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文化议题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实验研究①

2015-01-24周春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议题美术

周春花

(海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1 研究背景与依据

美术鉴赏与批评是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根据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从美学、社会、文化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比较、鉴赏与批评”,还要把“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批评意识有机结合起来”,以“适应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因此,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既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1]271,又是学生学会理性批判、口头表达以及批评写作的过程。一般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多以“满堂灌式”的教师讲述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在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何促使学生学会美术批评思考方式,从而掌握美术批评技巧?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尝试在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中运用“基于议题式”美术教学方法(issues-based approach to art education)。

“基于议题式”美术教学法的理论框架由Yvonne Gaudelius 教授和Peg Speirs 教授(2002)提出[2]1-18,其中的“议题”是指“社会文化议题”,主要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身份、身体、差异和环境等广泛范畴。2009年,笔者将其理论发展完善,并在我国进行本土化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来说,“基于议题式”美术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协商,籍由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之中介,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批判性讨论、评论真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文化议题”,养成对人类文化、本土文化、自我的批判性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宽容和开放态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个体平等和自由的关注[3]107-108。“基于议题式”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中的“关键议题(key issue)”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结合社会历史背景,以批判性视角讨论美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涵,从而养成跨文化的美术批评观。

“基于议题式”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过程中,美术知识不仅仅是教学媒介,而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与社会、权力、话语、性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应该借助于美术作品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理解。美术鉴赏与批评的课程目标在于,批判性认识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术教育过程中知识与权力关系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摆脱一切宣传、教义和操纵,并有能力知道和理解各种事实,有能力评价各种替代性选择”,能作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决定”[4]229-230。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单组后测设计与质性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组后测设计与质性研究设计。单组后测设计中,选取美术学(教师教育)全体本科生作为被试,向学生提供近一个学期的“基于议题式”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后,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后测,来测量实验处理效果,具体图式如图1。

然后,对被试在实验处理后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表现进行质性研究,以期对定量研究设计进行生动的补充和说明。与实验参与者进行交谈,观察实验参与者的课堂表现,分析实验参与者所作的美术批评小组发言,即对其创造的履行交流及表达功能的物质媒介进行定性研究。

2.2 样本抽取

具体实验中,以集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大三的美术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参加研究的被试中,有效样本为72人,其中男生24名,占33.3%,女生48名,占66.7%。

图1 单组后测设计图式

3 研究工具

3.1 教学设计

3.1.1 确立“关键议题(key issue)”与美术作品

“关键议题(key issue)”是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反映一定价值观和古今中外人类文化经验的抽象概念。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中关键议题的确定要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教师的专长、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还要考虑学校本土资源,最终目标是理解人类抽象文化经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然后,根据“关键议题(key issue)”选择相关教学材料、资源,以美术作品为主线,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作品评论的文章(专业人士、大众)、相关的视觉作品、作品创作表现材料、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它学科资料等。

3.1.2 组织探究活动(activities)

探究活动(activities)是指组织适合的美术鉴赏与批评活动,比如感受、体验、分析、判断、探究美术作品等方式。本研究中分3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关键议题与教学媒介,随时反思美术知识背后的价值观倾向,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制作ppt 在课堂发表,时间10~15分钟,每个单元以美术批评写作方式,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到关键议题,深化学习的意义。

3.2 调查问卷

为了解“基于议题式”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的效果,制定了一个调查问卷,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包括“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安排与设计的评价”、“对上课形式的评价”、“对课堂气氛的评价”;学生对分小组基于议题式探究学习形式的看法,包括“对分小组基于议题式探究学习方式的评价”、“对自己参与度的评价”、“对所属小组成员合作精神的评价”、“对小组代表发言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看法,包括“对自己听课是否认真的评价”、“对通过该课程所学到的知识面的评价”、“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对自己付出的努力与回报匹配度的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看法,包括“影响出勤与学习情况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以上四个方面的调查内容均以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的方式呈现,最后以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提出相关的建议。

4 研究结果

4.1 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高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以及课程内容安排方面认可率均达到95.8%,对上课形式的认可率达到97.2%,对课堂气氛的认可率达到95.8%。

4.2 学生对分小组“基于议题式”探究学习形式认可度比较高

54.2%的学生对分小组“基于议题式”探究学习形式非常认同,认为分小组“基于议题式”探究学习形式很好;50.7%的学生全程参与探究过程;58.3%的学生对所在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感到满意;73.6%的学生认为小组代表发言准备充分,有独到的见解。

4.3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感到满意

67.1%的学生对自己的听课认真程度感到满意(表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55.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会了相关理论知识,80.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思考方式方面得到了锻炼,5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方法方面取得了进步,32.9%的学生认为自己提高了实际应用技巧(表2);80.6%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感到满意(表3);61.1%的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努力与回报匹配度感到满意(表4)。

表1 学生对自己听课认真程度的评价

表2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评价(多项选择)

表3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评价

表4 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努力与回报匹配度的评价

4.4 学生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在于教师

62.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65.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56.9%的学生认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同时37.5%的学生也比较看重课程的重要程度对出勤和学习的动机影响。

4.5 学生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其他建议有多方面

比如学生希望教学ppt 上的文字再精简一些;希望上课时间短些,连续三节课时间太长,影响学习效果,等等。

4.6 学生的美术批评能力得到提高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美术鉴赏与批评知识的不断深入了解,美术批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比如M 同学,在最初的学习中,有点敷衍了事,初期的美术批评写作只有短短几句话,在小组“基于议题式”探究学习过程中,花费2个星期的时间为小组发言准备资料,对美术鉴赏与批评的知识了解更深,对美术作品的思考更加深刻,明显进步了许多,他自己也反映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5 结语

经过一学期的“基于议题式”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该课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理论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批评技巧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基于议题式”美术鉴赏与批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为专题探究准备资料,学会了收集与分析资料,学会了用批评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由此可见,在美术鉴赏与批评课程中运用“基于议题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与批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该要统观全局,不断调整探究策略,引导学生以跨文化的视角进行美术鉴赏与批评,从而使“基于议题式”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1]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Gaudelius Y,Speirs P.Contemporary Issues in Art Education[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2002.

[3]周春花.“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4]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议题美术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创意美术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