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盛“温肾纳气、缩泉止遗”法治疗尿失禁经验※
2015-01-24贾秋颖张海波通讯作者赵德喜
贾秋颖 张海波 通讯作者:赵德喜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尿失禁的病因可分为下列几项:①先天性疾患,如尿道上裂。②创伤,如妇女生产时的创伤,骨盆骨折等。③手术,成人为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等;儿童为后尿道瓣膜手术等。④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及性别,尤其是女性及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中医有关尿失禁的记载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淋闭》,又称小便不禁。指清醒时小便自出不觉,或小便频数难以自制,多发生于50岁以后的妇女,常在大声咳嗽或者用力时小便就出来了。该病以虚寒者居多,小便自遗而色清。目前,西医学对本病除根据病因行手术治疗以外,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本病从中医的传统理论出发,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在防治本病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胡永盛教授为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1985年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临床行医6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现将其治疗尿失禁的经验整理如下。
中医对尿失禁的基本认识
中医文献中称本病为“遗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人之漩溺,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亏,传送失度,故有此证……肾主水,膀胱为之府,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小肠独应于心者,何哉?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此荣卫所以流行,而水窦开合,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肾不交,阴阳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涩,传送失度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则不禁……肾与膀胱俱冷,内气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为是以遇夜阴盛愈多矣”。
以上记载均提示本病病位在肾,病机上多属虚,历代医家对其性质有所争议,有虚寒、虚热之争,从临证上看,大多属于虚寒,属虚热者极少见。
治疗上,《景岳全书》有论述:“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然后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则,徒障狂澜,终无益也”。
胡永盛教授对尿失禁的认识
胡永盛教授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肾及膀胱,在临证上与多个脏腑相关联。病因主要是气虚不摄,阳虚不温,在病机上属虚,因此创立以“温肾纳气,缩泉止遗”为主的基本治疗原则,在方药选择上主要以黄芪、白术、益智仁、覆盆子、乌药、肉桂为主,在临床上随证加减。
本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但很多患者并不是单纯以本病前来就诊,而本病亦常被患者忽视。在治疗上,临床医生往往忽视脏腑之间的关系,急于求成,用药偏于固涩,治疗效果很难在短期内达到。胡永盛教授强调治病求本,临床用药较为平和,常教导我们“王道之剂无速功”,告诫我们在临证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辨证用药,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用药思路。胡永盛教授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充分重视各个脏腑之间的联系,注重补益肺气。肺主气司呼吸,为一身气之所主,因本病发生与气的固摄功能失常有重要的关系,因此要注重补肺益气药物的应用,临床上喜用大剂量黄芪。另外,肾主水,水泉不止必责之于肾阳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大量应用温运肾阳的药物,肾阳充足则膀胱之水得以温煦。胡永盛教授在治疗本病时另一特色是注重小肠中之虚火,在药物组成上必配伍竹叶或灯芯草以引虚火从小便而出。
验案举隅
患者某,男,76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23日。患者尿频、尿急、小便难以控制3个月。未系统服药治疗,小便淋漓,需应用成人尿不湿。
症见:尿频、尿急、尿淋漓,时有尿失禁、尿分叉,面色苍白,手足不温,畏寒明显,入睡困难,睡后易醒,口干欲饮,纳可,大便干。舌质暗红,舌体颤动,苔白厚腻,脉沉弦。既往有高血压病20余年,高脂血症及脑梗死病史。曾因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手术,但术后症状改善不理想。
西医诊断:尿失禁。中医诊断:遗溺;中医证型:脾肾阳虚,肾气不固。
方药:黄芪100g,防风10g,乌药20g,益智仁20g,覆盆子40g,附子5g,高良姜15g,淫羊藿20g,肉桂10g,白豆蔻15g,灯芯草15g,甘草15g。生姜15g、大枣20g为引。4剂,水煎服,1日半1剂。
患者年老体虚,诸脏器功能下降,肾中真阴真阳亏虚,肾主水,肾阳不足,膀胱之水失于温煦;肺主气,肺气渐亏,则失于固摄,膀胱之水失于约束,则见小便失禁,不能控制。肾阳为一身诸阳之主,肾阳亏虚失于温煦,则见畏寒肢冷;阳气虚衰,气血不充则见面色苍白。结合舌脉表现,均为脾肾阳虚,肾气不固之象。
方中大量应用黄芪为君药,益气固表,温三焦;配伍防风,增强益气固表之效;臣药以附子、肉桂、淫羊藿温肾助阳,附子通行十二经,引肉桂直补肾中阳气,肾中阳气充足,则使膀胱之水得以温煦;佐以乌药、益智仁,取缩泉丸之意,温肾祛寒,缩泉止遗,其中益智仁辛温入肾,温肾固精,缩尿止遗,乌药调气散寒,能除膀胱及肾间寒气;另佐以覆盆子补肝肾,缩小便,为治疗小便不禁之专病专药;高良姜温胃散寒,取补后天以助先天之意;使以灯芯草,清利小肠中虚火,引虚火下行,从小便而去;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防止药物伤及中焦。
二诊:服药后患者尿频、尿急、尿分叉、大便干明显改善,偶有小便失禁,纳眠可,大便干,口干欲饮。舌质暗红,苔白厚腻,根部苔黄焦,舌颤,脉弦促。
上方去防风、淫羊藿、白豆蔻,加白术15g,肉苁蓉20g,同时增加附子剂量为10g。6剂,水煎服,1日半1剂。
加以白术,进一步增强黄芪益气作用,使肺气旺则固摄之力强;患者接受附子药力尚可,未出现不适反应,加之症状缓解良好,故加大附子药量,进一步增强温肾作用;患者大便干,加用肉苁蓉以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三诊:药后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尿频、尿急、尿淋漓、尿分叉、小便失禁等症状均较前好转,仍觉口干,口有异味,纳可,夜眠差,手足凉,大便干。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促。
上方去白术、附子、高良姜,加桑螵蛸25g,玄参20g,白豆蔻15g。6剂,水煎服,1日半1剂。
患者症状好转,继续大剂量应用黄芪以益气;加用桑螵蛸补肾、固精、缩尿;患者口干,大便干,加用玄参滋阴清热,养阴生津;为防止中焦受损,加用白豆蔻以健脾胃,化湿邪。
四诊:药后患者尿频、尿急、尿淋漓、尿分叉症状继续好转,目前日间小便可以控制,夜间小便次数亦有所减少,且有一定的控制力,口干,口有异味,纳可,夜眠差,手足凉,大便干。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数。
上方去桑螵蛸、玄参、益智仁、灯芯草、肉苁蓉、白豆蔻,加佩兰20g,砂仁15g,生地黄40g,巴戟天15g,鸡内金15g,附子5g,并将覆盆子剂量增加至50g。6剂,水煎服,1日半1剂。
患者服药后症状进一步缓解,但仍有手足冷,小便频,且夜间症状改善较日间差,考虑仍为肾中阳气不足,故再次加用附子,引补肾药物直达下焦,温补肾中阳气,同时配伍巴戟天以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患者仍有口干、大便干,因此加用生地黄以清热生津,润肠通便;并加用鸡内金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及胃肠蠕动功能,帮助大便下行;配伍砂仁、佩兰顾护中州,防止伤及脾胃。
继服上述方剂,随证加减,服药2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小便可以自控,遂停药。
小结
胡永盛教授治疗尿失禁一病,始终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经验。胡永盛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虽在膀胱,但肺气的亏虚及肾阳的不足才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机制,同时兼顾小肠中虚火内扰的客观因素,确定了“温肾纳气、缩泉止遗”的治疗方法。在方剂配伍中黄芪的大剂量应用,也体现了胡永盛教授“方要对症,药要够量”的治病理念。并在方中喜欢应用对药,比如淫羊藿配巴戟天、乌药配益智仁,都体现了胡永盛教授的用药特点。另外,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时时不忘“顾护中州”,方剂必须配伍健脾益胃药物,使治病而不伤正。
胡永盛教授治疗本病体现了其“师古而不泥古”的理念,在临床上往往一剂取效,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