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善县农业标准化综合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2015-01-24杰,王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嘉善县标准化农产品

姚 杰,王 群

(嘉善县农业经济局,浙江嘉善 314100)

嘉善县农业标准化综合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姚 杰,王 群

(嘉善县农业经济局,浙江嘉善 314100)

实施农业标准化综合建设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总结嘉善县在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农业;标准化;嘉善

嘉善县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命名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全县区域面积506 km2,辖6个镇3个街道,户籍人口38万,外来人口约35万。201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 382元。嘉善县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第1站,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和供沪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嘉善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以“环境精、品种精、生产精、产品精、品牌精”为主要特色的“精品农业”,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无害化、产业布局区域化、农业保障体系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产业经营集群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农业发展中,形成了“白色”食用菌、“绿色”蔬菜、“蓝色”淡水养殖、“彩色”花卉、“金色”粮食的具有嘉善特色“五色产业带”,并涌现出中国黄桃之乡、中国蜜梨之乡、中国雪菜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一大批农业特色镇,县精品农业项目被列入全省6个农业重大项目之一,南部现代农业综合区等3个园区已通过省级验收。2014年,嘉善县获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称号[1_2]。

1 主要做法

1.1 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开创农业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1.1.1 锁定工作目标

围绕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标准化技术与推广体系,工作机制与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环境更加优化,实现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的目标。

1.1.2 加强组织领导

嘉善县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县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以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分解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形成全县上下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综合建设的强大动力。

1.1.3 政策扶持引领

嘉善县不断加大对农业政策的引导力度,201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精品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的通知》,并配套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体系。2013_2014年9月,县级财政直接用于农业标准化的地方财政资金共计1 565.61万元,使用创建专项资金57.1万元,主要用于精品示范点奖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建设、“三品一标”建设、绿色防控、农产品检测等方面。

1.2 健全制度,强化执行,形成农业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1.2.1 建立健全制度

一是完善监测制度。基本形成了由例行监测、监督抽检组成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监测体系。二是推行生产档案制度。统一印制生产记录手册,加大指导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明确精品农业示范点、“三品”生产基地、农业“两区”等基地100%按要求规范建立生产档案。三是推行联场挂户制度。在全县范围内推行联场挂户制度,确保每个规模种养殖基地有人负责,监管不留空白。四是实施产地准出管理制度。按照“五有一追溯”(指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农产品包装标识,以及对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要求,不断建立健全产地准出管理制度,统一规范产地证明样式、规格和内容,建立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五是健全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探索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制度。

1.2.2 狠抓制度执行

发挥制度制约和监督作用。一方面,组织工作人员、农业生产主体,加强对重要政策和制度的学习与宣传,营造良好的执行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集中巡查督查等形式,形成持续高压态势狠抓制度的执行,狠抓涉农主体、监管人员对制度的执行。

1.3 整合资源,探索实践,积聚农业标准化工作新优势

1.3.1 组建标准化专家队伍

嘉善县农经局征集了39名技术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标准化意识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一支农业标准化专家队伍,从事标准化理论研究、标准科研、标准制修订、标准审查、标准化工作推广及服务等工作。

1.3.2 制修订地方农业标准

嘉善对全县67个地方农业标准进行了复审修订,修订保留17个地方农业标准,涵盖粮油、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等主导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形成层次清晰、较为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

1.3.3 编制农业标准综合体

为进一步丰富标准体系,开展了主导产品标准综合体编制工作,形成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等相配套的主导产品标准综合体。组织专家编写了《嘉善县精品农业技术丛书》。为解决农业标准抽象、看不懂等问题,编制了18个直观、形象的生产模式图。累计发放5 880份,入户率达到86.5%。

1.4 注重推广,示范引导,探索农业标准化工作新路子

1.4.1 加强推广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培训机制。以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单位为依托,建立素质提升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农业标准化系统培训。例如2014年4月与省农科院联合举办了嘉善县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暨粮食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据统计,2013_2014年9月,已开展各类培训班45期,培训人数达3 000余人次。二是扩充人员队伍。从2012年起每年开展定向招生基层农技工作人员,截至目前已开展3年,累计招生12名。

1.4.2 牢牢抓住项目示范

一是大力实施标准化示范项目。目前,嘉善县已累计实施各类标准化示范项目共计1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4个股、县级3个,累计示范面积达0.21万hm2,辐射带动面积达1.70万hm2,主导产业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面积占其总面积的81.7%。二是加强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建设。以农业“两区”、精品农业为平台,以“五色产业带”和“八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强核心示范区的建设。建立金色粮食生产标准化核心示范区面积0.133万hm2,建立“绿色果蔬”生产标准化核心示范区面积0.067万hm2,建立“蓝色淡水养殖”生产标准化核心示范区面积1 333 hm2,建立白色食用菌生产标准化核心示范区面积21.8 hm2,建立彩色花卉鲜切花生产标准化核心示范区面积33.3 hm2,形成县有万亩创建示范区、镇有千亩创建示范片、村有百亩创建示范方的标准化生产新格局。示范区内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三品”认证率超过90%。

1.4.3 搭建产业化经营载体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是推广农业标准化的难点与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嘉善县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已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17家,市级规范化合作社85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省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3个。这些经营组织的兴起和快速发展,辐射带动了小规模生产者,推动了标准化向纵深发展。

1.4.4 大力实施品牌化经营

突出品牌资源整合,着力打造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战略。注册了银加善区域集体商标,成立了精品农业展示展销中心,实行品牌使用准入制度。牢牢抓住“三品”认证,整县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前,全县有效期内“三品”总数11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1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农产品1个,“三品”认证面积达到1.84万hm2。2013_2014年9月,新增“三品”29个,新增认证面积0.37万hm2。培育国家级驰名农产品商标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9个,市著名商标26个、浙江名牌产品9个、浙江名牌农产品4个、市名牌产品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

1.5 突出监管,严格执法,维护农业标准化工作新环境

1.5.1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嘉善县建立了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健全监管机构建设。构建了以县农产品检测中心为总监控,镇(街道)、市场、生产企业等检测室为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推行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实施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及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和集中处置,不断创新投入品监管体系。应用现代二维码信息技术,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程质量管控。目前,已在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中建立了追溯系统,实现二维码扫描查询。

1.5.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根据嘉善县实际,制定年度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2013_2014年9月,开展各类监督抽检702批次、合格率为99.43%,种植业农残快速检测6 017批次,瘦肉精快速检测72 416批次,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倒逼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1.5.3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

以“绿剑”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重点对种子、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各类违禁药物。2013_2014年9月,出动人员4 368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户17 526户次,排查风险隐患46个。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42家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1起,罚没款27.18万元。

1.6 宣传倡导,营造氛围,树立农业标准化工作新导向

嘉善县牢固树立宣传也是监管,也是推进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深化宣传内容,积极营造崇尚标准、制造标准,学标准、用标准、讲质量的浓厚氛围。据统计,2013_ 2014年9月,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约1.8万份,通过农民信箱发送手机短信60余条,新闻媒体刊播信息100余条,举办观摩示范8场次,发表相关典型经验12篇。

2 主要成效

2.1 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2.1.1 提升了农业标准化水平

2012年,非畜禽类农业标准化面积16 843.1 hm2,非畜禽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为62.88%;2014年,非畜禽类农业标准化面积18 511.5 hm2,非畜禽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为69.33%。2年来,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了提升,增幅为10.25%。

2.1.2 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程度

“企业(公司、合作社)+基地+标准+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规范了农民生产行为,培育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使农民成为农业工人,田间成为车间,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2.1.3 提高了农产品品牌效应

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做法培育壮大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农产品,有效提升了如杨庙雪菜、锦雪牌蘑菇等一批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拓展了对外发展空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12年农民纯收入为18 496元,2013年为20 382元,一年来提高了10.19%,预计2014年增幅在10%以上,农民增收明显。

2.2 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通过建机制、抓落实、重应用、强宣传等方式,使农业生产者深刻认识到了走规范化、标准化路子带来更多的效益,标准化意识不断提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4年,省市县开展定量检测227批次,合格率为100%;瘦肉精快速检测25 444批次,合格率为100%。

2.3 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强化产地环境监管,全面推行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商品有机肥,实施统防统治,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探索建立了农业生态循环模式等措施,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减轻了环境压力,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1] 金仁耀,郑勤,汪钢.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研制现状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61_363.

[2] 金仁耀,汪钢.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1(2):231_235.

(责任编辑:张才德)

F 303.3

A

0528-9017(2015)02-0261-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36

2014-12-15

姚 杰(1981_),男,江苏吴江人,硕士,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标准化等方面工作。E-mail:40400178@qq.com。

文献著录格式:姚杰,王群.嘉善县农业标准化综合建设的做法与成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261_263.

猜你喜欢

嘉善县标准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上“班”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聚焦浙江省嘉善县“善的教育”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