病微生物防治蝗虫灾害,被看作是最新技术手段。现有的致病微生物有:蝗虫微孢子虫、蝗虫致病真菌蝗虫痘病毒、蝗虫致病细菌等等。以蝗虫微孢子虫为例,国内研究较早且较成功的蝗虫致病微生物是蝗虫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已知蝗总科90多种蝗虫均易感染。运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虫的成本可比化学杀虫剂降低1/3~1/2,且操作简便(喷雾、撒饵均可),在草原蝗虫种群中可长期流行和传播。此外,蝗虫微孢子虫还可与卡死克等特异性杀虫剂协调应用或混配使用,实现了速效与长效、化防与生防协调治蝗的目的。
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重要的治蝗措施,具有经济、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也是重灾区常用的应急方法,有效灭蝗率达90%以上。这些年,山东省研究使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东亚飞蝗的蝗情侦查、预测预报和包括飞机喷药导航在内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不错治理效果,值得尝试借鉴。
此外,化学防治应做到轮换用药,避免蝗虫耐药性的产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就已经开始使用有机氯(DDT、六六六等)杀虫剂,并取得了不错的灭虫效果。但是,随着此类药物的大面积使用,蝗虫抗药性问题开始显现。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有机磷农药开始取代有机氯,但是此类药物毒性强、副作用大、污染环境严重,且对人畜有害,可杀伤大量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蝗虫耐药性一旦产生,后代防治起来更为困难。由此,今后研制效率高、毒性强,对人畜无害的新型环保农药,将成为治蝗技术上的重要课题。
4 结论
青海治蝗任重而道远,虽然这些年略有小的成就,但是,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在工作实践中,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科学治蝗的观念,随着治理工作的开展,很多影响蝗虫灾害发生的因素都将发生变化。我们一定要顺应蝗灾形势的变化,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环保的原则,重新思考我们的治蝗策略。
(2)增加治蝗技术含量,治蝗技术绝对不是几项措施的简单累加,而是在综合考虑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方法的基础上,将各种防治措施交替、交叉、混合使用,将化学防治与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并逐渐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的比例。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防蝗治蝗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治蝗技术含量,把蝗虫的综合治理技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1] 王杰臣,倪绍祥.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空间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35-37.
[2] 倪绍祥,蒋建军,巩爱岐,等.环青海湖地区草地生境的蝗虫潜在发生可能性评价[J].生态学报,2002,(3):285-290.
[3] 王杰臣,倪绍祥.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成灾状况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01,(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