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维护对慢性牙周炎远期疗效40例的影响
2015-01-24吴丽霞
吴丽霞
暨南大学附属惠州口腔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牙周维护对慢性牙周炎远期疗效40例的影响
吴丽霞
暨南大学附属惠州口腔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目的:探讨牙周维护对慢性牙周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进行牙周维护,对照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未进行牙周维护,观察两组远期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牙周袋深度 (P D)、牙周袋水平位点平均比例、牙龈出血指数 (BI)≥2位点比例较牙周维护前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附着丧失(A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在牙周基础治疗后进行牙周维护,可改善牙周组织结构和功能,保持稳定的远期疗效。
牙周维护;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远期疗效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吸收、附着丧失及牙周袋形成等,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为牙周基础治疗。有研究[1-2]指出,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牙周维护,可有效维持治疗的远期疗效。本文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观察牙周维护对慢性牙周炎远期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参照 《牙周基础治疗》[2],所有患者均诊断为慢性牙周炎。纳入标准:口腔内余留牙至少在16颗以上,磨牙数 (不包含第三磨牙)不少于4颗;无正畸治疗史;身体健康,无严重肝肾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不吸烟,接受过牙周基础治疗。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女16例,男24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0.9± 5.6)岁;病程5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2.8±5.4)个月。对照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9.2±5.3)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2.3±5.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包括全口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给予口腔卫生指导,必要时调牙合。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维护干预:①检查缺牙牙数:在初诊及每次复诊时检查全口牙缺失情况;②PD(de P th of P ocket,PD)检查:采用标准手用牙周袋探针探测龈缘至牙周袋袋底的距离。患者牙周袋深度的判定:0mm≤PD≤3mm为浅牙周袋,3mm<PD≤6mm为中牙周袋,>6mm为深牙周袋;③BI(gingival bleeding index,BI)检查:使用钝头牙周探针轻探至龈缘下约1mm,将探针取出,记录BI≥2位点平均比例;④AL(attachment loss,AL)检查:用牙周袋探针测量游离龈边缘至膜龈联合线的距离。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观察远期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初诊及最后一次复诊时缺牙数及PD均值、牙周袋水平位点比例、BI≥2位点平均比例、牙周附着水平变化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缺牙数比较 研究组中,有15例共计缺失牙齿19颗,平均每人每年缺失(0.12±0.05)颗;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共计缺失牙齿28颗,平均每人每年缺失(0.36±0.11)颗。研究组每人每年平均缺牙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牙周袋深度比较 研究组PD值及牙周袋位点平均比例较初诊时有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附着丧失及BI≥2位点比例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BI≥2位点平均比例较初诊时有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牙科常见疾病,由菌斑细菌引起,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牙周组织感染破坏会逐渐加重,表现为牙齿松动、牙周附着丧失逐渐增加,X线检查表现为牙槽骨吸收。治疗该病临床上主要以牙周基础治疗为主[3-5]。
部分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取得效果后,对菌斑控制意识淡薄,导致牙周炎远期疗效不佳。麦玉燕等[6-7]对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3~5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未接受牙周基础治疗者每年缺失齿数为0.6颗,牙周基础治疗后未行牙周维护者每年缺失牙齿为0.3颗,牙周基础治疗后行定期牙周维护者每年缺失牙数为0.1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定期维护,其每年牙缺失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说明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行牙周维护可有效防止牙齿脱落。
PD是反映慢性牙周炎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李成章等[8]对6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未接受治疗的患者PD增加为0.24mm/年,治疗后未行牙周定期维护者PD增加速度为0.155mm/年,而治疗后行牙周定期维护者PD每年减少0.15mm左右。本次临床观察发现,研究组PD均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PD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与文献报道一致。另外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袋水平为深及中的牙周袋位点比例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牙周袋水平为深的牙周袋位点比例明显增加(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9],说明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行牙周维护可有效降低牙周袋深度[5]。牙龈出血指数及临床附着水平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指标,可较好的反映牙龈炎症程度和牙槽骨吸收情况。研究组BI≥2位点比例与初诊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牙周附着丧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行牙周维护,可缓解牙龈出血症状,阻止牙槽骨吸收。
综上所述,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行牙周维护,可改善牙周状况,保持牙周健康长期稳定。
[1]张勇,栾庆先.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长期疗效中的作用 [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1):29-33.
[2]吴织芬.牙周基础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3.[3]张浩,杨霞,李丛华,等.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28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32):3287-3288,3290.
[4]王洪艳,陈武,时新站,等.牙周维护在金属顶盖加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口腔医学,2012,32(12):750-751,757.
[5]杨必位.牙周维护在牙周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83-84.
[6]麦玉燕.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临床应用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2):2235.
[7]李峥,康军.牙周非手术治疗1例慢性牙周炎伴畸形根面沟病例的6年维护效果评价[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3):327-329.
[8]李成章.微创牙周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3):141-144.
[9]张春辉,石晶,林晓萍,等.牙周维护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及患者依从性评价[J].口腔医学,2012,32(12):722-724.
R781.4+2
A
1007-8517(2015)11-0088-02
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