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4例临床观察
2015-01-24王敏
王 敏
云南省马龙县中医医院,云南 马龙 655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4例临床观察
王 敏
云南省马龙县中医医院,云南 马龙 6551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祛风平喘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支气管哮喘;寒哮;中西医结合;祛风平喘汤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是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下出现的广泛而可逆的气道狭窄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胞 (如气道上皮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 (或)清晨发作、加剧[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1~70岁,平均(49.8±1.6)岁;平均病程(5.8±1.2)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8~72岁,平均(52.2±1.4)岁;平均病程(5.9±1.4)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参照 《实用内科学》[2]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病属哮病,证属寒哮证。主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身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①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国药准字J20140104,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每日2次,每次2喷;②布地奈德气雾剂(国药准字H20030987,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每日2次,每次2喷;③口服或静滴氨茶碱;④口服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⑤孟鲁司特钠片(国药准字H20083372,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10mg口服,每日1次;⑥吸氧。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祛风平喘汤治疗。组方:麻黄、制南星、甘草各10g,荆芥、防风、黄芩、半夏、苏子、白芥子、栀子各15g,细辛5g,黄芪6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50m1,分3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1周。
1.4 疗效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及肺部干罗音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干罗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生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中医对此病论述颇多,普遍认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情志、劳倦、饮食等因素,引起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其外感中,尤以感受风寒者多见。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为伏痰藏于肺,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多种诱因,均可引起发作,这些诱因每多相互关联,其中尤以气候突变,感受风寒为主。《医学正传·哮喘》言:“哮喘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束所致”。《医学实在易·哮证》说:“一发则肺腧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狼狈为依,窒塞关隘,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酣有声音”。《证治汇补·哮病》说:“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此处的非时之感,多指风寒之邪。故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治疗宜以祛风散寒、化痰平喘为原则。
祛风平喘汤中麻黄、细辛祛风解表散寒,荆芥、防风发表散风,苏子、白芥子温肺化痰平喘,黄芩、栀子清热泻火以防上述药物温热之性太过,半夏、南星燥湿化痰,黄芪补气、益卫固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散寒、化痰平喘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4];细辛具有抗炎、镇静、抗组胺、抗变态反应、松弛平滑肌的作用[5];苏子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6];黄芩对气管过敏性收缩及过敏性气喘有缓解作用,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荆芥、防风有抗菌作用。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7-13.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5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6.
[4]李俐.麻黄及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26(6):606-608
[5]熊玉兰,荆宇,尚明英,等.细辛非挥发性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9):2252-2257.
[6]王永奇,邢福有,刘凡亮,等.紫苏子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药理研究[J].中南药学,2003:135-13.
R562.2+5
A
1007-8517(2015)16-0082-01
2015.06.20)
王敏,女,中医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