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岁备物”考*
2015-01-25杨威,李江,于峥
杨 威,李 江,于 峥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司岁备物”考*
杨 威1,李 江2,于 峥1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司岁备物”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因岁物享天地专精之气,故根据不同年份主司气运的变化特点而采收、储备相应药物,可提高用药疗效。唐·王冰强调采药以备用,明·马莳、清·张隐庵、黄元御等重视治病以备药,对司气、主岁的理解也有各家之说,并由采药依六气之化,发展至炮制修合以助天地之气,促使“司岁备物”内涵不断充实,对当今中药种植、采收、炮炙、储备、选用具有借鉴意义。
司岁备物;五运六气;专精之气;岁物
司岁备物,是指根据不同年份主司气运的变化特点,采收、储备相应药物,以提高治病疗效。“司岁备物”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岁物享天地专精之气,唐·王冰率先注解经文,强调采药以备用,明·马莳、清·张隐庵、黄元御等重视治病以备药,对司气、主岁的理解也有各家之说,并由采药依六气之化,发展至炮制修合以助天地之气,促使“司岁备物”内涵不断充实,对当今中药种植、采收、炮炙、储备、选用具有借鉴意义。
1 岁物享专精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帝曰:其主病何如?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帝曰:司气者何如?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司岁备物”典出此文。岁物占天地专精之气,非司岁物则气散,两者质同而异等,药物的气味厚薄、性用燥静各不相同,这些观点成为后世医家的共识。然而对于主岁、司气的具体理解上,后世医家存在学术分歧,择其要列述于后,以供参考。
2 采药以备用
王冰注解:主病为“采药之岁也”,因“谨候司天地所生化者,则其味正当其岁也”,所以“彼药工专司岁气,所收药物则一岁二岁其所主用无遗略也”。岁物得天地专精之气,为天地所生化,“药物肥浓”,又“当其正气味也”,气盈味正,药力充沛,适宜临证使用,一二年药用多无遗漏。若不当岁气主司,所获不是专精之气而是散气,药力驳杂而气味难得纯厚,即使药材形质相似,药力也有很大差异,药物品质具有天壤之别,即“形质虽同,力用则异”。因此,王冰主张根据不同年份的主司岁气偏性以选择性地采收药物,不提倡非司岁物的采收,此说获得后世较多认同。
3 治病以备药
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至正要大论》解释:“每岁各有所司,必因其司岁者以备药物,则病无遗主矣”,强调岁物“不可以不备也”,要求根据五运六气推演易发病证,提前准备相应的药物以备急用之需。明·张介宾《类经·运气》解释为:“天地之气,每岁各有所司,因司气以备药物,则主病者无遗矣。”不仅承袭了马莳的观点,而且以六气所司来具体说明,“如厥阴司岁则备酸物,少阴少阳司岁则备苦物,太阴司岁则备甘物,阳明司岁则备辛物,太阳司岁则备咸物”,备齐岁物则五味功用齐全。
清·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至真要大论》明确解释:主病为“主治病之药物”,司岁备物是“先备司岁之物”,“从六气五运以备之”,强调药食所宜,“以五味六气,举抑补泻,以平治天地之不和”。清·黄元御《素问悬解· 至真要大论》进一步说明,藏气与天地相通,“藏气不胜主岁之气,则藏气受害”,故“主岁害藏”,由五运六气可推知“主岁所临之藏位”、“主岁之所害为何藏”,某藏不胜则某藏生病,提倡“治法备诸司岁之物”,为主岁所主之病而提前预备相应的药物,临证遣方用药便有了可靠的保障。
4 司气与主岁
唐·王冰对司气的解释为“司运气也”,又“五运主岁者有余不足,比之岁物恐有薄,有余之岁药专精也”,提出五运太过之年岁物更为专精,五运不及之年岁物较为薄寡。明·张介宾《类经·运气》认为,主岁的司气指司天、在泉之气,也指五运太过、不及之气,“运之与气,所主皆同”,物性之禀有厚薄之分,故“物生之体质虽同,而性用之厚薄则异”。药物“得天地精专之化,气全力厚”为岁物,“备所当先”,应优先采收、储备;非司岁物为非主岁之物,按六气主司排序,不司天地(司天、在泉)而司四间(间气),药物所禀而应者“亦当随气散见于四方”。
清·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至真要大论》解释:“司岁,五运五行主岁也;备物,随五行所主之运,备五行所属之物也。”先备其物,以候其用,司气必与主岁同称为“专精”,而六气合五运,“司气者多不能尽与主岁同”,或见有余,或见不足,六十甲子年中,“惟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己丑、己未十二年,司气与主岁同”,更适合储备专精的药物。
清·黄元御《素问悬解·至真要大论》对主岁、司气及岁物的解释独具匠心,提出“司天主前半岁,在泉主后半岁”,所谓主岁;“司天又司三气,在泉又司终气”,所谓司气。主岁者有余,司气者不足,因司气者即主岁之气,所生之物皆同,“然但秉一气之力,不得主岁全气,故大同之中则有有余、不足之殊”。他还提出王冰等“旧注以司气为主运,运有太过有不及,何得较之岁物概属不足,此最不通之论也”。
历代医家的解释见仁见智,对加深司岁备物的理解有所禆益,而观点的取舍还应参照五运六气医理,充分注意运与气、主与客相伴而行,难以割裂。此处的研究空间还很广阔,运、气对植物药药材质量的影响亦值得探讨。
5 采药分六气
古人强调依五运六气择时采药,得主岁之气相助则药物功力倍厚,故司岁以备专精的岁药,才能保证用药治病的显著疗效。古代文献中常以药味专精、药用必明六化、采药分六气岁物等立论,原则性、列举性论述较为常见,系统性的表述尚缺乏。
如元·罗天益《卫生宝鉴·药味专精》云:“凡药昆虫草木,生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性味少异。失其时,气味不全。又况新陈不同,精粗不等,倘不择用,用之不效,医之过也。”此论述及所载失时药物影响疗效的个案报道常为后人引用,如见于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本草集要》、张骥《内经药瀹·五岁》等,成为采药必择时的有力支撑。而张元素《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元·王好古《汤液本草》的东垣先生用药心法、东垣先生药类法象等,以药物气味厚薄而补偏救弊,对应所主脏腑的补泻,使择时优选的药物与临证诊疗密切结合,司岁备物的临床实用性、必要性大为提高。
以六气所化来判断药物的气味偏性,如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清毒不生。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寒毒不生。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燥毒不生。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寒毒不生。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湿毒不生。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热毒不生。明·徐彥纯《本草发挥·六化》归纳六气物化为:“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木,司地气,故物化从酸。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火,司地气,故物化从苦。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土,司地气,故物化从甘。少阳司天为炎,化在泉为苦,化火,司地气,故物化从苦。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金,司地气,故物化从辛。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水,司地气,故物化从咸。”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采药分六气岁物》明确以六气司天在泉之所生为味正的岁物,主张择时采药并指出:“天气淫于下、地气淫于内者,皆以所胜平治之,如风胜湿、酸胜甘之类是也”,以五味相胜作为治疗的法则。清·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至真要大论》列举六气司岁适宜采收的药物,主张治病保真之药食,或宜多用,或宜少用。张隐庵《侣山堂类辨·炮制辩》所列更详尽:“如君、相二火司岁,则收取姜、桂、附子之热类。如太阳寒水司岁,则收取芩,连、大黄之寒类。如太阴土气司岁,则收取芪、术、参、苓、山药、黄精之土类。如厥阴风木司岁,则收取羌活、防风、天麻、独活之风类。如阳明燥金司岁,则收取苍术、桑皮、半夏之燥类。”此论述在清·张志聪等《本草崇原·黄连》也有类似记载,并且为清·陈念祖所推崇,引用于《神农本草经读》中。
6 修合以助力
司岁备物不仅停留于择时采药的自然选择,还进一步提出了利用炮制、修合的手段人为改进药物的性味偏性,以提高用药疗效的思路。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药味专精》有“修合之际,宜加意焉”的提示。清·张志聪认为,后世不能效法上古的司岁以备物,才以炮制来辅助药力,替代天地之助。清·张志聪《侣山堂类辨·炮制辩》探讨:“如制附子曰炮,制苍术、桑皮曰炒,盖以火助热、以炒助燥也。制白术以土拌,制黄连以水浸,皆所以助之也。近有制附子以水煮曰阴制,用芝麻炒苍术、以蜜拌桑皮曰润燥,以姜酒炒芩、连,以半夏作曲饼,此皆由狐疑而无力量故也。”清·张志聪等《本草崇原·黄连》解释“黄连水浸,附子火炮,即助寒水、君火之义”,又如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至真要大论》、清·陈念祖《神农本草经读·凡例》等也有类似描述。
总之,不同年份主司气运或偏寒凉或偏温热,各种植物药材的生长、发育、成熟也随之产生变化,因得司气、主岁之气以助之而药力倍厚,预先择时采收、储备相应的专精岁物,以候其用,对保障、提高临床用药疗效的意义重大。
[1]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854-855.
[2]清·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718-719.
R222.15
A
1006-3250(2015)04-0449-02
2014-11-24
科技部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YZ-1114)-基于运气理论的疾病诊疗规律研究
杨 威,女,研究员,从事藏象、五运六气和生命节律的研究,Tel:010-64014411-2640,E-mail:yangwei68@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