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急性脑梗死效果的护理因素分析

2015-01-24张小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3期
关键词:医护医护人员脑梗死

张小云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影响急性脑梗死效果的护理因素分析

张小云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研究探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效果的相关原因并且提出预防措施,期望能有效的提升影响急性脑梗死的护理质量。方法从我院病例中心资料库中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进行影响急性脑梗死效果的16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寻影响护理效果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结果影响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的原因有患者心理因素、医护关系和医护人员的自身水平等。结论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的相关因素,制定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于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水平有推动作用。

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影响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受到人们的关注[1]。心脑血管疾病普遍成为中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其中,急性脑梗死是医学中最为棘手,对病患伤害最为严重的常见疾病之一[2]。急性脑梗死,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突发性高,复发率高,致命率高等三高特点[3]。因此,关注急性脑梗死病患在预后的治愈护理问题,对于病患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常可以从患者的心里健康状态,医护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以及医护患者彼此间的沟通配合等三个方面考虑。本文针对探讨影响患者急性脑梗死亡的护理效果因素,作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医治急性脑梗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1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1例,年龄在55~86岁,平均年龄76.2岁。

1.2调查方法:通过让患者或其家属在治疗前详细填好个人档案病例,并将病例上传医院中心患者登记系统。将随机抽查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相应的项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对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16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护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个体心理问题、医护关系和医护人员的自身水平是影响护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系统发生障碍,导致脑部局部的供养缺失,或是血液流通受阻形成血块而导致脑组织的坏损或软化。由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技术复杂,治疗过程繁琐,而且具备很高临床复发率,因而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里压力。随着现代医学理念的不断演进,相比传统的医疗技术层面,当代医学更加注重患者心里健康因素,这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护理上,医疗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患者的心里健康因素,以及医患间的沟通协调及配合。

3.1患者自身的心理健康因素:由于急性脑梗死属于高危病范围,在医疗抢救上会带来不小的医疗成本,这就使得一部分病患在心里上产生压力,甚至无法承受治疗带来的医疗费用。这就很可能让患者产生消极治疗的想法,甚至是自暴自弃,放弃治疗。此外,急性脑梗死的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会使得患者感觉自己是一种拖累跟负担,尽管患者由于脑梗死而失去完全的自由行为支配能力,但在意识上还是清晰健全的[4]。一方面治疗带来的费用会使得家庭承受负担,一方面,自己又无法创造价值,成为被照顾的对象。逐渐的,患者便会对治疗失去信心跟希望,在心里上,就屈服于病魔。还有一些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刚刚患得疾病,对治疗的过程及病情的情况都产生疑惑甚至恐惧,对治疗及后期护理产生抵触心理[5]。出现上述状况,医护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向患者委婉的说明病理及其治疗的基本过程,帮助患者了解后期自身恢复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积极观察患者的心里状态变化,对患者用和蔼的方式沟通,让患者明确当代医学对治疗脑梗死的信心及能力。同时,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患者,选择合理的用药治疗方案,必要时,帮助患者申请医疗补助。用家人的方式呵护患者,积极对患者做正确的引导,帮助患者走出心理的阴霾。

3.2医护关系的沟通协调:完善的预后护理体系应具备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临床医学应用中显得尤其重要[6]。只有医护人员得到患者充分的认可与信任,才能更好的实施治疗方案,提高患者就医的康复效果。而往往,由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态度不够积极主动,对患者的关心缺乏导致了一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跟安全感。容易导致不能够积极配合医疗机构治疗工作的开展。因此,维护好良好和谐的医护关系,让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疗工作的实施,让患者感到,住院治疗不是一种恐惧和负担,而是更好的自我恢复的过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各种担心。因此,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接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治疗中,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够充分体谅到患者的思想变化。发挥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能够主动对患者虚寒问暖,积极主动询问患者在治疗中是否寻到问题或疑问并主动将其解决。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能够像家人一样主动关心病情,主动找出针对性的优化治疗方案。与患者,共同建造和谐美好的医护关系。大大提高就医效率跟质量。

3.3医护人员自身的综合技术能力:医护人员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这也是患者在选择医疗机构时着重考虑的因素。因此,达到完善的护理体系标准,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尤其针对脑梗死患者来说,患病部位在人体机构中非常重要,治疗手段也相对复杂高深。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熟知相应的技术医学知识以为,更要注重预后恢复的合理护理安排,包括饮食,运动,作息,以及主要药物和辅助药物治疗的安排。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需要定期对脑外科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做定期的考察,对于不达标者,要安排定期的培训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可以从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效果上对医院提出建议,优秀者提出表扬,并推广学习。对于不合格者,要积极主动监督提升服务质量。对于资深的优秀护理人员,能够主动帮助新手,传授其护理经验,让更多的脑梗死患者体会到医院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护理。具备良好优秀的自身素质,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脑梗死患者的心里状态,与患者沟通起来更加流畅,多一份问候,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专业。共同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作出努力。

[1]何雅娜,张权,张云亭,等.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fMRI评价[J].磁共振成像,2010,(1):6-10.

[2]冬梅,孙强,曹坪,等.老年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1-32.

[3]李美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护理,2009,19(11):69-70.

[4]颜雅玮.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5-76.

[5]田辉,马育峰.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自评情况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87-88.

[6]王利花.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89-93.

R473.74

B

1671-8194(2015)23-0248-02

猜你喜欢

医护医护人员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