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8例临床观察
2015-01-24廖康汉黎德育罗晓光
廖康汉 黎德育 罗晓光 李 晖
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中医风湿科,广东 深圳 518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8例临床观察
廖康汉 黎德育 罗晓光 李 晖
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中医风湿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风除湿及活血养阴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治疗前后SDAI及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SDAI及SF-36评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祛风除湿;活血养阴;中西医结合
目前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比例较大的药物多为免疫抑制剂及非类固醇抗炎药物,但患者耐受性差,对其免疫系统及抵抗力提升不利。中药制剂标本兼治且不良反应率低,将其辅以常规西药治疗,可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给药剂量[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关节穿刺术或关节镜等特殊检查,符合该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相关药物过敏或耐药者,排除骨质疏松或耐受性低者,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受损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中男45例,女43例;年龄42~78岁,平均(57.3±3.6)岁;中位病程(5.4±2.6)月;对照组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41~79岁,平均(57.7±3.8)岁;中位病程(5.3±2.5)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案:①非类固醇抗炎药 (双氯芬酸: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1217,规格:0.3g×60片),6g/d,分4次口服;②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423,规格:50mg),4mg/kg/d,分3次口服;③持续给药2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祛风除湿及活血养阴中药治疗。①西药治疗:双氯芬酸3g/d,分三次口服;甲氨蝶呤1.5 mg/kg/d,分3次口服;②中药组方[3]:基本方:当归6g,白花蛇12g,白芍、海桐皮和海风藤各15g,桑寄生及鸡血藤各20g,黄芪3g;加减:湿邪偏重、关节肿胀疼痛者加防己6g、薏苡仁12g、川芎及苍术各9g;上肢关节痛者辅以桂枝17g、姜黄9g;下肢关节痛者辅以木瓜、牛膝各15g;患处灼热红肿者加入黄柏、防己各12g,知母9g;加入400ml清水文火煎煮至250ml,滤渣后分三次内服,每日一剂;③持续给药2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治疗前后SDAI及SF-36评分。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评估标准[4]公式:SDAI=TJC(肿胀关节数)+SJC(压痛关节数)+PGA(患者总体评价0-10)+MDGA(医生总体评价0-10)+CER。生活质量评估(SF-36)标准[5]以精神健康(MH)、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 (BP)等三个维度为代表,评分越高健康状态越好。1.4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6]拟定。治疗后SDAI较治疗前降低超过1.2为显效;治疗后SDAI较治疗前降低0.6~1.2为有效;无变化或差值低于0.6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简化疾病活动指数及生活质量评估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SDAI及SF-36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AI及SF-36评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炎性骨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具有对称性、侵袭性及多关节性特征,严重时可因关节畸形致残,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免疫抑制剂及非类固醇抗炎药物虽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但对患者免疫系统破坏较大,部分毒副作用明显,不利于老年或耐受力较差RA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传统中医认为,该疾病因 “风、寒、湿”邪入侵人体所致,属 “痹症”范畴,外邪侵体致血气阻滞,引起关节瘀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常会加重病情,导致关节畸形、僵硬,严重者还会致残。中药制剂虽起效慢,但远期治疗效果好,标本兼顾,既可以祛风除湿,又可以活血养阴,缓解关节疼痛症状,培本固原,且不良反应率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西药给药剂量,减轻其毒副作用对免疫系统、胃肠系统等的危害,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及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用具有祛风除湿、利水和中及活血解毒功效的海桐皮及强筋通络、壮骨祛风作用的海风藤[7],辅以化瘀散阻的白花蛇,益气补阴、补血养气的黄芪,补血活血、通经活络的当归及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的白芍,抗炎作用显著,利于消散阻滞的血瘀[8],以通止痛,培本固原、益气养生。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盛正和,刘毅斌,黄艳霞,等.祛风除湿活血养阴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1):990-993.[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3]雷蕾,崔蒙,尹爱宁,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组分配伍方案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4):608-611.
[4]刘素苗,张莉芸,马丹,等.临床疾病活动指数和简化疾病活动指数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估中的比较研究 [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9):601-605.
[5]陈勇,陈志伟,黄华,等.SF-36量表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3):443-445,450.[6]姜泉,冯兴华,王承德,等.清热活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6):488-491.
[7]李健,郭洪涛,牛旭艳,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药方剂作用原理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267-270.[8]李德平,翟华强,曹炜,等.广安门医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41-344.
R593.22
A
1007-8517(2015)11-0039-02
2015.03.24)
廖康汉 (1980-),汉族,广东省湛江市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治疗风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