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风状态信息采集范式初探①
2015-01-24王欣李银子杨金娥
王欣,李银子,杨金娥
(1.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常德芷兰实验学校,湖南常德415000;3.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随着国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开展和深入,各高校为了解自身教学基本情况、进行教学质量控制和评价,均在推动内部教学评估,以切实提高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其中学生学风状态是体现高校教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学风状态信息采集能客观实时反映高校学风状态及其变化,最终构建适合高校特色的学风状态监控体系。
1 学风状态信息采集指标范式
1.1 学风与学风信息采集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1]。钱仁根教授在解读教育部评估方案时指出,学习风气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潜移默化于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活中而逐步形成的,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比较大的[2]。可见,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学风也是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学风信息采集即通过对主要学风指标的常态化监测,掌握和积累高校学风状态的基础数据,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风气,定期、实时发布高校学风状态报表。学风状态监控关键在于学风信息采集形式科学可靠。由于学风状态表征的多样性、起内在驱动因素的复杂性以及行为主体和行为客体多维性,需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而又被学风状态监控行为主体和客体广泛认同的学风状态信息采集范式,从而规范学风状态监控的问题、方向、方法、手段、过程、标准等。
1.2 学风信息采集平台及运行机制
学风状态信息采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和条件等,学风过程信息采集与监控必须构建一个由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和班级等多层次、纵横交叉的多元网络系统,开展学校、教学院、学生三级网络化管理学风状态信息采集运行机制研究,力求构建综合协调和效率优先的信息采集平台。
完善各项学风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教务处、人事处、学工处等对每个学院进行考核,学风状态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全面系统地监控高校学风状态提上了日程。因此,开展学风状态信息采集范式对客观实时反映我校学风状态及其变化,从而最终构建适合高校特色的学风状态监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管理者的督学包括很多层面,教务、学工、团委的规章制度与开展的各项活动围绕学风建设,从学习、实践、创新角度予以鼓励。
1.3 学风状态信息采集办法的研制
首先,从指导思想及原则、实施平台及运行机制、指标体系、信息采集方式、信息的整理分析以及发布的流程、学风状态信息的运用等方面,研制出学风状态信息采集办法,并分别建立文、理、工等不同专业背景学风状态信息采集工程示范,以便实时反馈、反复调控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学风状态信息采集办法。其次,在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学生座谈等多种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到教学院、课堂、学生寝室,搜集学风状况信息,并概括采集过程和模式,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调查、研讨、反馈、调控、优化等方式,探讨学风信息采集范式,并应用于高校学风状态监控实践。
1.4 学风状态指标体系与学风指数建模
为能反映高校学生的学风状态及其变化,并能进行横/纵向对比,文章基于综合性、可测量性和可比性原则,将连续数据或名义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从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建立校级学风指标和院级学风指标。进而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的原则和要求,并参照学风建设各指标标准,构建学风建设测评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
表1 学风建设测评体系指标权重
2 学风建设测评体系的应用实例
本研究根据学风建设测评体系对地方高校学风建设进行测评。由于时间及精力等原因,采用了方便样本,调查某高校2个理工科学院、2个文科学院,有效样本为392个,调查对象涉及所有专业。考虑到高年级学生在校时间最长,评价最具客观性,因此本次问卷对象80%为大三大四学生。当然,测评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提升自身。根据测评情况,结合本次的问卷调查,本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的学风建设提出建议。
2.1 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能力是根本
调查问卷显示,41%的同学认为目前最大的学习障碍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以形成良好习惯”。大学学习和高中时代的学习有着很大不同,主要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为主。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自我督促能力、调节课余时间能力等,形成具有创新性、实践性、适应性的综合素质。另外,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自主融入班集体、社团群体、同学同伴等非正式群体中,使学生在获得身心发展的同时,学习上互相帮助,你追我赶,形成见贤思齐、相互激励、共同监督的学风氛围[3]。
2.2 端正教风、强化师资是突破点
26%的学生认为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由学生选老师,由此可见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
2.3 构建特色校园氛围是基础
学校应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测评过程中,讲座质量效果以及科技文化活动普及等指标的分值都明显偏低。因此,学校要多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各种学习竞赛、科技竞赛、学习研讨等活动,以营造学术氛围,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3 结语
由于不同指标对学风建设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了使结果更加客观和具有说服力,在测评时有必要对不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分析。在本体系中,每项指标得分情况都一目了然,使得整个测评过程更加客观与公平公正。
学风状态信息采集是一个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工作建设过程,有利于相关部门对当前学风状态进行了解。从学风状态信息采集的视角,将学风监控与教学督导监控、教学评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育人环境等各教学环节形成整体,从而能更好地监控教学质量,提高育人质量。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领导老师有全面、系统、长远的考虑,也需要全体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我教育的意识。用量化的标准对学风建设绩效进行研究,并建立一个学风建设的测评体系,将引导师生更加重视学风建设,从而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1]尹燕萍.关于高校强化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8):21-22.
[2]李晓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管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6-88.
[3]霍世平,郑捧柱.激励保障与学生管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