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2015-01-24罗继明吴永学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4期
关键词:植酸寡糖细胞壁

罗继明 吴永学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昆明 650500)

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罗继明 吴永学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昆明 650500)

1 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1.1 酶制剂

酶是生物体各种物质化学变化的催化剂。目前,能生产的酶制剂有80多种,尽管种类很多但其用于饲料添加的共同特点是能明显促进动物的生产性能、减少环境污染,这无疑对饲料业和养殖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1 纤维分解酶

植物性饲料中含有较多的植物细胞壁。除草食动物外,其他动物一般不能消化细胞壁内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之类的物质。不仅如此,而且细胞壁的存在会大大影响饲料中蛋白质、淀粉等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只有细胞壁被破坏后,蛋白质和淀粉才能够释放出来,并被蛋白酶和淀粉酶所分解。因此,配合饲料中适当地添加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能够部分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破坏饲料中存在的植物细胞壁,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消化率。

1.1.2 植酸酶

谷物中的磷60%~65%以植酸形式存在,这是植物中磷盐的主要贮存方式。但是,这种磷酸盐大部分不能被单胃动物利用,因为单胃动物缺乏足够的内源性磷酸酶活性,这就从营养和环境方面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饲料厂不得不往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酸盐(如磷酸钙等),而结果则是大量的磷排出体外,其中植酸磷及螯合物成了土壤及水的主要污染源。植酸酶的使用植物饲料中的磷从不被动物吸收的植酸磷中释放出来,减少饲料中磷的添加量及磷排出体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1.1.3 戊聚糖酶

鸡等单胃动物采食大麦、黑麦后,使鸡粪黏性增加,伴随着鸡粪黏滞、采食量及生长速度下降。因为大麦及黑麦中含有木聚糖、β-葡聚糖等抗营养因子。在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可消除粪便黏滞的问题。

1.1.4 有益复合微生物群

由于养殖业的高度集约化,畜舍空气中氨、氮等有害气体的积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猪呼吸道疾病和肉鸡腹水症的发生均与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有关。应用微生物制剂,如:EM,其由乳酸菌、放线菌、光合菌和酵母菌四大菌系的优选菌株配成。用以处理污水、粪便、污染物,对改善空气有明显作用,降低了肉鸡腹水症的发生及死亡率,改善肉、蛋、奶品质,除臭驱蝇,提高畜禽免疫力、产蛋率、产肉率等。

1.2 甘露寡糖

具有刺激阻断病原菌定植,提供病原菌不能利用的营养素的作用。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可减轻病原菌对幼畜禽的危害,避免因控制肠道病原菌而大量加抗生素和抗微生物剂量的矿物质(如氧化锌和硫酸铜等)。据Alltech(1994)报道,在肉仔鸡和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0.2%的甘露寡糖可分别提高增重1.04%与 4.23%;可分别提高饲料转化率1.5%与5%~7%;分别提高经济效益5%~6.5%。

甘露寡糖代换抗生素添加于饲料,克服了抗生素在消灭致病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对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细菌,并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菌株以及在畜产品中残留的问题。在仔猪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可减少腹泻病的发生率。寡糖不仅能排出或抑制动物消化道的病原菌,而且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并能有效破坏饲料的黄曲霉素,在体内具有类抗生素功能。

1.3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

矿物质是动物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时动物生长缓慢且容易患病。近年来科学家们认识到如果矿物质与氨基酸螯合,则它在通过胃部的酸性环境能得到较好的保护而达到肠道的吸收部位,从而不顾干扰物质的存在而提高矿物质的吸收率。

2 生物技术在饲料生产上的应用

2.1 特定性能牧草的培育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等开始了牧草基因的已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1年转基因苜蓿植株已移到田间。

2.2 高蛋白饲料玉米的培育

畜禽饲料中谷物饲料占全价料的75%以上,谷物饲料又以玉米的比例最大,约占90%。传统方法培育的玉米品种,一般蛋白质含量低、氨基酸不平衡、特别是赖氨酸含量少。1964年,麦茨等人在玉米胚乳突变体分析中发现了一个隐性基因,其纯合体可使玉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提高70%,因而大大改善了玉米的营养价值,从而开辟了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的新途径。

2.3 微生物在秸秆类饲料中的开发利用

用秸秆作饲料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日粮的用量,还可变废为宝解决目前饲料资源不足、价格昂贵等问题。秸秆含粗蛋白低约为2%~4%,但利用秸秆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如饲料酵母,其蛋白含量达60%左右,氨基酸含量与鱼粉相当,富含B族维生素、激素和胆碱等。秸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营养丰富的菌体和有用的代谢产物,有些对饲料有防腐作用,有的能增强动物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

3 展望

养殖业跨越式发展应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准确把握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国情增强我国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21世纪将是一个以生物技术、高科技开发和应用技术为主导的时代,作为最具有竞争力的前沿科学之一的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生物技术将进入广泛的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1] 贾万富.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J].中国畜牧杂志,1996,(1):43-44.

[2] 余佰良.微生物饲料生产技术[M].轻工业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植酸寡糖细胞壁
磷肥对甜玉米籽粒植酸和锌有效性的影响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功能组分含量和分子结构的比较研究
几种寡糖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植酸磷/非植酸磷比例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初生细胞壁纤维素晶体结构新特征(2020.9.1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低植酸水稻种质资源筛选、遗传生理调控与环境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浅谈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机制
红花醇提物特异性抑制酿酒酵母细胞壁合成研究
HPLC法测定远志及其3种炮制品中3种寡糖酯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