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相二火之探析

2015-01-24谢平金温俊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朱丹溪心火情志

谢平金,温俊茂,廖 璐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

君相二火之探析

谢平金1,温俊茂2,廖 璐1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而少火又分为君相之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奉天宣行,相火守位禀命。君相二火互为轴轙,君为相之使,相为君之守。君相为病,互为销蚀,相火亢进,易扰心神,君火过极,引相妄动。君火与相火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二者相互制约,彼此协调以使周身和平,形与神俱。对君相火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探讨颇多,歧义纷呈,故笔者对君相二火进行了探析。

君火;相火;探析

自然界中燃烧的“有形之火”,即产热温暖万物亦可焚烧万物,取象比类,古代医家们以此来比喻人体之火的生理、病理现象。自《内经》以降,火的概念不断展延,火的理论也不断完善。《内经》中的火有3个来源,一是六气中的火属之一,即6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在气是构成世界万物本原的哲学背景下,“火”亦是气。二是《易经》八卦中的离卦之火,位南方,主夏至;三是五行之火,《尚书·洪范》曰:“火性炎上”,在五行中“火”不是指“火”这种物质,而是作为一种属性概念使用,构建了以“火”为纽带的人体心系统与相关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对“火”的论述种类繁多,“火”可分自然之火、人体之火。人体之火可分少火、壮火,其中少火具有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能力,有君火、相火之分。君火一般指心火,有温养血脉、主治神明的功能,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具有强大的制约和调节作用。相火一般指肾火,也有医家认为肾火是龙雷之火。赵献可在《医贯·相火龙雷论》云:“相火者,龙火也,得湿则热,遇水则燔……适足以光焰烛天,物穷方止也。”认为相火即龙雷之火,为全身阳气之根本。对君相火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探讨颇多,歧义纷呈,以下是笔者对君相二火的探析。

1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君相二火最早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大多数医家看来,君火即心火,心主神明,为此应是澄澈清明,不能蒙浊;相火是肾火,应安于本位,不能妄动。“君火之政,守位而奉天之命,以宣行火令尔。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名;守位禀命,故云相火以位。”说明君火奉天行令,而相火禀命于君火,且二者又各司其职。所谓明,明于上而职司神明;所谓位,位于下而专司运用。君相二火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互为协制。

1.1 治辨之主,百官之长

君相代表了火在人体内不同的职能。《说文解字》谓:“君,尊也。”《集韵》曰:“相,助也。”这表明君相是古代行政的最高领导和最高配属,行使不同的职能。《荀子·礼论》指出:“君者,治辨之主也。”《吕氏春秋·举难》表示:“相者,百官之长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相火论》表明:“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为之相。”所谓“君火”表示火在人体占据着类似“君主”的地位,发号施令,引领十二官。所谓“相火”代表了火在人体类似“宰相”的作用,代君行令,实行具体火的功能。如章虚谷在《医门棒喝·六气阴阳论》指出:“人之心火名君火,而其运用实施为化生气血者,相火之功也。”

1.2 乾坤混元,化生坎离

郑钦安氏从先天八卦立说,揭示出君相二火即由乾坤化生坎离后而来,坎中一阳即为相火,亦为真火;而离卦中二爻即地二生火之意,故为君火,亦称凡火。二火熏蒸往来而化生中土,故此二火虽示现为君相,实则乾坤混元一气。相火为君火之源泉,故居下以为体;君火得相火之助益,故居上而为用。正所谓《老子》言:“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以下为基。”故君火以相火为本,君火以相火为基。为此,君火的生生不息与相火密不可分。

1.3 心之神明,肾之根本

盖五脏之中,心为君主,肾为根本,从这个角度来讲,君火即心火,相火即肾火。所谓“君火以明”,意指君火藏于心,则神明彰显,血脉通畅,五脏六腑皆受其温煦,犹如离照当空,万物皆彰。《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主明则下安”;而“相火以位”,是指肾主蛰藏,相火寄于肾,则宜藏不宜露,须守本位之意。相火潜藏于肾而不露,五脏六腑皆受其温通,而为脏腑阳气之根本。

2 君相二火,轴转轙运

轴乃车之轮心,轙为车之油盘,只有轴轙协调以动,车轮方能运行。只有君相协和,生命之火方能健运不息,方能发挥“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作用。

2.1 相为天火,君为人火

朱丹溪对相火与君火作了区分:“君火者,人火也;相火者,天火也。”相火,朱丹溪谓之“天火”,是因其禀受于天,法于自然,与天相应,与生俱来,为人之自然本性,源于先天之本肾,故为先天之火。“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其所以恒于动者,皆相火之为也”,凡脏腑运动、气机升降、气血津液的化生都依赖相火的推动。相火源之于肾,寄寓于下焦肝肾精血之中,相火之动则以肝肾之阴为物质基础。故相火为水中之火,既有阳动之性,又有阴守之性,动中有守,动而中节,守于本位而不妄。朱丹溪又云:“心,君火也。”心主神志,故君火为神志之火,是用来感知和思维的。所以说君火为后天之火,凡后天之动,包括人的思维和感知、情志变化都为君火的作用,不同的环境可以激发不同的主观感受、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故君火“为物所感则易动”。正因为有了君火,人才有了喜、怒、忧、恐、惊等情志变化和吃、穿、住、行等生活行为。人的自我意识和对外界的感知皆有赖此火,故谓之“人火”[1]。君火为神志之火,明则有神。

2.2 君为相之使,相为君之守

君火以相火为基础,反过来又可作用于相火,所谓“心动则相火亦动”[2]。人的情绪变化、肢体行为、分析表达虽为神志意识所支配,但均是通过气血运行、脏腑运动完成的,而气血运行、脏腑运动皆赖相火推动,故各种自主活动、情志变化不是由君火直接推动的,而是由君火引动相火进而由相火推动完成的,因此相火必须在君火的统帅下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故云“相火以位”。从这个角度讲,君火是发令者而非行动者,相火是禀命者,是实际运作者。故张景岳说:“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3]”君火虽为发令者,但君火以相火为根基,就必然要顺应相火的运动规律,顺势而为,方可君相和谐,颐养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朱丹溪则引用朱震亨之言:“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4],均有君火顺应相火之意。如果欲穷声色之好,逆相火之本性而强为,必将引动相火离位而妄行,致气机逆乱、阴阳耗伤。因此,君火既可引动相火,又受相火的制约,这正是“阳者阴之使也,阴者阳之守也”的阴阳关系。

2.3 君相安位,水火既济

心居上属阳,在五行属火;肾居下属阴,在五行属水。心火需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5]。肾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心无肾水之滋润则火炽。心与肾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两脏之间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全赖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气之降。”《吴医汇讲》说:“水不升为病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着而升;火不降为病者,滋心之阴,阴气足,火气随着而降。则知水本阳,火本阴,坎中阳能升,离中阴能降故也。”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为神明之臣辅。命火秘藏,禀命守位,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潜藏守位。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3 君相为病,互为销蚀

君相二火之中,“君火”为心之阳气,“相火”为肾之阳气。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君火仅指正气而言,若过旺便是“心火炽盛”;而相火过旺便称为“相火妄动”。心火炽盛和相火妄动均可导致疾病,此时则属于病理之火。

3.1 相火亢进,易扰心神

相火的生理特点在于“守位禀命”。守位者,安于名份不僭越也;禀命者,依附于肝肾之阴而作用也。鉴于相火易亢而妄动,朱丹溪在李东垣的阴火为元气之贼、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论点的基础上,认为相火本是生命原动力,如果阴平阳秘,精神平和,火与元气本无胜负,但只要人一出生,便有知觉,为物所感,不能不动,以致“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相火一旦妄动,则“变化莫测,无时不有”。故若要人身之火不妄动,惟有不事妄贪妄为,情志中和,劳逸适度。因相火寄于肝肾之阴,对肝肾之阴直接损伤,一旦妄动“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相火妄动,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6],因此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之论。火主动,但相火却可动而中节,守位而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相火是水中之火,受阴精的制约,从而有了动中有守的特性,如无阴精的制约,则动而无守,必然妄动。亢而妄动为相火之变,内生之火无论正邪皆源于相火,故相火亢进及妄动是所有内生邪火的本质。人为的物欲所惑,饮食劳倦,阴阳喜怒,五志化火,阴精不足皆会引起相火妄动。相火妄动,则是产生各种不良情志的根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相火易亢而妄动,相火亢进则上扰心神,君火若明,则控制相火使其归位,如若君主之官不能做主,则被相火所蒙蔽,“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7]。相火为君火之根本,相火为病必会对君火造成异常影响。相火亢进上扰心神,心神不宁则出现失眠、烦躁、易怒、易惊甚则癫狂等君火异常症状。

3.2 君火过极,引相妄动

君火引起的相火病变,广义上讲是指君火逆相火之本性而为,而导致的相火失常,不仅包括精神情志异常变化而引起的相火失常,也包括各种嗜好、行为,如恣食肥甘、贪凉好逸、劳倦无度等,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相火失常[8]。狭义上讲,即精神情志变化引起的相火失常,这里主要探讨后者。相火禀君火之命以行,心动则相火亦动,怒则气逆,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忧则气结,恐则气下,均是君火引动相火的表现。情志是人对环境变化作出的情感反应。《景岳全书》曰:“随怒随消者,未必致病。”故适度的情志反应并不会致病,其导致相火妄动的条件在于“过极”。“五志不扇,则相火不妄”。五志过极引起相火妄动,进而引起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损伤。由于五志过极均可引起相火妄动,故而五志皆可化火,治疗当宁心安神、疏畅情志。

3.3 君相失衡,心肾不交

心与肾之间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失调称为“心肾不交”[3],主要表现为水不济火,肾阴虚于下而心火亢于上的阴虚火旺;或肾阳虚与心阳虚互为因果的心肾阳虚、水湿泛滥;或肾精与心神失调的精亏神逸的病理变化。多由久病伤阴,或房事不节,或思虑太过、情志郁而化火,或外感热病心火独亢等因素所致。临床上常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遗精、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或伴见腰部下肢酸困发冷等[9]。水亏于下,火炽于上,水火不济,心阳偏亢,心神不宁,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水亏阴虚,骨髓不充,脑髓失养,则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腰为肾府,失阴液濡养则腰酸;精室为虚火扰动,故梦遗。心火亢于上,火不归元,肾水失于温煦而下凝,则腰足酸困发冷。

4 医案拾贝,临床论治

4.1 肾亏遗精,法当清相(《王旭高医案》)[10]

案1:华某,病由丧子,悲愤抑郁,肝火偏盛,小水淋浊,渐至遗精。一载有余,日无虚度。今年新正,加以心神狂乱,龈血目青。经云:“肾主闭藏,肝失疏泄。”两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心,心为君火,君不制相,相火妄动,虽不交合,精亦暗流而走泄矣。治法当制肝之亢,益肾之虚,宗越人东实西虚、泻南补北例。药用川连、黑栀、延胡、赤苓、沙参、川楝子、鲜地、知母、黄柏龟板、芡实,加当归龙荟丸一钱,开水送下。

案2:薛某,左尺极细,寸关微而似数,右三部俱而弦滑,下有遗精暗疾,肛门痒而出水,上则头眩耳鸣,舌苔粉白。以脉和证,肾阴下亏,而湿热相火,下淫上混,清窍为之蒙蔽。法当补肾之阴以清相火,清金和胃,分利膀胱,以化湿热。治以又丸方:大生地、黄连、苦参、天麻、准山药、丹皮、牡蛎、麦冬、萆薢、龟板、半夏、泽泻、黄柏、知母上药为末,用建莲粉、神曲、煮糊捣丸。

4.2 壮火不寐,补阴潜阳(《王九峰医案》)[11]

肾为真阴之根,统五内之精。真阴下亏,虚阳浮越,水火不济,心肾乖违,五志过极,俱从火化。火越炽,水愈亏,阴不敛阳,竟夕不寐,甚至心烦意乱,莫能自主。心气虚,必因于精。脉来弦数而软,附以六味三才,加以介类潜阳之品,专陪五内之阴,冀其精化气,气归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六味地黄丸加西洋参、龟板、鳖甲、麦冬、牡蛎,蜜水为丸。

5 君相养制,周身平和

综上所述,君火与相火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君相和谐则形与神俱,君相不和则形神俱损。相火以君火为统帅,君火以相火为根本。君相二火协同配合,从而温煦脏腑、长养气血、交通经络,推动机体各项功能活动,共为全身生命活动之动力。《黄帝内经》的这个认识成为后世“心肾相交”理论的基础,即心火下煦以温肾水,肾水上滋以济心火。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坎离相应,上下交泰,则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正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12]所说:“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君火与相火相得益彰,相资相助。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在上,主出神明,相火在下,为诸阳之根,主生主化,虽潜藏不露,然因之而万物方有生育之机。君火统帅相火,相火为君火之根基,二者相养相制,彼此协调,以使周身和平。总之,君相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应该得到认真的发掘与研究,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1] 高峻.试论君火与相火的生理病理关系[J].吉林中医药,2008,12(28):863-864.

[2] 朱震亨.格致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

[3] 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35.

[4] 朱震亨.格致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47.

[5]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36.

[6] 朱丹溪.格致余论[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3.

[7] 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85.

[8] 张焱,苏颖,李霞,等.亢害承制论探析[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3):3.

[9]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25.

[10] 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89.

[11] 秦伯未.清代名医医案精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04.

[12]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56.

R222.15

A

1006-3250(2015)03-0238-03

2014-12-05

谢平金(1992-),男,广东普宁人,医学学士,从事中医学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朱丹溪心火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朱丹溪拜师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孝顺成就一代名医
劳宫穴断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