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水市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01-24张世法樊伟芳汪炳良叶红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组织化茭白丽水市

张世法,樊伟芳,汪炳良,叶红霞

(1.龙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浙江龙泉 323700;2.缙云县农业局,浙江缙云 321400;3.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6)

丽水市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张世法1,樊伟芳2,汪炳良3,叶红霞3

(1.龙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浙江龙泉 323700;2.缙云县农业局,浙江缙云 321400;3.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6)

茭白已成为浙江省丽水市蔬菜产业的支柱。本文从茭白分布、种植面积、品种及栽培模式、发展效益及产业化、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丽水市茭白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基础配套设施薄弱,种苗退化、混杂严重,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模式有待完善,栽培管理技术参差不齐等;并对今后丽水市茭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包括科学规划茭白产业基地分布、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建立种苗繁殖基地、加强组织化程度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培训、加强品牌建设等。

丽水市;茭白产业;现状;对策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境内生态良好,物产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丽水茭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浙江省茭白栽培历史上,北部的嘉善、桐乡、德清、余杭,东部的余姚、鄞州以及东南部的黄岩、椒江等地是传统的茭白主要产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茭白已成为丽水市一大特色蔬菜产品和支柱产业,并且在浙江省茭白产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现状

茭白在丽水地区早有种植,在元朝缙云《仙都志·草木编》中记载有“菰根”,菰即茭白。丽水市茭白的商品化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东渡吴岭的“美人茭”,大面积种植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已发展成为丽水市最主要的蔬菜主导产业,在浙江省茭白产业以及在长江下游大中城市茭白供应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栽培茭白也已成为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1 产地、品种及栽培模式

丽水市茭白产地主要分布在缙云县的大洋镇、前路乡、壶镇,景宁县的景南乡、大漈乡,庆元县的荷地乡、举水乡、岭头乡,龙泉市宝溪乡,莲都区碧湖镇等地。其中以缙云县种植面积最大,达3 350万m2。景宁县种植面积约1 000万m2,庆元县种植面积约1 867万m2,龙泉市种植茭白面积约200万m2。

丽水市双季茭品种主要以龙茭2号和浙茭2号为主,高山茭白单季茭品种以美人茭、金茭1号、丽茭1号为主,一茬二收以单季茭品种美人茭和金茭1号为主。丽水各地茭白栽培模式多样,如缙云县有高山单季茭、单季茭一年收两茬、双季茭、双季茭设施栽培4种种植模式,其他县区主要以发展高山单季茭种植为主。

1.2 发展效益

2013年丽水全市茭白生产面积5 667 hm2,产量13.5万t,产值3.6亿元。但各地种植茭白的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如缙云县前路乡种植茭白每667 m2产值平均可达1万元,最高的有2万元,而最低只有5 000元,可见茭白种植效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3 产业化、组织化程度

目前丽水市茭白主生产区基本上已形成规模化种植,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但各地区间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均衡。部分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销售,即统一供种、生产、收购并且实行品牌化销售,既保障了茭农的利益,合作社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有部分合作社目前仅起到简单的贩售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其组织与管理的作用。

近年来,丽水市政府大力培育营销队伍,拓展销售市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台湾南投县“美人腿”茭白节,大力展示和宣传丽水茭白,并于2011年、2012年和2014年举办“浙江丽水茭白节”,通过茭白质量评比、茭白烹饪大赛、茭白产业论坛,展示并扩大了丽水茭白的知名度与市场美誉度,拓展了市场销路,培育了营销队伍。目前丽水的茭白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等大中城市,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

2 主要问题

2.1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

茭白产业的发展,既要有良好的地理条件,也要有良好的栽培、贮藏等基础配套设施。虽然丽水市近年来一直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在基地道路、水利、收购场地、保鲜贮藏等方面仍显薄弱。大棚作为双季茭早熟栽培的必备设施许多都存在安全隐患。基地道路在肥料运输、产品采收后搬运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部分基地道路不便,尤其是高山茭白基地,茭农只能在茭田中跋涉,不仅提高了劳动强度,还增加了劳动力消耗,在劳动力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必然制约产业发展。一些茭白产区水利设施落后,灌溉排水设施不健全,基本处于自然灌溉状态,旱涝不保收。产地收购场地、水池、冷库规模比较小,容量达不到实际需要,严重制约当地茭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种苗退化、混杂严重

种苗繁殖是茭白生产的关键技术,种苗的质量决定茭白的产量和品质。丽水市至今还没有建立专业的种苗繁殖基地,大部分种苗需要从磐安等地购买,少量采用自留种。同时茭白种苗需求量大,繁殖系数(单位面积繁殖种苗数量与单位面积的用种量之比)低,667 m2秧田培育的种苗一般只能栽培6 670 m2的田地,种苗成本较高,每667 m2合500~600元。

由于茭白采用分蘖苗进行无性繁殖,秧苗变异较大,因此,必须年年选留种才能保证茭白的优良种性。目前部分茭白品种退化严重,大小、形状和孕茭时间发生改变,甚至产生不能孕茭的“雄茭”。盲目从外地引进或购买茭秧,也会导致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这种茭白品种、秧苗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当代,随着栽培年份的增加,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将持续加剧。种苗数量不足、品种不明、质量参差不齐等成为制约丽水茭白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3 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模式有待完善

茭白产业的组织化发展,既有利于资金、技术及物资的投入,也利于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运作,可以促进茭白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虽然近几年丽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较快发展,但目前产业组织化程度总体上仍处在发展初期,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运作能力不强,产业化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不能保证“一体化”生产的需要。具体来看,集中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组织化程度低,不完善。目前丽水茭白生产组织化的基本模式是茭白种植经营能手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进行土地流转,然后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茭白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茭白产品多数由合作社收购,也有少数自行销售。这种合作社实际上属于私营企业,对周边带动作用不大。其次,组织松散,尚未发展成为利益共同体。有部分合作社对茭农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产品基本上由合作社收购,收购价格按照市场行情。但在这种模式下,产品一旦集中到收购者手中,以后的盈亏便与社员无关,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再次,营销商商品意识、品牌意识淡薄。丽水市茭白,尤其是高山茭白,品质最优,而且丽水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先后举办3次“浙江丽水茭白节”,大力宣传、推荐丽水茭白,每次都评选出十大金奖茭白。但是经销商没有利用该契机去拓展市场、宣传品牌。此外,茭白销售包装不统一,缺乏专用商业包装,至今未形成统一品牌,严重降低了丽水茭白的市场竞争力。

2.4 栽培管理技术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丽水市茭白种植效益参差不齐,效益好的基地每667 m2产值可达1.5万~2万元,而效益差的基地每667 m2产值仅有0.3万~0.4万元,区别主要在于栽培管理技术的差异。丽水市茭农在种茭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孕茭导致的减产,或是孕茭时间不一致导致的采收费工。茭白能否孕茭取决于寄生在母茎基部的食用黑粉菌菌丝体能否进入茭白的直立茎中,这一方面与高温天气或茭白种苗质量有关,另一方面与栽培过程中的肥力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茭白前期长势弱、后期长势过旺,会导致部分分蘖和分株抽生速度过快,使得寄生在母茎基部的食用黑粉菌菌丝体来不及进入直立茎中,造成茭白不能正常孕茭。因此,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技术,进一步挖掘茭白生产效益尚有较大空间。

3 对策

3.1 科学规划茭白产业基地分布,出台扶持政策

现阶段丽水市茭白基地的分布,既有政府引导的作用,也有农民自己选择的作用。下一步,要根据茭白产业发展的立地条件,在全市范围开展调查摸底,了解全市茭白发展的可拓展空间,科学规划全市茭白产业基地分布。

在对茭白产业基地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茭白产业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重点扶持。例如选择一些有较好基础的茭白生产基地,作为茭白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使其成为对外的展示窗口、对内的示范学习基地。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地机耕路、作业便道、引水渠、排水渠、收购分级包装场地、浸茭池和保鲜贮藏库等的投入力度。

3.2 加强组织化建设、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培训

扶持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丽水茭白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茭白科技创新力度,形成试验、示范、推广、生产、教学、科研“一条龙”的完整技术体系。在首创单季茭“一茬二收”等茭白栽培技术基础上,继续加强无公害栽培、省力化栽培、高效栽培、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发;同时,积极探索“茭田养蟹”“茭田养龟”和“早春菜-茭白”“茭白-晚稻”等高产套种或轮作模式,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先进栽培体系。大力开展茭白新品种的引进、选育与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加强茭白生产专业队伍建设,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与培训,高度重视农民技术员和茭农的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茭水平。

3.3 建立种苗繁殖基地、加强品牌建设

在丽水市茭白主产区建立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苗繁殖基地,确保全市茭白种苗的质量。基地建设可以依托蔬菜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在种苗基地的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集中力量整合现有的合作社和茭白产业协会,统一运作“丽水茭白”商标的使用和产品推介,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配送、统一产品包装、统一检测、统一广告宣传的“六统一”措施,切实提高丽水茭白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 丁潮洪,刘庭付.浙江丽水市茭白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长江蔬菜,2013(18):32_35.

[2] 赵建阳,潘慧锋,杨新琴,等.浙江蔬菜产业实现新发展对策研究[J].长江蔬菜,2007(4):1_4.

[3] 马幼菊,王孝琴,易咏生,等.武汉市蔬菜企业经营模式初探[J].长江蔬菜,2013(3):1_2.

(责任编辑:侯春晓)

S 645.2

A

0528-9017(2015)02-0201-0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216

2014-10-15

张世法(1968_),男,浙江龙泉人,农艺师,从事蔬菜技术推广工作。E-mail:867273451@qq.com。

文献著录格式:张世法,樊伟芳,汪炳良,等.丽水市茭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201_203.

猜你喜欢

组织化茭白丽水市
太湖茭白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及展望
关于政府伦理组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