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南补北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2015-01-25徐向青宗成翠
徐向青,宗成翠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 250014)
泻南补北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徐向青1,宗成翠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 250014)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类疾病。目前临床上对抑郁症的治疗较多是从肝郁论治,笔者提出本病具有心肾不交、志衰不宁的病机特点,基于“泻南补北”的传统治法论治抑郁症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探讨。
泻南补北;抑郁症;理论探讨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及思维迟缓并伴有兴趣减低、主动性下降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情感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乏无力、自我评价过低、对前途悲观失望、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增加了社会人群的自杀率。临床中对抑郁症的治疗多从肝郁论治,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本病具有心肾不交、志衰不宁的病机特点,故从肾水不足、心火偏旺、心肾不交论治,并采用泻南补北法,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探讨如下。
1 泻南补北法的溯源
“泻南补北”法首见于《难经·七十五难》[1]“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论及病机为肝实肺虚,木实侮金。根据子母补泻及五行相克理论,谈及治法时曰:“泻南方,补北方”,即泻心火补肾水。滋补肾水可滋阴潜阳平肝实,使肝不侮金,又可制约心火,使火不克金,从而达到夺肝之实、滋肺之虚的目的。早在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用“泻南补北”法治疗痿证[2],创立了大补阴丸、虎潜丸,对后世影响很大。随着医学的发展,泻南补北法理论在临床中逐渐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不仅仅是肝实肺虚的病机,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阴虚兼有火盛的肾水不足、心火偏旺、心肾不交证型疾病的论治中。
2 心肾不交、志衰不宁的病机特点
心肾交通理论最早源于《周易》[3]。《周易·象上》曰:“天地交,泰。”泰,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天地交,万物通,其志同。《素问·六微旨大论》:“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傅青主女科》说:“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即心肾相交理论。《景岳全书》载“阳并于上,阴并于下,阴阳不交”,提出了阴阳不交理论。心肾不交亦称水火未济,心肾相交是指心肾两脏互相制约平衡的一种生理状态,是对心肾两脏生理功能互相影响的概括;心肾不交则是指心与肾两脏失去协调关系的病理表现。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开临床应用泻南补北法之先河。方中黄连、黄芩泻南,阿胶、白芍、鸡子黄补北,所治疗的主证为“心中烦,不得卧”,通过本方交通心肾而达到补肾水、泻心火、安神明的目的。同时启示我们,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能导致神志失常的病变。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阴气衰者为癫”,此“癫”即是讲的精神失常疾病,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等,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相符。对于癫病的认识,世人多从“多痰、多瘀”论治,如滚痰丸、癫狂梦醒汤正是据此意而立方,却不知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也能导致癫病。据临床观察来看,“阴气衰者为癫”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其患病起因或遭遇变故、久久不能释怀,或与家人同事不和、长期生活在矛盾中,或贪欲过重、所愿不遂等,长期多思多虑、情志不舒,终致气机不畅、气化失常,久而久之,气郁化火,津化不利则生痰,血行不利则生瘀,火热与痰瘀胶着,气机愈阻,阳郁于内不得外达则见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觉疲乏无力等诸多表现,郁火久积于内,势必伤及阴分,而见焦虑、失眠、心悸不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诸多表现。客观地讲,这些抑郁症患者在发病之初并不是肾水不足、心肾不交,而是以郁火夹杂痰瘀为主。由于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迁延不愈,证候也随之发生变化,由痰火、瘀火为主转变为水亏火盛、心肾不交为主。这正是水亏火盛、心肾不交所致抑郁症的机理所在。
心位居上焦属阳、属火为火脏,肾位于下焦属阴、属水为水脏。心火下行至肾,资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行至心,资助心阴以抑制心阳,使心火不亢。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偏旺不能下至于肾,则出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等症。
肾藏志,“志”指志向,属精神活动。《灵枢·本神》曰:“意之所存谓之志。”志是指意志和经验,有明确的目标性心理和意向性,也就是现代心理学的动机和意志。肾藏精,是一身精气之根。志是人的神志活动的高度概括,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集中表现,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活动,参与人的决断,是人的意识活动的高级枢纽和关键。参与与外界的情志交流,是脏腑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是内心与外界的一种信息交流的体现,志坚有赖于肾精的充足。肾主骨,骨能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不足,脑髓空虚,脑失所养,志不坚则出现低落、思维迟缓、不欲与人交流、兴趣减低、主动性下降、乏力等肾精不足、肾志不宁的表现。心藏神,主人的神志活动。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火偏旺,心火上炎,热扰心神,心神失宁,则出现失眠、心烦、焦虑、躯体不适等心火偏旺、心神不宁的表现。
3 泻南补北法论治郁证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多以疏肝解郁为主,并根据所兼夹的痰、火、瘀、虚等随证用药。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抑郁症除心境低落外,尚表现为兴趣丧失、认知功能障碍、意志活动减退、自我评价低、精神运动迟滞、性欲减退、睡眠障碍、焦虑激越等,这些症状与肝郁有别而具有“志衰不宁”的特点。肾主水藏志、心主火藏神,肾虚志衰是导致心境低落、兴趣意志减弱等多种阴性症状的主要原因;水火不能交济,神不能宁,是导致失眠、焦虑等阳性症状的主要原因。基于对“泻南补北”传统治法的认识,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对抑郁症证属水亏火盛、心肾不交者采取补水泻火,即泻南补北法予以治疗,具有补肾益精以益肾水、清心火兼顾调肝的功效,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魏连海,尚秀葵.“泻南补北”法的意义和临床应用[J].针刺研究,1998(4):305.
[2]叶瑞华.丹溪学说在治疗神经科疾病中的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2):185.
[3]张华,郭霞珍.从中医“心肾不交”理论论安神剂的选药[J].世界中医药,2011,6(5):381.
R749.4
A
1006-3250(2015)04-0393-02
2015-01-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02956)-基于AC-cAMP/ PI-Ca2+信号通路失衡学说的药对刺五加-栀子抗抑郁作用研究
徐向青(1974-),女,山东济南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