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鼠害成因分析及治理
2015-01-24尼玛卓玛
尼玛卓玛
(青海省玉树市草原工作站,青海玉树 815099)
三江源鼠害成因分析及治理
尼玛卓玛
(青海省玉树市草原工作站,青海玉树815099)
1 前言
鼠害是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突出表现为发生面广、点多、密度大,巨量害鼠不仅啃食草叶草根,而且掘洞翻土,造成大面积寸草不生的“黑土滩”。据调查,在鼠害最为猖獗的时期,三江源地区发生鼠害面积达644.4万hm2,有效鼠洞达到89个/667m2,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17%,这一地区50%以上的“黑土滩”都是害鼠所致。文章在分析鼠害成因的基础上,就治理措施做汇总介绍,为三江源治理鼠害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2 三江源鼠害成因分析
三江源高寒生态系统的植被以高寒类型的草甸和草原为主,这类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牧草生长期短,生产力低下,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缓慢,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差,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但是,即使这样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三江源生态系统还是渐趋稳定。这些年,人为破坏草场的活动加剧、气候环境的骤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渐受破坏,草场退化现象尤为突出。鼠类作为高寒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成为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可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但当生态系统长期受到干扰,食物链失去平衡时,种群扩张,从而成为灾害。
综合起来,致灾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过度放牧:牧民对草场生产力缺乏科学的认识,盲目的追求存栏数量,草场严重超载。同时,加上对放牧牲畜没有合理的布局,乱放、抢放,造成草地过度啃食和践踏,使着草地生产力下滑严重,杂草丛生,引起草场退化。退化草场由于生境开阔,十分适于鼠兔栖息,加剧鼠害发生。
(2)天敌数量减少:鼠害天敌有蛇类、鹰类、隼类、狐类、鼬类、猞猁等食肉动物,它们是次级消者,在捕食食物链中,位于小型食草动物的上一营养级,对于控制啮齿动物的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天敌动物的存在,对于鼠害的抑制大有裨益。但是,以往人为猎捕以及化学药物灭鼠造成的二次中毒,使这些动物的数量锐减,甚至于在有些地方已经不见其踪迹。天敌捕食作用的解除,有利于害鼠种群增长。
(3)气候的变化:这些年,温室效应突出。三江源地区气温逐年升高,干旱程度加剧,导致草地环境恶化,促进了鼠害的发生。据兴海县的30年气象整编资料,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年均气温升高了0.4 ℃,到20世纪末,又升高了0.6 ℃。虽然说,这些年人工降雨的引进,使着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是,这种集中降雨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三江源干旱问题,遏制草场的退化。
3 三江源鼠害治理
治理三江源鼠害,必须要综合考虑鼠类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经济回报,结合影响鼠类繁殖的因素——天敌、环境等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鼠类栖息环境的治理:研究证实:持续的超载放牧,加重了牧草的衰退,导致草场杂草丛生,鼠害密度增大,尤其是那些群居性鼠类,更是为其创造了适宜的繁殖环境。而发育良好的草场,鼠害繁衍的程度却有效得到了遏制。调查显示:三江源长江源退化草场达到22.9%~47.2%,严重退化草场达19.1%~28.1%。其中,有接近10%的退化草场沦为“黑土滩”。退化的草场环境非常有利于鼢鼠和鼠兔的滋生繁衍,为鼠害的发生奠定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由此,治理退化草场,控制载畜量,减轻放牧强度,遏制未退化草场进一步退化,成为治理鼠害的有效途径。
其1,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当前,不少牧民依然存在着“存栏牲畜越多,经济回报越高”的旧养殖观念,在这种思想的作祟下,一方面积极掠夺草场资源,而另一方面由于畜牧养殖商品转化率低,导致草场资源的无辜浪费。由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政策引导作用,鼓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牧民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以草定畜,控制草地载畜量。其2,合理轮牧休牧。对于缓冲区内退化草场,建议大面积轮牧和休牧。比如围栏封育,为草场休养生息创造条件,遏制草场进一步退化。其3,退牧还草。对于核心区、已退化草场,积极退牧还草。根据退化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草方案,确保其远离放牧区,为草场草地资源的恢复创造条件。在以草定畜的基础上,对已经退化的草场进行人工种草和飞播种草,确保草地植被资源得到恢复,使鼠害适宜的生长环境逐渐丧失。
(2)鼠类天敌的培育:综合各类控制鼠害的措施,生物防治——培育天敌可算是最经济环保的措施。有资料显示,在高寒草甸草场,艾虎年捕杀鼢鼠数量在481只,香鼬天捕杀鼠兔数量达2.75只。可见,天敌在灭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鼠害天敌不仅可遏制鼠害的发生,同时对已遭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是尤为重要。实际上,这些年在灭鼠活动中,由于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天敌无辜药物中毒死亡的个案频有发生。加上人类的滥捕滥杀,三江源地区鼠类天敌数量是急剧下滑,很多天敌在某些地区已经是百年难遇。这些年,部分乡镇探索使用鹰架招鹰的方式,效果较为显著。从鼠害遏制的长远角度考虑,除了这些招引猛禽的方式之外,还应该大力培育鼬类、狐类等繁育基地,通过人工繁育,将其投放到鼠害危害严重的地区,控制鼠害的发生,达到稳定生态系统实物链的目的。
(3)控制药物使用:在破坏鼠类繁殖环境的工作中,必须要使用对环境污染程度较小的化学药物,像是C型肉毒梭菌毒和不育剂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研究证实,高原鼢鼠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在鼢鼠鼠害严重的地区,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建议使用化学药剂,可通过人工捕杀地下鼠的方式,控制鼠害的发生。
[1] 王玮,冯琦胜,于惠,等.“3S”技术在草地鼠虫害监测与预测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10,(3):31-39.
[2] 聂学敏,石红霄,李志强.鼠类种群密度变化及其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3):79-81.
[3] 梁天刚,崔霞,冯琦胜,等.2001~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载畜量遥感动态监测[J].草业学报,2009,(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