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01-24刘艾京
刘艾京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刘艾京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从种植规模、基地建设和工业园区构建三方面概述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从生态资源、科技政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阐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并针对发展中遇到的基地建设不规范、资源保护与开发滞后、缺乏科技人才和不具备成形的信息服务平台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本地资源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
农村经济;中药材产业;工业园区;对策
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全国应用的药材种类有1 000~1 200种,其中野生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栽培药材的供货量占药材使用总量的70%以上,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国药材的主要来源[1]。秦巴山区素有“天然药库”的美誉,使得陕南地区成为我国“中药材之乡”[2]。略阳县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2002年就被授予“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称号,2005年略阳县的天麻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AP认证。
本文主要对略阳县中药材的产业发展现状、产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对存在的各个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1 发展现状及优势
1.1 发展现状
近年略阳县为了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进程,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积极推进中药材药源基地建设,并建立了以中药材加工为主体的工业园区。
1.1.1 种植规模
全县辖18个镇183个行政村7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万,有90%以上的农户种植中药材,且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3年全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453.3 km2,其中杜仲390.7 km2,天麻3.51 km2,猪苓2.39 km2,银杏30 km2,柴胡26.7 km2,产销各类中药材10 241 t,中药材实现销售收入13 515万元,农民人均中药材现金收入932元。略阳县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生物资源开发的重头戏和农业主导产业,不断扩大规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 药源基地建设
略阳县高度重视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下,确立了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与汉王药业、步长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合同,共建天麻、猪苓、黄精、杜仲等GAP基地。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建立起以金家河流域为主的万亩杜仲林带和杜仲药源基地,以八渡河流域为主的天麻药源基地,以两河口流域为主的猪苓药源基地,以东渡河流域为主的银杏药源基地,并在九中金、白水江、两河口等乡镇建立黄精、柴胡药源基地。
1.1.3 工业园区建设
2008年,略阳县引进一家西安保健品公司,整合自有的4家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总投资1.5亿元,占地8 hm2,规划建设略阳县毛坝食品医药工业园区。截至2013年,项目已全部建成,初步完成道路、绿化、供水、污水处理、配电室、供热的配套设备建设,并形成了5条主要的中药材营销产业链,主要发展以杜仲、天麻、猪苓、银杏等为原料的中药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中药饮片、中药提取、中药产品、综合化验为主的加工体系,可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3]。
1.2 优势
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略阳县的中药材产业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初具规模,与其生态资源优势、政策扶持优势和产业化发展优势密不可分。
1.2.1 生态资源优势
略阳县位于陕西西南部,汉中西缘,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全县辖区面积2 831 km2,森林覆盖率65.25%,属北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2℃,降雨量860 mm,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气候交汇点[4]。略阳县境内独特的秦岭山地砂质土壤和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天麻、猪苓等35种特色中药材的生长,对于人工栽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略阳县被誉为“杜仲之乡”“天麻之乡”“猪苓之乡”,略阳乌鸡、杜仲、天麻、猪苓也已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
1.2.2 政策扶持优势
中药材种植产业扶持主要是财政补贴,省财政厅设立了陕南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0年开始,略阳县政府对涉药企业和中药材种植大户根据规模实施资金补贴,如猪苓每窝补贴16~30元,天麻每窝补贴8~15元,黄精种子直接投入给农户。同时还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如对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单位,按照5%的税率征收农业特产税,农户享有农机购置补贴;对各类医药加工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设备投资及土地使用等税费减免政策,允许单位和个人在退耕还林地种植中药材,并享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6]。
1.2.3 产业化发展优势
略阳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1.14%,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依靠已建成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面向广阔的市场,略阳县大力推进中药材的产业化建设,引导创建绿洲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汉王略阳中药科技公司等19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建成并全面投产以集约化方式对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型产业园区略阳县食品医药工业园[7]。各企业共研制开发出系列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20余种,年可消耗杜仲、天麻等中药材原料4 000余t。略阳已基本形成镇有基地、县有龙头,生产、开发、科研一体化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雏形,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范化种植和基地建设不完善
2013年略阳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453.3 km2,规范化种植面积108.7 km2,仅占总面积的23.97%,与产业规范化相却甚远。略阳国土总面积2 831 km2,但耕地保有量仅占10.27%,且境内山大沟深,耕地资源稀缺,耕地坡度大,平地少,分布零星。虽已建立部分药源种植基地,但总体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无公害标准化技术、病虫害综合治理、平衡施肥、连作障碍、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应用不够深入,不能达到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要求[8]。
2.2 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滞后
略阳县中药材种植的历史悠久,但缺乏对传统药材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提纯复壮。当前建立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区规模小,管理体系不健全,一些优良的野生种质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或被过度开采,立法保护工作尚未落实。优良菌种及种质的生产销售企业少,缺乏制种技术人员,选育良种难度大,产品种类少,种质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权威的检测机构,以上种种原因致使部分道地药材品种逐步退化、减少,存在类型混杂和退化的问题。
2.3 中药材种植、加工科技人才匮乏
目前略阳县18个乡镇农技人员中,真正懂得中药材科学种植的微乎其微,医药、卫生等部门熟悉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也为数不多。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因素及工作条件的制约,引进人才困难,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科研力量薄弱,无法真正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2.4 信息服务平台和延伸产业未成形
中药材产业是融合多产业为一体的特殊行业,需要与其他产业结合,并及时进行对外宣传、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该县中药材产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略阳中药网站在2013年6月才建立并改版试运行,至今网站功能单一,仅以新闻信息展示为主,对中药材的宣传推广并无实际效用,不能提供信息交流与产品线上交易服务。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不广,尚未有效地与当地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延伸产业。
3 对策
中药材产业是略阳县的主导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推进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使其成为该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上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3.1 深入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化和规模化发展
由于略阳县的地形特点,只有通过集约化生产才能有效提高中药材的种植产能。一要巩固已有的药材生产基地,利用可集中连片的土地建设基地,采取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重点支持GAP基地建设,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形成“企业+科研+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三是鼓励药农创办专业合作社,合理规划片区,引导科学种植,建设高标准,大规模的生产示范基地。
3.2 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为确保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种植资源必须严格监管。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采集利用,如利用环剥技术采集杜仲皮;二要加强药农的资源保护意识,合理间伐并及时补植,改进工艺;三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四要加强种质资源的整理与复壮,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大对野生中药材变种的研究投入[9]。
3.3 加强科技人才引进与技术培训工作
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的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引进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从各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加大奖励,加速人才回流和聚集。另一方面要重点抓好对原有中药材种植、加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利用国家就业培训的优惠政策,聘请专家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也可选一些种植大户、技术骨干和领导干部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学习深造和经验交流。
3.4 构建产业信息化平台,延伸产业发展渠道
根据《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依托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要全面构建中医药信息平台,建立中药材资源数据库[10]。略阳县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完善县级中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全县中药产业的发展、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将中药产业作为全县的优势产业,并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特色饮食产业相结合,延伸产业发展渠道。
信息门户要开发电脑端和移动端应用系统,有针对性的建设服务功能模块。一是要建设中药材知识及新技术与新政策宣传服务;二是要建设线上交易撮合服务,扩大销售渠道,打开国内外市场;三是要建设中药材物流配送服务;四是要建设工商业信息和市场状态的及时发布服务,引导产业发展,规避风险,获得更好的效益。
产业渠道的延伸需要与当地优势产业资源相结合。如将中药材应用在当地的乌鸡养殖方面,开发保健新品;依附五龙洞森林公园,建立中药材主题公园;与当地有名的氐羌文化和特色饮食结合,建设特色饮食文化街,吸引各地游客。从各方面做好推广宣传,提高略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略阳县打造成为特色突出、文化厚重的养生胜地。
[1] 王志芬,刘喜民.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1):114_116.
[2] 衡智洲.秦巴山区中药材种植技术:略阳篇[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 汤晓燕.略阳中药材“跨出”国门[N].汉中日报,2010-01-08.
[4] 杨平.略阳城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及未来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5.
[5] 孙志国,刘成武,陈志,等.陕西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0(1):131_ 134,154.
[6] 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Z].2003-08-10.
[7] 宫晓坤.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策划研究:以略阳县毛家坝食品医药工业园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9.
[8] 郭兰萍,张燕,朱寿东,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10年:成果、问题与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143_1151.
[9] 陈士林,郭宝林.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世界科学技术,2004(1):1_8.
[10] 张丹.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J].中国信息界,2012(8):28_29.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567
A
0528-9017(2015)02-0204-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17
2014-09-12
刘艾京(1991_),女,陕西汉中人,植物生理学在读硕士。E-mail:liuaijing1991@163.com。
注:感谢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共青团陕西省委组织的这次活动并给予资助,也感谢一起参加实践活动并耐心指导和帮助的队友们。
文献著录格式:刘艾京.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204_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