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C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5-01-24王艳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8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降糖低血糖

王艳秋

(本溪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双C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王艳秋

(本溪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即双C方案治疗病程在5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为双C治疗组,对照组为指血监测血糖联合CSII治疗组,治疗7 d后进行2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 双C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严重低血糖发生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C治疗方案可使血糖更快、更平稳达标,降低严重低血糖发生风险。

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双C治疗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1]。本文旨在观察双C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 130例,入组标准: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除外糖尿病的急性、慢性并发症,重症感染,无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肝肾功能障碍,无心功能不全,无其他影响血糖水平的疾病。入院前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糖或经饮食、运动配合同时口服降糖药物、皮下胰岛素降糖治疗,血糖仍控制不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为CGMS与CSII联合治疗组62例,男27例,女35例,平均年龄(52.1±4.8)岁;对照组为指尖血糖测量与CSII联合治疗组68例,男31例,女37例,平均年龄(53.2±4.1)岁。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 性别、年龄、病程、BMI、HbA1c、FPG、2hPPG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仪器及标本方法:胰岛素泵系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712型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圣美迪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指血监测采用德国葡萄糖/乳酸分析仪。血糖、血脂、离子、肝肾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胰岛素C肽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甲功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

1.3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均停用所有降糖药物,测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禁食12 h,次日晨起空腹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化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PG),HbA1c,肝肾功能,离子,血脂,胰岛素C肽,甲状腺功能,眼科查眼底。第2天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泵用胰岛素选择(诺和锐)门冬胰岛素。双C治疗组同时佩戴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两组每日均监测三餐前、三餐后2 h、22:00、0:00、3:00血糖,每天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泵的基础率及三餐前大剂量。双C治疗组佩戴CGMS 72 h后取下血糖记录器,用信号提取器采集数据录入计算机,做出血糖曲线及分析图,综合分析CGMS血糖变化,调整治疗。两组患者治疗7 d后复查FPG、2hPPG、胰岛素C肽,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低血糖发生例数、频次、时间,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血糖<2.8 mmol/L为严重低血糖。记录胰岛素应用总量,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值为FPG 4.4~7 mmol/L,2hPPG<10 mmol/L。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5±1.2)d;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为1次,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9±1.4)d,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为10次,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基本特征的疾病,高血糖对器官及组织的损伤主要体现在慢性持续性增高和血糖水平波动两个方面。CGMS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可以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发现不易被传统监测方法所检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2-7]。CSII可以通过模拟人体正常生理状况下胰岛素的分泌模式,持续向人体内输注胰岛素,从而有效的控制血糖。是目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先进的手段,目前被称之为“人工胰腺”。CGMS与CSII联合应用即双C治疗,是目前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想模式。胰岛素泵治疗期间,通过CGMS的监测可是临床医师掌握患者血糖波动特点,了解患者饮食及运动习惯对血糖的影响,指导更合理的降糖治疗方案。有研究显示该方案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稳定的控制目标。

[1]邵侃,黄珊,汤瑜斌,等.“双C”强化治疗下2型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3):42-44.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1):51-60.

[3]陈彬,刘福平,张星光.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58-1288.

[4]吴东红,梁桂敏,柳杰,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与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优势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7):1234-1237.

[5]赵伟,冯晓桃,李双蕾,等.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替换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5,36(2):301-304.

[6]史春虹,季阳阳,白然,等.实时动态胰岛素泵与“双C”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4):1930-1933.

[7]季阳阳,白然.3C方案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观察及与双C方案的对比[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R587.1

B

1671-8194(2015)28-0169-01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降糖低血糖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泵床边交接表的设计与应用
降糖通络片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