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线菌病误诊为肺结核3例
2015-01-24赵海军姜
赵海军姜 平
(1 辽宁省凌海市结核防治所,辽宁 锦州 121000;2 辽宁省凌海市大凌河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肺放线菌病误诊为肺结核3例
赵海军1姜 平2
(1 辽宁省凌海市结核防治所,辽宁 锦州 121000;2 辽宁省凌海市大凌河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肺放线菌病;误诊;肺结核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女性,45岁。因咳嗽、咳痰、发热3个月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黏液痰,症状逐渐加重,消瘦,病来体质量下降约5 kg,呈低热,体温波动在37.4~38.0 ℃,无喘息,无呼吸困难,无咯血,无胸痛。查体:一般状态可,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听诊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其余肺部呼吸音清,心率82次/分,节律齐。腹部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73×109/L,中性细胞比率65.0%。胸片表现:右肺下叶背段,见大片状致密影。3次痰涂片未查到抗酸杆菌。入院诊断:右肺下叶背段结核。常规四联抗痨(异烟肼片0.3 g口服,1次/早;利福平胶囊0.45 g口服,1次/早;吡嗪酰胺片0.5 g口服,3次/天;乙胺丁醇片0.75 g口服,1次/天)治疗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体温与入院时相当,仍有咳嗽,痰量较前增加,复查胸片病变范围较前增大。后经反复痰涂片检查找到硫磺颗粒,停用所有抗痨药物,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抗炎治疗8周,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均消失。
例2:患者女性,家务,58岁。因咳嗽、反复痰中带血4个月就诊。病来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要症状,伴有低热、乏力,周身不适,无脓臭痰。查体:慢性病容,消瘦,营养状态差,咽部及颈部查体未见异常,左上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其余肺部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节律不齐,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血常规:白细胞9.05×109/L,中性细胞比率70.3%。胸CT回报:左上肺见大片状阴影,边界较清楚。患者院外反复抗炎治疗无效,后经门诊以肺结核收入院,入院后反复查痰未查到抗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入院诊断:左肺上叶结核。常规四联抗痨治疗2个月,患者咳嗽逐渐加重,反复痰中带血,且血量逐渐增加,其余症状亦无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病变无明显吸收,回顾病史,此时医师才感觉到诊断错误的可能性,后经反复痰涂片检查找到硫磺颗粒。停用所有抗痨药物,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抗炎治疗12周,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逐渐消失。
例3:患者男性,66岁。因咳嗽、咯痰、发热、右胸痛5个月就诊。患者于4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黏液痰,痰量较多,偶有痰中带黄色结节,体温波动在37.5~37.9 ℃,伴周身无力,后期逐渐出现右侧胸痛,消瘦,病来体质量下降约10 kg。查体:慢性病容,营养不良,右上肺呼吸音减弱,其余肺部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规整,心率在80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理诊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白细胞9.15×109/L,中性细胞比率72.0%。胸CT回报右肺上叶见大片状阴影,密度较均匀,外界与胸膜相连。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痰中未查到抗酸杆菌。患者院外反复不规则抗炎治疗及长期口服中药治疗,症状迁延不愈,后在当地结核门诊按肺结核治疗2个月,症状无明显好转,后行肺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为肺放线菌病,给予青霉素联合磺胺类药物治疗12周,临床症状、体征、影像最终消失。
2 讨 论
肺放线菌病系由厌氧的以色列放线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本菌为常存在于人体口腔、龋齿、扁桃体隐窝中,常由于口腔卫生不良而发病。而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该3例肺放线菌病患者误诊为肺结核,考虑有以下原因:①肺放线菌病是临床少见病,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思维方法的偏差,过早的下诊断,忽视了必要的检查。②临床医师忽略了对咳出物的多方面的涂片检查,往往只关注痰结核菌的检查,而忽略了痰涂片中找到硫磺颗粒才是诊断本病的关键依据。③肺结核是呼吸科常疾病,而肺放线菌病是呼吸科少见疾病之一,由于两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均缺乏特异性表现,因而常在临床上被误诊误治,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视野要宽,问病史、查体要仔细,在细微中找出二者的差别,才能减少肺放线菌病误诊误治的发生。④另外,两病的治疗疗程相对都较长,一旦误诊误诊发生,或多或少会给患者心理、生理、经济上造成一定要的负担,这就给每个临床医师,特别是呼吸科及结核病专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杜绝可能造成误诊的人为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肺放线菌病误诊误治的发生。
R563
B
1671-8194(2015)06-02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